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晚年的李清照在大狱之中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种感受。

1084年,李清照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从小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李清照文学基础深厚,一身才气。

身为一代才女,李清照早年的生活是非常舒适安逸的,从她的诗中也可以看出,李清照早年的诗主要以悠闲生活为基调,后期受到家国的不幸以及自身遭遇的影响则多为感伤的悲叹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李清照晚年为何如此凄凉呢?为何会再嫁?又为何会身陷囹圄呢?

在宋朝,女性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就连大诗人苏轼也会将自己养的姬妾随意地送人,这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鲜明写照。出身名门、一身才气的李清照在那个年代就显得格外的耀眼。

李清照第一任丈夫是大家熟知的赵明诚,两人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兴趣相投,同以搜集金石字画为趣。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暂且不提,1129年,赵明诚在郁郁寡欢中了却了自己的一生。此时,金人已占领了华夏的半壁江山,赵明诚去世后三年后,颠沛流离的李清照,一路逃难,总算到达了宋朝新的根据地杭州。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将近50岁的李清照遇到了张汝舟,关于她为何会再嫁张汝舟史说不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异乡的孤苦无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时候因为逃难,家产和收集来的古玩字画,基本都遗失干净了。更何况她从小锦衣玉食,别说下厨房了,就连吃饭怕都会有好几个丫鬟伺候着。如今的近况差距如此巨大,当时的内心,是非常需要依靠的。

此时的张汝舟只是个小小的右承务郎,根本给不了李清照锦衣玉食的生活,当时的李清照怕是也不会奢求那么多,毕竟家国的不幸是摆在眼前的事实。李清照跟着张汝舟,可能纯粹是为了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同时跟着张汝舟,可以摆脱颠沛流离的生活,以此完成自己和前夫赵明诚合作编写的《金石录》。

当然,张汝舟对年近50岁的李清照大献殷勤是有他非常自私的想法的。一是因为李清照是个很有名气的大才女,二是因为李清照和赵明诚搜集古玩字画那时是出了名的,张汝舟觊觎的是李清照手里还有大量的宝贝,想要据为己有。不管怎么说,张汝舟绝对不是真心喜爱李清照。那么这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这段婚姻,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很显然,仅仅几个月的功夫,这段婚姻就暴雷了。

李清照是个倔强自尊心非常强的人。刚开始张汝舟嘘寒问暖,悉心照料,瞬间让正在流离的李清照有了一种找到依靠的感觉。双方坠入爱河以后,果断选择闪婚。闪婚的结果就是,彼此没有了解对方。

张汝舟不了解李清照的是,他本以为李清照手里还有大量的宝贝,会非常富有,结果啥也没有。就算有,也不肯给他。李清照也不了解张汝舟,她原本以为张汝舟是个谦谦君子,晚年的依托,结果却是个人面兽心的禽兽。在得知李清照没有宝贝以后,两人矛盾就与日俱增,张汝舟整天辱骂李清照,甚至拳打脚踢。要知道,李清照是个相当有性格的人,她哪里能忍受这种屈辱?打算离婚吧,宋朝女性极其低的地位注定宋朝不会有这方面的法律途径。

因此李清照打算铤而走险,状告自己的丈夫。李清照为了脱离苦海,也是费了一番大的周折和思想斗争的。因为在宋朝,女子主动离婚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封建时代基本都是这样,男人想要休掉妻子,一封休书就能如愿。可女人想要和男人离婚,不亚于登天了。

除非丈夫犯了什么罪,否则妻子要想离婚,基本不现实。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苦海。问题是,在宋朝的法律里,妻子状告自己的丈夫,不管有没有告赢,身为妻子都犯下了大罪,需要蹲2年大狱。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想再受精神的奴役。

纵然如此,李清照在面对张汝舟的丑恶行径时,依旧丝毫没有畏惧,毅然选择了状告张汝舟,就连罪状她都给摸得清清楚楚了。她调查清楚张汝舟的罪行以后,果断跑去报了官。罪名也很简单,张汝舟不仅家暴,而且还有营私舞弊罪,虚报举数罪等。

张汝舟的罪行坐实,自然是下岗了,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可李清照面临的,是逃不过的2年牢狱之灾。当然,李清照对此无怨无悔。

李清照作为宋朝著名的大才女,身边的朋友自然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很多朋友都是有才华的高官,这些人有不少都身居高位,自然可以帮李清照说句话。在朋友们多方相助下,9天后,李清照被解救了出来。李清照蹲了9天大牢,终于真切地感受到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什么感觉。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李清照没有犯什么罪,犯罪的是那个时代。李清照之所以坐牢,不是李清照本人的过错,而是那个时代的错罢了。李清照不能状告自己的丈夫,当然,那个时代,女子是不能状告自己的亲儿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婚姻终究是大梦一场空。本以为找到了依靠,结果却遇到了个狼心狗肺之徒。李清照心里非常不舒服,但是她从这场灾祸中走出来以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选择了转移注意力。她将所有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在了写作《金石录后序》之上,这是她和前夫赵明诚一生都在努力书写的篇章,最终由李清照在51岁的时候完成了。此后又将赵明诚的《金石录》仔细校勘整理,发行于世。

环境塑造人,也改变人。家国的不幸和感情生活的痛苦,将李清照推入了深深的苦海。晚年的她犹如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找不到心的落脚点。那个年代,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有发生;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于乱世之中又怎能平淡的生活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也很难实现。渐入暮年,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处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搅动一下生活的静谧,但注定也翻不起多少涟漪。

最后还是来品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