李世民登基后,立马就给罗艺封了大官儿,授予其开府仪同三司,食邑1200户,这种高规格的封赏,已经达到玄武门事变功臣中的第一梯队级别。
要知道,玄武门事变的功臣级人物,像长孙无忌、尉迟恭之类的,食邑也就1300户,李世民对罗艺的封赏显然是极高的待遇。
但是,罗艺升了官儿,得到了高规格封赏后,却变得日益恐惧、寝食难安,最后竟然举兵谋反。
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罗艺为什么还要谋反?
如果想知道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必须得从罗艺的早年事迹开始说起。
罗艺早年可是一个厉害的猛人!
说起罗艺,相信大家都会联想到《隋唐演义》或者电视剧里,听调不听宣、大隋的北平王罗艺。
在小说里,罗艺娶了秦叔宝的姑姑为妻,他还有个颜值爆表的儿子冷面寒枪俏罗成,是隋唐演义中的第七条好汉。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只有一样东西是真的,那就是罗艺真的很猛,其他都是虚构的。
罗艺原本是个军二代出身,他是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的儿子。
罗艺这个人性格凶暴狡黠,由于他作战勇猛、善骑善射,所以很快就被任命为虎贲郎将。
但此时隋朝已然是朝不保夕,各路义军到处攻城略地,天下陷入战乱之中,而罗艺所任职的地方在涿郡。
涿郡是当年隋炀帝征高句丽的后方战略要地,物资丰富,经常受到民军以及各路匪盗的打劫。
当时罗艺仅仅只是驻守涿郡的众多虎贲郎将中的一员,但是在面对民军和匪盗的攻击时,多数将领都干不过对方。
只有罗艺带着军队接连数次击败前来进攻的各路民军,一时间,罗艺在军中的威望大涨,但这也引起了其他将领的嫉妒。
于是,这些将领们将罗艺给孤立起来,并且准备举兵作乱,结果被罗艺先发制人,起兵宣布自立。
此后的数月时间内,罗艺率军先后攻占渤海、柳城、怀远等地,割据于幽州(今北京)一带,统辖幽、营二州,自领幽州总管之职。
但是罗艺的处境并不乐观!
因为他的背面是强大的突厥,东面是割据渔阳的民军首领高开道,南面是强大的窦建德,西面是刘武周的地盘。
可以说,罗艺的四周都是敌人,可谓是强敌环伺。
窦建德和突厥,大家都知道,实力强大。这渔阳的高开道和刘武周到底实力如何呢?
高开道虽然只有数千人,但他的军队全部装备了铁甲,连战马都披着马甲,刀剑很难将其砍伤,真打起来只能是两败俱伤。
刘武周的实力是真的弱,但刘武周是突厥人扶植的对象,打了刘武周等于同突厥开战。
所以,罗艺的处境并不好,但是他四周的这些反王却对他毫无办法!
作为反王,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地扩充地盘,增强实力,因此都想吞并罗艺在幽州的这块地盘。
最后打了一段时间,大家都发现罗艺实在不好惹,因为根本打不动,吞又吞不掉,打又打不赢。
尤其是南面的窦建德,他想往南扩张,但罗艺在北面一直是个威胁,因此想解决掉罗艺。
所以,窦建德发兵十万进攻幽州,结果愣是连幽州城墙都没看到,就被罗艺的军队给给打得大败。
而罗艺这个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而且他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只想找个好老板。
当时,宇文化及、窦建德、高开道、李渊都想招揽罗艺为自己效力。
不得不说,罗艺的眼光实在是独到,他一眼就相中了李渊,并率兵投效李了李唐。
毕竟罗艺是带着家底投奔李渊的,所以为了表达对罗艺的重视,李渊下旨封罗艺为燕王,赐姓李氏,纳入李姓皇族。
投效李唐后的罗艺,开始和唐军并肩作战,但是李唐在北方战区主要是李世民在负责打天下,罗艺必须得和李世民协同作战。
而李世民和罗艺之间的纠葛就此开始!
