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七连降”,中国罕见增持美债。美国4大高官排队访华,拜登预告中美会晤。G7日本峰会多管闲事,5艘中国军舰前来“助兴”。中国为何逆势增持美债?中美关系又能否成功缓和?

中国增持美债是否与中美的新局面有关

在维也纳对话结束后的一周多时间里,中美两国之间的氛围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随着高层对话的“破冰”,两国之间更多的交流开始被提上日程,中美关系缓和也有望继续回到二月以前的轨道上。

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各种积极的消息接二连三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其中就有一条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美国财政部五月中旬最新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三月份中国所持有的美债规模环比增长205亿美元,总持有额度上升至8693亿美元。持仓量终结了连续七个月的降势,出现罕见的仓位回升。

由于从2022年起,中国一直在持续减持美债,经济发展呈现去美元化趋势,所以这一增持美债的举措被外界认为是中美之间风向出现变化的象征。尤其是美国财政部此前因债务危机,频繁透露出希望中国增持美债帮助美国缓解压力的信息,一时间,中美关系缓和导致中国经济政策出现变化的传言出现在网络上。

但有关中国的美债持有量变化,我们不能单一从中美关系角度去理解,而是要以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从全局来看,此次中国重新增持美债和中美之间的缓和实际上关系并不大。

首先,美债的持有数据是具有延后性的,美国财政部普遍会延后一个半月发布美债持有信息。以当月发布的美债持有信息来推断当月地缘政治局势发展,具有时间上的错位性。

美债的持有信息在地缘政治上通常是用作回溯分析,佐证此前已经发生了地缘政治变动。而在三月份,中美关系正处于最紧张的时段,中国也正在去美元化的关键时刻,这个月份中国对美债的增持完全无法对应上所谓的中美关系缓和发展。

造成这种美债持有信息和实际局势发展不符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从很早开始就致力于美债“去政治化”。在较早期时,中国的美债持有量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发展,甚至在08经济危机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美债持有量还成为了两国关系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风向标。但近两年,美债对于中国来说已经几乎完全变成一种投资产品,不再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

在去年,美联储猛烈加息导致美债风险上升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根据市场情况对所持美债进行调仓,这种调仓并非是一路直线向下,而是根据美债的市场行情,进行大趋势为减持的持续调整。在持续十几个月的调仓中,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选择增持美债。这种个别月份增持并不会影响中国长期尺度下的减仓趋势。

同时,参考其他美债持有国来看,由于今年三月份美债收益率回升,潜在投资价值上涨,全球各国普遍呈现增持趋势,美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日本也在三月份加仓59亿美元,英国则增持多达710亿美元,加拿大、爱尔兰、瑞士、比利时等国均增持数十至上百亿美元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媒《大公报》就刊载评论文章,引述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邓宇的发言表示,中国三月份增持美债的行为有助于促进资产配置多元化,同时增加中国外汇储备流动性,是比较单纯的经济行为。

而在经济的大趋势上,规避美元风险仍旧是全球主流。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各国央行购买黄金228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6%,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央行数据也显示,中国到四月末为止黄金储备上升至6676万盎司,连续六个月增长。

所以这仅仅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并不是中美关系中最值得关注的方向,在接下来的中美缓和历程中,我们的注意力需要放在即将来华密集访问的美国官员身上。

美国高官排队访华,中美关系有望缓解

据美国媒体CNN当地时间17日,援引多名美国官员的消息称,拜登政府正考虑安排一系列高级官员在未来几个月内访华,并将其视作布林肯推迟访华后,美国与中国就实质性问题恢复接触的努力。

在CNN披露的名单中,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和气候问题特使克里都在拜登政府考虑的人选范围内,但这几人的访问顺序仍旧不甚清晰,有多名美国官员告诉CNN,在政府内部,一些官员对谁应该先访华有着强烈的观点,另一些官员则不太关心顺序问题。

根据透露消息的官员表示,有国务院官员提议布林肯应该先于其他哪个成员访问北京,也有官员建议让雷蒙多和耶伦先行探路。

虽然美国政府内部的议程讨论还是一如既往的混乱,但这种对中美关系缓和的热切态度却是从未有过的。在此前,这几名美国官员对可能的访华行程表述都非常模糊,布林肯一直都对外宣称,会在“合适的时间”访问中国,耶伦以及雷蒙多也是类似的论调。在“未来几个月”内访华,这种相对具体的外交论调,在中美因气球危机关系恶化后还从未出现过。

同时令人感到在意的是,拜登本人在启程前往日本参加七国集团峰会前被记者提问是否计划与中方领导人进行会面时,居然回答称,“不久后”就将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晤。这种带有确定性的领导人会晤论调在今年同样也是第一次。

如果这一系列访问与会晤都能促成,中美两国完全可以借此进入新的外交阶段,摆脱二月份以来的关系低谷,重新回到去年年底的巴厘岛会晤共识上,继续缓和两国关系。

但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外交来说,中美两国缺乏足够的信任。二月份的气球事件不但消磨了中国的耐心,还消耗掉了中国对美国为数不多的信任。现在中国对美国抛出的外交“橄榄枝”,比以往都要谨慎,美国若不能率先做出行动表达诚意,再多的外交接触意向都无法真正缓和下来中美之间的关系。

