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

存上一周零花钱

和同学好友去一趟许留山

点份多芒小丸子和杨枝甘露

是很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今

杨枝甘露作为港式甜品的代表

依旧活跃在餐饮市场

但伴随着许多门店的关闭

许留山跟众多初代餐饮网红一样

淡出了公众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在某平台上搜索“许留山”

发现杭州目前还剩3家

其余门店都显示“歇业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外卖平台上

也仅显示一家在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再无许留山

最后一家门店周边数家新茶饮

5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南山深圳湾科技园的许留山门店,这也是许留山在深圳的最后一家门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最后一家许留山门店关闭,开在深圳高新人才聚集的科技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留山店门紧闭,拨打门店电话显示已欠费停机。摄影/南都记者陈盈珊

约四十平米的店面,被一分为二,一半为前场用于点单接待,一半为后场用于备餐。透过紧闭的玻璃大门,店内还算清晰的装饰,不难瞧见当年鼎盛时期许留山的“高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内陈设还算新。

店内两处黑底的墙面上,以彩绘形式讲述了许留山的发展史:从70年代的“特种龟苓膏”“许氏冰室”,到90年代的“全港首创”,再到2000年的上海、广州、深圳、澳门的地标。

面向就餐区的黑墙面顶头用红色横幅,写明“同你一齐捞起”,不禁令人回想起许留山的代表作——芒果西米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过玻璃,门店两侧小黑板彩绘记录着许留山的品牌发展高光时刻。

与之对比,则是门店外布满薄尘的露天桌椅。黑墙手绘的“高光时刻”与人去楼空的店面形成鲜明对比。

在某点评平台搜索“许留山”,深圳地址只剩下许留山餐饮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而走访该地址显示为一家装修公司。而记者致电公司登记信息的公开电话,截至发稿前暂无接听回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户外的桌子,台面积着灰尘。

“这家门店关闭也有一两个月了”,据隔壁物业管理人员讲述,此前许留山的门店生意已经挺冷清了

与许留山直线距离不足百米,一家新茶饮概念店就开在街边,而在许留山深圳湾科技园门店一公里范围内,搜索该茶饮门店就有四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距离关闭的许留山门店不远,一家新茶饮门店开立,不少消费者坐在外围桌椅上。

曾靠创新成为港式甜品代表

疯狂扩张后多次易主

2021年11月末,许留山关闭了香港的最后一家门店。彼时,香港许留山已经因为香港门店欠租被告上法庭,深陷清盘令的风波。

回首许留山的发家史,创新曾是它走进公众视野的一张名片。

上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许留山的广东普宁中医在香港街头卖起了龟苓膏。60年代,许留山的儿子在元朗开出了与父亲同名的商铺,从卖龟苓膏到卖起了时兴的凉茶。

80年代,街头凉茶铺越来越多,许留山创新性地在传统凉茶铺中推出了甜品小吃。店面布置设计了唱片机等港风装置,在此后逐渐兴起的港澳内地游中圈粉了不少消费者和游客。1992年首创芒果西米捞品类,许留山全面转型成糖水铺,并成为港式美食的代表名片之一。

这样的创新,也延续到2000年,从甜品到饮料,杯装鲜果爽特饮,开创全新的外卖饮品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许留山进军内地市场,先后在深圳、广州、上海、杭州、武汉、重庆等大城市开设了不少分店,并以广深和上海作为据点向华东和华南地区推进。

中国市场外,许留山还把触角伸到了海外,从2012年进军马来西亚到五年后在韩国首尔开店,此后还走进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各个国家。鼎盛时期,许留山在全球的门店数量超过了300家,门店收入更是接近5亿。

但许留山早已不姓“许”。在许留山进驻马来西亚市场的前三年,许留山家族的许炳城就把“许留山”全部股权卖给马来西亚一家投资公司Navis Capital;2015年,黄记煌母公司、煌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交易价5亿港元全资收购了许留山。

据天眼查数据,许留山大陆关联公司为许留山餐饮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而该公司旗下41家分支机构中,39家已注销。

“老字号”如何适应新消费?

创始人家族的剥离,品牌创新的节奏也开始趋慢。以家族企业起家,发展到一定规模则转手退出。资本在瞄准品牌价值的同时,却没有从管理上赋能。

“许留山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收编了太多加盟商,而加盟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经营不善。”一位餐饮业内人士指出,许留山被煌天国际收购后开放加盟计划。从2016年开始,许留山所开设的新门店大部分为加盟店,不少加盟门店面临着供应链暂停,压制巨额流动资金等更大风险。

2011年,广州邓留山起诉香港许留山,称原股东许炳城曾签订合作意向书,并非凭空冒出来。在转手时遗留的品牌之争,也在折射公司管理不规范的漏洞。

靠榴芒起家,甜品餐饮等休闲社交的场景在当下依然受到资本的关注,但缘何老字号无法长红?这另一个问题或许与新零售和数字化有关。过去,糖水甜品铺更多依赖线下堂食。而随着线上点单、外送到办公室和家里成为新场景,流量成为餐饮们在产品之外要重新修学的重要课题

实际上,许留山的甜品同行、90年代的后起之秀——满记,2022 年 5 月,把新式茶饮品牌小满茶田并入满记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团”。目前,满记在深圳有11家在营门店。与新消费代表之一的新茶饮合并,老字号们也在寻找更多可能性。

近年,新茶饮、咖啡烘焙、中式甜点的快速崛起,消费者有了更多元的选择,除了靠味蕾体验留住消费者,餐饮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流量越来越贵了,如何流量变“留量”,一众新消费品牌必须解答。从线下引流到线上引流,从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以及把数字化从终端上溯到上游以提升产业效能,都已经是新茶饮们在做的事情。

网上掀起一波回忆杀

大批许留山门店的关闭

也掀起了一大批网友的回忆杀

多芒小丸子、杨枝甘露、迷迭香芒

咖喱鱼蛋、芒椰芒果爽、萝卜糕

黑糯米、咖喱杂锦……

哪一个是你曾经的最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回忆起去过的店面

以及那些过去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网友表示

小时候觉得是奢侈品

长大后有钱了反倒不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许多网友表示惋惜:

“全关了可惜”
“淘汰的不该是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网友表示

自己的储值卡里还有余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 深圳大件事、

N视频报道、钱江晚报此前道、微博、网友等

编辑:王楠楠

责编:左开勋 吴雯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