罗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和李世民产生了几次不愉快的经历,导致罗艺最终投向了太子李建成这边。
两人之间第一次产生矛盾,发生在武德五年(622年),李世民攻灭刘黑闼的洺水之战。
在这一战中,李艺(罗艺)带着他的幽州精锐在洺水和李世民协同作战,唐军在与刘黑闼数次大战后,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这场对峙持续了2个月之久,这种状态下,粮草运输成为了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只要其中一方粮草不济,就得面临战败的危险。
李世民在对峙中,对于刘黑闼的数次挑战,完全置之不理,同时派出奇兵阻断刘黑闼的粮草运输线,导致刘黑闼出现粮草不济的危险情况。
当粮草不济的时候,刘黑闼必须在现有的粮草用尽之前击败唐军,因此直接出动主力试图与唐军决战。
李世民见状,也认为决战的时机成熟,他先命令手下在洺水上游筑堤堵截洺水,在洺水上游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
让守卫堤坝官员趁唐军与刘黑闼交战之时,决堤放水,一举淹掉刘黑闼主力。
没过几天,刘黑闼就亲率两万步骑南渡洺水,朝着唐军营寨进发,李世民亲率精锐骑兵出战,从中午打到黄昏,大败刘黑闼。
刘黑闼眼见局势不利,试图逃走,带着军队且战且退,由于洺水被堵截,所以过河之时,仍在交战。
这时,河上游的官吏掘开堤口,汹涌的河水瞬间席卷而来,水深超过一丈,刘黑闼的军队被淹死者数千人,被唐军斩首上万人。
刘黑闼大败之后,率领仅剩的二百余人逃亡到突厥境内寻求庇护,至此,洺水之战宣告结束。
这里面有个关键点,那就是水淹敌军之时,双方是在交战状态的,也就是说,唐军自身也被淹死不少。
这件事儿,史书中是有记载的:
世民度黑闼粮尽,必来决战,乃使人堰洺水上流,谓守吏曰:“待我与贼战,乃决之。”
遂与黑闼先遁,馀众不知,犹格战。守吏决堰,洺水大至,深丈馀,黑闼众大溃,斩首万馀级,溺死数千人,黑闼与范愿等二百骑奔突厥,山东悉平。——《资治通鉴》
这段记载中的关键词:“待我与贼战,乃决之。”、“余众不知,尤格战。”就能说明,唐军自己也被淹死不少。
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被淹死的唐军中,很有可能有不少是罗艺的部队。
罗艺就那么多家底,这下被李世民淹死不少,直接招致罗艺的极度不满。
从后面发生的第二件事就能说明这一点。
此战之后不久,罗艺请求入朝,被李渊大加封赏后,罗艺和太子李建成之间关系开始密切起来。
刘黑闼后来又卷土重来,李建成率军讨伐,罗艺在中间出了大力,帮助李建成彻底攻灭了刘黑闼。
自此之后,罗艺就再也不把李世民放在眼里。
李世民曾经派人到罗艺的营帐找他,具体什么事情不清楚。
但罗艺干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他把李世民的人给毒打了一顿。
李世民好歹是秦王,李渊的亲儿子,大唐军队的统帅,罗艺凭什么敢毒打李世民的人?
而且从罗艺的经历可看出他是一个有政治才华的人,并非头脑发热的庸才,尽管他是燕王,也跟太子走得近,但是自己有几两重,还是清楚的。
打了秦王的人,意味着得罪李世民,以后还能有好果子吃?
果然,这事儿发生后,被告到李渊那里,但李渊也只是象征性惩罚了一下,不久之后便释怀了,对他又像以前一样。
这里面的关键点就是,罗艺为什么敢打李世民的人。
原因就在于李世民在洺水之战,放水淹了不少罗艺的嫡系部队,引起罗艺的极度不满,故而投奔李建成,专门和李世民作对。
不过这些都不算重点,对李世民不满也好,打了李世民的人也好,都不重要。
最关键的是,两人之间已经结下仇恨。
罗艺投效李建成之后,给李建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给李世民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是李世民要干掉他的主要原因。
罗艺给李建成提供了什么帮助呢?
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为了争夺太子之位,都在想方设法搞垮对方。
李世民的劣势是缺乏文臣谋士团队,李建成的劣势是缺乏武将团队。
因此,李世民开办了文学馆,招揽到十八学士,其中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建成扩充了武将团队,罗艺为了帮助李建成,将手下猛将薛万彻、薛万均两兄弟以及300幽州突骑送给了李建成。
当时李建成为了对付李世民,在长安私自募兵,招募了2000人规模的私人武装,称作长林兵,加上罗艺给他的大将和精骑,李建成的的武将队伍迅速壮大,几乎能和秦王府班底抗衡。
后来在玄武门事变爆发后,罗艺送给李建成的大将薛万彻曾经率领太子府军队杀奔到玄武门,扬言要血洗秦王府,逼得李世民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砍下示众,才化解危机。
罗艺制造的这些麻烦,险先把李世民给干掉了,李世民不恨他就奇怪了。
所以,李世民登基后,罗艺成了打击对象,但李世民并没有直接干掉他,而是采用逼其谋反的方式。
李世民是如何逼罗艺谋反的呢?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登上帝位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朝廷政局。
对于太子党羽,李世民采取了安抚政策,连魏征、薛万彻兄弟二人都被招抚。
但是对于罗艺,由于李世民和罗艺之间实在有很复杂的矛盾,是不可能招抚的。
但又不能直接杀,因为会引起其他被安抚的太子党成员的恐慌,而且罗艺拥兵一方,直接杀也容易引起其他地方大将的恐慌,进而引发叛乱。
再就是,直接找个理由杀罗艺的话,对于刚刚登基的李世民来说,罗艺至少是开国功臣,杀了会给李世民留下骂名。
所以李世民决定逼反他,具体的方式是,先找一个实力不强的太子党成员,将其逼反,引发罗艺的恐慌,进而谋反。
而这个实力不强的太子党成员就是庐江王李瑗,当年李建成在宗室中的支持者是很多的,李瑗就是其中之一。
当初罗艺入朝之后,李渊派了李瑗镇守幽州,同时安排了王君廓做他的副手,两人在一番相处后,李瑗将其视为心腹。
李建成在玄武门被杀之后,李世民刚登基就派人传召李瑗入朝述职,此举把李瑗吓得心慌意乱。
他心想,自己是铁杆太子党,如今太子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突然传召自己入朝,该不会是要趁机杀了自己吧?