有关接下来的中美高层接触,中方已经有言在先。我们坚决反对美国一边讲沟通、一边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单纯的口头转变无法欺骗中国,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是实际行动。

G7又扮“世界警察”,“多管闲事”惹人厌

虽然中美之间的外交活动还没有完全展开,但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会议来看,此次美国仍然没有完全改变“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派。

就在中美高层交流逐步恢复外交访问被提上议程之时,七国集团日本广岛峰会也如期召开,中国成为了这场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外界曾推断美国总统拜登会因为美国国内面临债务上限谈判僵局而放弃亲临广岛峰会,但拜登最终还是选择出席会议。据路透社援引美国官员消息称,拜登之所以放下国内的紧急事务前来日本,是希望向外界传达一个重要信息:华盛顿可以在支持乌克兰的同时,保持对印太地区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

而所谓的“印太投入”,针对的就是中国。

在这场开在中国家门口的峰会上,台海问题被公然纳入讨论议程。根据日媒的报道,峰会最终还可能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性”等内容写入峰会的联合宣言。

对此,中国驻日本使馆公使杨宇就在本月17日向日本外务省表达了严重关切,严肃敦促日本作为东道国切实处理峰会社会因素,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对华经贸恶压、停止操纵台海问题、停止炒作中国威胁、停止搞反华遏华小圈子。

这“五个停止”向外界传递出了,中国对七国集团峰会涉华消极动向的坚决反对,但日本方面视若无睹,仍旧坚持推进反华遏华相关议题。

这种偏执的傲慢显示出七国集团的角色正在逐渐出现变化,从以往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发达国家集团,逐渐转变为挑动全球矛盾的霸权小群体。

尤其在这届峰会上,七国集团表现出一种“世界警察”一般的姿态,将各种议题全数塞入峰会讨论议程,除了台海、俄乌问题,经济问题、全球供应链、美欧问题、核不扩散都在本届峰会的讨论范畴内,在CNN的报道中,就如此描述这场会议:“这是近年以来议程最多、最繁忙的G7峰会,其所表现出的急迫性比前几次峰会都要强”。

这种现象当然和七国集团的主心骨——美国,脱不开关系。这些广泛而复杂的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美国利益而设置的。这些议题不但会给未来中美关系的缓和制造障碍,还会造成有关七国集团的全球性问题。

多年来,全球各国容忍七国集团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七个国家,在全球工业国中具有代表性,有能力也有资格讨论全球经济问题。但现在地缘政治矛盾逐渐成为七国集团的主要议题,这使得全球各国与G7逐渐离心离德,这一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不再具有代表性,与金砖国家等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全球认可度正逐渐拉开差距。

而且七国集团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在这种顶着全球压力迎合美国议题的环境下,七国集团内部的裂隙正不断扩大。美欧矛盾、英欧矛盾等等问题,都成为了七国集团光鲜亮丽外表下所隐藏着的“炸弹”。

一旦美国做的太过,诱发了与中国或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冲突,这些“炸弹”就会在七国集团内部爆炸,彻底摧毁这一集团虚伪的“团结”和“共识”,使其分崩离析,各自为战。

此外,拜登也必须明白,如今已经不是霸权可以横行的时代,G7对全世界指手画脚,并非无人站起来反抗。

五艘中国军舰为七国集团峰会“助兴”

对目的不纯的G7峰会,中国已经成为第一个站起来反抗的国家。

根据共同社18日报道,日本防卫省对外公布,截止18日,已经有五艘中国军舰在日本冲绳列岛周边航行,从太平洋进入东海。其中三艘从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和西表岛之间向东北方向航行,另外两艘从日本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北上,呈现包夹之势,而后五艘军舰在东海会合。

日本防卫省对此分析称,中国舰船这种兵分两路,绕日本列岛航行的做法极其罕见,而且此次在日本周边航行的舰队力量相当强大,包括两艘导弹驱逐舰、一艘补给舰以及护卫舰。

这些舰艇从上月底就穿越对马海峡,在绕行日本列岛一周后,又以这种罕见的行动来给七国集团峰会“助兴”,引发了日本与美国的恐慌。正在西太平洋活动的美军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已经于19日停靠日本佐世保港,并将在23日出港牵制中国军舰。

但现在再反应过来已经太晚,中国的警告已经清晰传递给了G7国家领导人。通过实际行动,中国相当于直接告诉七国集团,今天的中国有能力反抗霸权。美国领导的七国集团不可能永远把中国困在第一岛链内,在日本谋求所谓的“印太地区影响力”来遏制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

同时,在这场峰会后,我们也应该思考,现在的中美关系缓和是否现实?在传达出官员访华意向以及关系缓和愿景之后,美国就能无缝切换成在广岛的“世界警察”角色,中国是否应该再信任美国一次,去回应来自美国的缓和意向?中美之间又是否会再出现一次“气球事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