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赵爱玲

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时表示,“你此次访华期间,我们把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指出,中新是重要合作伙伴,中新关系始终展现出前瞻性、战略性、示范性,不仅有力推动了两国各自发展振兴,也为地区国家树立了标杆。

李显龙是来华访问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此次是他时隔4年再次率高规格代表团来到中国,对外释放何种新信号备受关注。而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新关系正从“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签署了经贸、科技、食品、法律、环保、艺术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正成为中新合作“最鲜明的标识”。

打造双边和区域合作样板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与李显龙会谈中表示,中新双方要提升合作的“统筹引领力”,充分发挥副总理级双边合作机制作用,以实质性完成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为契机,推动两国间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更高标准的经贸投资政策衔接。同时要提升合作的“示范带动力”,提升陆海新通道地区产供链枢纽作用,以中新双边合作打造国际化平台,为地区国家经济复苏提供更多助力。

李强表示,中国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支持东盟中心地位,愿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国家一道,聚焦发展与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新两国一直是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中国愿同新加坡共同抵制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企图,携手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此次作为疫情后的首次访华,李显龙总理的行程传递出的信号也十分明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坚持区域合作,展示对中国一系列区域和全球倡议的重要支持。李显龙称,中国是东盟最深入、最具实质性的合作伙伴之一,东盟各国都支持发展对华关系,希望抓住疫后中国经济复苏和继续扩大开放的机遇加大对华合作。新方欢迎、支持中方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努力。

此次访华前,李显龙在接受中方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崛起无疑给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中国已成为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新加坡对此非常重视”。随后,李显龙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言时表示,中国作为亚洲非常重要的经济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呼吁亚洲各国应该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同时也需要深化彼此间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国合作内容与时俱进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中国连续9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则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2022年,中新双边贸易额为11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

4月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部长颜金勇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关于宣布实质性完成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升级后续谈判的谅解备忘录》,确认实质性完成两国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双方团队将继续文本法律审核、翻译等后续工作,履行各自国内程序,尽早签署协定。

双方在原升级协定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承诺水平,新增电信章节,并纳入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数字经济等高水平经贸规则。双方还共同确认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开放措施不回撤,以协定方式承诺彼此“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该协定是我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将有力推动中新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此前,中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签署的自贸协定,采取的均是正面清单。但中国与新加坡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却是首次采用负面清单模式作出服务和投资开放承诺。

此外,在进出口食品安全、国际商事争议处理、水和环境科研、文化艺术交流、湿地和红树林保护方面,两国相关部门签署谅解备忘录,将继续拓展金融、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粮食安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

据了解,2018年,双方签署自贸区升级协定,提升贸易便利化、原产地规则、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等领域规则水平。2020年12月,双方对协定再次升级,启动后续谈判,基于负面清单模式推动双方服务贸易和投资进一步自由化。

从国家层面,中国和新加坡开展了多种级别的合作。中新合作不断深化并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而发展。中新之间每十年都能产生一个反映时代、贴合社会需要的合作项目。

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被认为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体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推进的产业体系。2022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515.6亿元。

2008年,中新两国合力开发建设天津生态城项目,致力于改造渤海湾畔的盐碱荒地和污染水面,在这样一片土地上建设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2015年,在习近平主席和李显龙总理共同见证下,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截至2022年11月14日,在此项目框架下,中新双方落地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218个、总金额达543亿美元。

李显龙此次访华的第一站是参观中新两国正在合作建设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2018年4月两国领导人确定将该项目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5月双方决定建立三级工作机制。李显龙在访问时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新合作将进一步提速,高新科技合作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今的知识城聚集超过1000家前沿科技的企业,累计吸引新加坡优质企业78家进驻,总投资超180亿元,吸引了新加坡能源集团、星展银行、恩士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众多新加坡企业和机构。2022年6月,位于知识城的中新智慧园正式开园,致力于打造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全球化产业生态圈。

