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到博物馆参观,可以了解许多珍贵的史料。当年在上海,哪本杂志最早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鲁迅墓地是怎么从万国公墓迁址到虹口公园……这些历史都与一个人有关,那个人就是陆丹林。市民要知道详细情况,可以到今天在上海笔墨博物馆开幕的“民国掌故学家 书画鉴评家陆丹林——红树室集藏珍品展”找到答案。

陆丹林(1896—1972)号非素,字自在,斋名红树室,广东三水人,民国掌故学家,著名编辑、作家,书画鉴藏、评论家。陆丹林在学生时期就心向革命,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抗战开始后,陆丹林更多致力于对近代史和明清史的研究,并重点以近代人物为主题。因他的论著既非“正史”、更非“野史”,特别强调史实的考证,秉笔直书,不讳言、不避嫌,故其文史价值甚至超过官方的正史,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有民国时期第一“名编”“名笔”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展厅,迎面展出的是1917年护法运动时,陆丹林入广州军政府任职,获孙中山接见并亲赠手书“博爱”的条幅。1922年,陆丹林来到上海,编撰《市政全书》,并于上世纪30年代先后主编《逸经》《宇宙风》《永安》等期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逸经》是一本1936年3月在上海创刊的半月刊,第22期之后由陆丹林任主编。1937年7月《逸经》杂志第33、34期合刊上,发表了署名“幽谷”的文章《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全面介绍红一方面军的情况。”

幽谷”就是安排斯诺进入陕北红区的“红色牧师”董建吾。“幽谷”的素材来源于毛泽东倡议并组织编写的回忆录性质的《红军长征记》的部分原稿。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新闻检查,还把长征改为“西引记”。《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比1938年在上海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西行漫记》还早了一年的时间。

陆丹林先生的儿子陆大光告诉记者,1937年在《逸经》杂志33期和34期连载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报道,并且在刊面上刊登了毛主席的像,“这个是目前为止国内最早报道红军长征的杂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墓迁址也与陆丹林有关。陆丹林的儿子陆大光告诉记者,父亲陆丹林于1950年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到万国公墓去瞻仰鲁迅先生的坟地后发现,由于墓地很小,瞻仰的人很多,很是拥挤。

事后,陆丹林就亲笔写信给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和华东军政委员会,建议把鲁迅的坟墓迁移到虹口区,原来的虹口公园。因为虹口区是鲁迅先生生前写作和生活的地方,要比万国公墓更有意义。事后,许广平先生就为此事回信给陆丹林说,华东军政委员会正在研究这个事情, 过了几年,鲁迅先生的坟墓就迁到虹口公园,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 。

陆丹林性喜字画,虽不作画,也少书法创作,但精于书画鉴赏,擅于美术评论,尤喜与书画界人士交往,乐于组织书画团体,曾任上海艺专、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并以爱书读书要求子女。

陆丹林的女儿陆少兰告诉记者,父亲是一个不拘言笑的人,很注重文化知识。在小的时候,只要想买书,或者买文具用品,他都是尽量地满足我们的。每逢星期天,他都带子女到福州路的旧书店看看书,还有广东路的文物商店,他希望子女继续读上去,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在那个非常时期,他仅有一套《我的前半生》被陆少兰去借给别人了。他知道以后赶紧催陆少兰,去把那本书索取回来,弄得陆少兰很不好意思。

陆丹林是广东佛山三水人,三水政协曾特意出版两本专著,介绍陆丹林。佛山市三水区政协常委、政协书画院秘书长严振飞告诉记者,作为家乡人,政协对整个文史工作非常重视,“陆丹林的事迹太多值得我们褒扬,值得我们自豪,也值得我们书写。所以政协通过这几年的挖掘、采访、走访和挖掘其它的资料,和我们佛山档案馆一道, 终于出版了两本陆丹林老先生的书,一本是《三水历史文化名人——陆丹林》, 另外一本就是《红树室的随想》。这两本书,更加详细地了解陆丹林的一些情况,让我们的三水的后人也好,让全国其他的读者也好,更加地了解我们的陆丹林巨大的成就 ”。

展览还展出了相关的书画、篆刻、成扇、册页、书籍、杂志和文献等珍贵史料。整个展览免费对外开放到8月12日。

记者 / 刘惠明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刘惠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