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一家贷款公司被黑吃黑,因此造成的坏账是1.76亿,直接导致上市推迟了近1年,核心风控团队遭到血洗。解释这出魔幻故事的背后,让我们把本系列最后一个黑吃黑案例,献给高利贷行业。

由于高利贷的非法性和暴利性,这里面的黑吃黑实在有点多。

曾经有一段时间,各种高利贷论坛和百度戒赌吧里面流传着各家贷款公司的审批政策和造假要点。

高利贷公司互相攻击导致这些资料外流,大家争先恐后在各处散播竞争对手的风控规则,希望这些撸口子的人能把对方搞垮。

虽然多数时候没有特别大的作用,但只要命中一次,就赚大了。

尤其是2017年的某一天,邮箱账单造假技术被曝光,利用139离线邮箱,用户使用这套技术可以从服务器层面篡改信用卡账单,想做成什么样都可以。

7天内,各大支持信用卡邮箱账单导入的贷款公司皆遭受到了巨额骗贷损失,最多的一家,因此造成的坏账是1.76亿,直接导致上市推迟了近1年,核心风控团队遭到血洗。

而散播这个漏洞的公司,则在发布漏洞前,下线了相关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散播规则之外,黑白名单混淆也是高利贷们常用的手段。

所谓黑名单,就是信用较差的坏账用户,给他们放款是肉包子打狗。

所谓白名单,就是按时还款的好用户,给他们放款等于捡钱。

高利贷行业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黑名单共享,就是大家把各自的黑名单共享出来,一起不给这些人放款。

但高利贷公司们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问题,既然进入黑名单就不会下款,那么只要把自己的白名单用户当成黑名单上传,这些用户就在其他家借不到款,只能被自己独占。

于是,一轮用白名单剔除黑名单的行动大规模爆发,整个行业的库都被污染,黑白混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库就废了。

而短时间内相信这个名单的企业们,纷纷出现放款量剧降,通过率暴跌的情况,因为全是黑名单,多到怀疑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大家就都不再相信了。

这个事件到最后却谁都没赢,大家都输了,因为共享黑名单其实是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数据,甚至是征信体系的雏形,信用透明的情况下,大家都可以低成本放款,也不用收那么高的利息来覆盖坏账。

可惜没有人信任别人,都是恨不得别人死,这让这个行业彻底错失了进入阳光下的机会。

或许这就是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多数人看到的互联网,是在阳光下的。

技术解除了人类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也解除了人性中黑暗的枷锁。

光与暗从来都是双生子。

欺诈,搏杀,坑害,出卖,钓鱼,攻击与防守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黑产圈子里唯一的准则就是利益,最不能相信的就是信任。

而这些利益本质上,侵害的则是绝大多数未知者的利益。

最后,希望读到这个系列文章的朋友们千万要远离这些产业,一个常识是,当一个行业能赚到超出常人水准的金钱时,一定也会产生常人无法承受的风险。

这些年,你可能没有亲眼见识过那些忽然消失的黑产大佬,被抓的多多少少能从新闻报道里看到,而这些被抓的,都算是比较好的结局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凝望着深渊,深渊也在回望着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