据了解,除了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三大政府间合作项目,以及广州知识城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外,新加坡在华还有吉林食品区、川新科技园、南京生态岛等地方合作项目。

“一带一路”的共建合作伙伴

新加坡是东盟成员国中第一个公开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李显龙在访华期间称,新加坡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表示与中国建立开放、可持续和互惠互利的关系非常重要。

早在2017年,李显龙访华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了“一带一路”,并提及2016年中国针对“一带一路”境外投资的资产中,新加坡占三分之一。2019年,李显龙应邀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新两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签署了多份谅解备忘录。

新加坡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参与共建合作。陆海新通道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诞生的重要成果之一,这条新通道以重庆为中心,向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经广西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海运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3月22日,一列载有50辆新能源汽车的陆海新通道专列从重庆鱼嘴站驶出,发往欧洲。此次重庆首次开通新能源汽车陆海新通道专列,为“一带一路”发展开辟新通路。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目前,新加坡已跃升为中国第三大服务贸易伙伴,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服贸伙伴。新加坡是亚投行首批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之一,是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

访问中国前,李显龙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新加坡是金融中心,国际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一,许多项目可以在新加坡进行融资和评估。这是重要基础设施,即软基础设施。依托自身亚洲金融中心的身份,新加坡为“一带一路”提供融资、评估等金融服务。

伴随中新两国合作不断加深,除金融服务,新加坡还立足自身在绿色技术方面的优势,为“一带一路”带来更多解决方案。

绿色发展和数字化成重要动能

深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正成为中新合作提质升级的重要动能。

新加坡在低碳环保技术、绿色发展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中新两国开展的多项政府间合作项目中,绿色项目是重点,比如天津生态城项目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的示范案例。此外,中新两国还在加大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引入新加坡节能环保技术和专业机构,开发绿色低碳园区示范项目和新能源项目,运用新加坡绿建标准打造总部基地新加坡商务楼宇。

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广泛共识,数字经济正在引领全球产业深刻变革。中新广州知识城被新加坡政府赞誉为“新加坡企业来华投资首选地”“智慧城市方案及数字化技术的试验田”。今年3月,全国首座电压等级最高的全面自主可控示范变电站——500千伏科北变电站在知识城正式投产,实现了“近零能耗”的目标,成为全国首座近零能耗的500千伏变电站。在数字经济领域,知识城还落户了华南地区工业互联网唯一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建成全国首个国际数字枢纽运营中心,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

2022年6月,中国商务部与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签署了有关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两个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拓宽了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新空间。

3月22日,在新加坡举办的2023国际产业合作大会(新加坡)暨中国机电产品品牌展览会上,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政务部长陈圣辉表示,新中以及RCEP区域内企业开拓合作商机,应落足于绿色发展、数字驱动、陆海通道、多元金融和智能制造这五个领域,特别是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领域,新中双方可以展开更为密切的商业合作。

绿色发展及数字化应用既是对现有生产和贸易模式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商机。中建集团董事长郑学选在大会上表示,中建集团扎根新加坡30余年,近年来,中建集团精准对接新加坡建筑业转型发展,开发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数字化建造方案,运用先进的机电产品,打造了多个标志性工程,带动本地上千家企业共同发展。未来中建集团将加快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发展。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推进,中新两国在数字经济与互联互通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空间。中国企业通过云技术帮助东南亚地区的初创企业打造适宜企业发展的生态圈,使得小微企业得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快速成长。

在资本市场层面,2022年底,深新ETF互通正式开通,以创业板指数、双创50指数、富时亚太低碳指数为标的的3只特色联接ETF产品于深新两所上市,实现了中国ETF“走出去”和新加坡ETF“引进来”,受到两国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

在中新两国建立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背景下,深交所负责人近日称,深交所将会同新加坡交易所及相关市场机构,充分发挥两地市场特色优势,围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持续优化现有联通机制,研究丰富的跨境产品种类,拓展联合市场培育服务机制,促进中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互利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