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一环,更是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各地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房屋从“旧”到“新”,道路从“坑”到“平”,环境从“脏”到“美”,便民设施从“无”到“有”……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转变,显著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改造好的老旧小区,从“改好”到“管好”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找党员”抓骨干,支部建在小区里。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动”的原则,深入摸排商户、住户党员情况,按照3名以上党员,支部应建尽建的原则,成立小区党支部,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按照“有人有场地”的阵地建设工作思路,规范化建立小区党支部,通过强化教育培训、严格组织生活、选好“主心骨”等途径,有力夯实党在基层小区的组织基础。

打造红色品牌,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建“红色物业”,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与物业管理人员一人兼。设置“红色物业”议事厅,在楼栋、小区广场设置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栏。成立“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引导“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和流动党员亮明身份,依托“红色物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小区住户了解居民诉求,征询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回应和解决居民需求,在小区服务治理中发挥好“信息员”“服务员”“办事员”作用,有力促进“红色物业”服务与小区治理同频共振。

抓实业委会规范化建设,提升小区治理质量。小区的业委会在小区的管理和服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更好发挥业主参与小区事务管理和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搭建起业主与物业服务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服务小区居民。要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规范化成立小区业委会,引导小区党员干部、有能力的热心居民担任业委会成员,充分发挥业委会在小区治理中的作用,破解居民小区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以党建引领、社区党委牵头、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联动的小区治理架构,共同参加联席会议机制。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每季度召开议事会,物业企业汇报本季度工作,党支部、业委会提出评价意见和服务诉求、社区党委协调督促落实相关事项,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