于是,找来王君廓商议。
没想到,王君廓直接就告诉李瑗,作为李建成的党羽,如今李建成已死,如果入朝的话,这条命就直接交代在长安了。
所以,为了自保,只有竖起为李建成和李元吉复仇的旗帜,举兵谋反,才是上策。
李瑗听完后,认为王君廓分析得很有道理,立马就采取了行动。
但李瑗不知道的是王君廓其实是李世民的心腹,他见到李世民派来传旨的官员崔敦礼后,立刻明白了一切,然后开始配合李世民行动。
现在就等李瑗做出实质性的谋反行动后,就可以将其一举灭掉,为李世民解除一个心腹之患。
于是,王君廓开始静静地注视着一切。
果然,李瑗找到兵曹王涉利商议,由于昔日窦建德对地盘上的百姓十分不错,很多人都在思念窦建德。
所以,王涉利建议李瑗煽动以前窦建德地盘上的那些兵民起兵推翻李唐任命的官员,举兵反叛。
这个王涉利也算是个有才之人,他看出了王君廓不怀好心,同时还建议李瑗将其杀掉,再提拔北齐州刺史王铣主持军务。
但李瑗向来将王君廓视为心腹,一时间变得犹豫不决。
就在这关键时刻,王君廓侦测到了情报,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带着手下的部队,抢先干掉了王铣。
同时向所有士兵公开宣称李瑗谋反,还软禁皇帝派来的使者,士兵们一听,谁也不敢再听从李瑗的号令。
没有了兵将的支持,李瑗瞬间变成了光杆司令,随后,王君廓带着军队砍死了李瑗。
李瑗谋反被杀的消息传到罗艺耳朵里之后,罗艺变得越来越恐惧。
此时的罗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在罗艺的脑海中,时刻会传出一种声音告诉他,同样作为太子党核心成员,李瑗死了,下一个就该轮到自己了,更何况自己和李世民有很深的矛盾。
罗艺曾经和李世民协同作战,也跟李世民打过不少交道,他深知李世民这个人,只要是李世民的仇敌,就是一个字:死。
所以,尽管李世民给罗艺封了大官,但罗艺却开心不起来。
他每天都在恐慌之中度过,寝食不安,在这种状态下,罗艺收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圣旨,李世民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而是将其封为开府仪同三司,食邑1200户。
如此高规格的待遇,也看不出李世民想动手的迹象。
但罗艺还是焦虑不安,他总觉得自己得罪李世民太深了,又是太子党核心成员,李世民肯定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依旧寝食难安。
就是在这种内心煎熬之中,罗艺忍受了半年之后,终于受不了这种煎熬了,于是举兵谋反。
如果不反,自己就得在每天惊惧的心情中,坐等李世民挥刀砍来,只有起兵谋反,才有一条出路。
于是,罗艺借阅兵之名,号令手下军队朝着豳州(陕西咸阳北部)开进,一路上遇到关口守将阻隔时,就谎称接到密旨要求他带兵入朝。
大军开到豳州城时,当地主政官员赵慈皓听说罗艺是奉旨带兵进京后,十分客气地迎接了罗艺,但立马就被罗艺给绑了起来,接着占领豳州。
赵慈皓被困在城中后,终于知道罗艺想谋反,于是计划联系主管军事的统军杨岌,商议率军诛杀罗艺。
但这个计划被罗艺给侦测到了,于是直接将赵慈皓软关进大牢,但统军杨岌身在城外,并未入城。
赵慈皓被关进大牢后,杨岌顿时察觉到事情不对劲,便立即率领当地驻军对罗艺发起了突然袭击。
罗艺的军队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杨岌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激战中,罗艺大败而逃,丢下妻子儿女,试图逃往北方突厥的地盘。
结果半路上就被手下士兵砍了脑袋,送往京城,被悬挂在市集示众。
事发后,李世民剥夺了罗艺的一切官职和封号,当初李渊赐姓李氏也被剔除出来,恢复罗姓。
烟郭说
从罗艺谋反前后的情况来看,李世民逼反罗艺的嫌疑很大,毕竟罗艺和他结下那么多梁子,几度给李世民制造了令人头痛的麻烦。
重点是,罗艺在和李世民有仇的同时,还是太子党核心骨干。
罗艺占了以上两点忌讳之后,他还有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罗艺有兵权,拥兵一方,这也是个威胁。
一个有兵权的太子党,还跟李世民结下仇怨,数次给李世民制造麻烦的人,就算李世民再大度,也很难容忍他的存在。
对于罗艺来说,他十分清楚自己的情况,他也不相信李世民会放过他,所以才会陷入恐慌,进而举兵反叛。
参考文献:《旧唐书.李世民传》、《旧唐书.罗艺传》、《资治通鉴.唐纪》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