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玲曾说过:

“中国人不太赞成太触目的女人,早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清朝,却有一位才女高调彩衣大触世目。便是吕碧城。”

能让性格孤傲、惜墨如金的她,真正发自内心去欣赏他人,向来是件难事。

可同为传奇女子的吕碧城却是不同的,在张爱玲的眼中,单是“吕碧城”这三个字,即便放在古今中外,依旧是耀眼夺目的存在。

在传奇盛出的民国时代,她是风雅独步的才女,亦是叱咤风云的巾帼,一生更以非同凡响的作为,横贯文学、政治二界。

所以,她是中国最后一位女词人,是中国首任女校长、更是深谙陶朱之术的传奇商人…

这些成就,至今让人望尘莫及。

但透过悠长岁月回望,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却是她终身未嫁的选择。

毫无疑问,思想保守的年代中,一生未婚的吕碧城,注定成为显眼的存在。

但这个从不从迎合世俗的传奇女人,却用亮烈和倔强,将自己活成了一世典范。

她的人生故事,至今让人惊叹不已。

1883年,吕碧城出生在安徽一个书香世家。

母亲能诗能文,父亲任山西学政,后来辞官回家,潜心教育儿女。

吕碧城聪慧好学,在父亲的教导下,5岁就能作词。

据说有一次,她和父亲在外散步,见到风中柳絮纷飞,父亲随口说了句:“春风吹杨柳。”没想到,年仅5岁的吕碧城,当场接了句:“秋雨打梧桐”,如此聪慧学识,让父亲欣慰不已。

12岁那年,原本富饶的吕家却突生变故。

先是二哥因逃学被父亲责骂、一时间想不开上吊自杀,后又逢大哥突患恶疾、最终不治而亡。

两位儿子的突然离去,为吕家父亲带来了巨大打击;没有多久,向来慈祥的父亲,便在痛苦与自责中离开人世。

家道中落后,觊觎财产的族人闻风而至,想要霸占吕家家产。

不仅如此,贪婪无度的族人,甚至还雇人劫持了吕碧城的母亲与妹妹。

为保名节,母亲与妹妹几欲自杀。

看到母亲和妹妹落难,年纪尚小的吕碧城,非但没有向族人求饶;反而不顾生命危险,四处奔走,给父亲生前的朋友 学生写信,请求支援。

这番舍命救母的行为,最终被父亲好友樊增祥得知,及时赶到、解救了母女三人。

可就当众人对吕碧城赞叹不已时,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人,却因为这件事上门要求退婚。

在汪家人看来:吕碧城如此行为,日后必然“不守妇道”。

小小年纪就能呼风唤雨,若是日后进门,肯定不服管教!

这番荒唐退亲的理由,无疑是吕家母女的欺辱和讽刺;但迫于家道中落,又遭大难,母女三人只能隐忍求全,任凭婆家以“不守妇道”的谬论,解除了吕碧城与汪家长子的婚约。

俗世多宿命,坎坷几挣扎…

年少时期遭受的刁难与冷眼,恰是吕碧城成长的丰盈养料。

正如后来般:她如愿成为一株坚韧的木棉,在时光里兀自挺立。

光风霁月、磊落明净。

家中遭遇变故后,吕碧城不得不随母远走娘家,投奔任溏沽盐运使的舅舅严观笙家里。

1903年,20岁的吕碧城想去新式女学校读书,却遭舅父强烈阻止。

作为封建家长的他,痛斥吕碧城的胡闹,认为去女校上学,是丢人现眼的事情。

为了断绝吕碧城想要再读书的想法,舅父甚至又给她安排了一桩婚事。

为了逃避封建思想的毒害,20岁的吕碧城想办法逃离家庭,独自前往天津谋生。

那个时代的女子,想要独立求生,可谓难上加难。

但吕碧城让人欣赏的一点就在于:不管眼前处境怎么坎坷,她就是不肯认命。

最终,这份单打独斗的勇气,也让她得到了舅舅朋友的欣赏,在对方的帮助下,才华横溢的吕碧城,被《大公报》聘任为见习编辑,成为该报第一位女编辑。

当然,在吕碧城传奇的人生经历中,如此般“第一”的成绩,正等着她去创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报社后,吕碧城联想自身遭遇,不由得有感而发,便以以极精湛的填词艺术,发表了《满江红•感怀》。

“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

这首词一扫往昔女子诗词中的春恨秋怨,并且奋力呐喊、高唱女权,最终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至此,吕碧城的名字也开始成为瞩目的存在。

恰在此时,直隶总督袁世凯打算在天津筹办女校。

极力提倡女子教育的吕碧城,因自幼学习古典文化、国文功底深厚,被邀请担任国文教师。

后来又因为能力出众、见解深远,被聘为校监,最终成为近代史上首位女校长。

而那个时候,吕碧城只有21岁。

在人生刚刚起步的年纪,这位巾帼女子,却早早将美貌,才华,名气,地位等让世人艳羡的东西,不费吹灰之力、尽数收编,放眼民国,难寻第二!

如此得天独厚的女子,身边自然不乏仰慕者。

所以,吕碧城的追求者不计其数,其中不乏才子、高官与巨贾。

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

因为袁克文的爱慕,两人甚至还有过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

来到天津后,吕碧城认识了著名革命家秋瑾,两人因相同志向,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后来秋瑾遇害。吕碧城不顾自身安危,为秋瑾收尸;但这份和“和革命党串通”的行为,却被清廷逮捕。

身陷牢狱,是袁克文立马向父亲袁世凯求情,吕碧城才得以脱罪。

后来,在袁克文的的推荐下,吕碧城成为了袁世凯的机要秘书。

袁文克是民国著名的翩翩公子,写得一手好文章,与吕碧城也算良配。

但是对于这份感情,吕碧城却异常地冷静和清醒,只和他以文会友。

被问及为何,吕碧城清醒说道:“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的确,袁文克虽才华横溢,本性却风流倜傥;如此作为,与主张男女平等的吕碧城可谓背道而驰;两人如果真的走到一起,世间也只会徒增一对怨侣。

因为不愿成为传统的女子,一生只用来相夫教子、传宗接代;所以吕碧城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拒绝了很多追求者。

其中不乏心动者,可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没有哪个男人真正愿意让妻子抛头露面,大放光彩;所以吕碧城的这份优秀,最终成为许多人眼中的“不守妇道”。

联想少时被汪家人退婚,亦是因为“不守妇道”的诽谤后,吕碧城对婚姻的态度,也变得可有可无。

就如她说:

“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千帆过尽皆不是,她终究还是成了民国第一剩女。

可是这种选择,何尝不是一种通透和洒脱呢!

她拥有足够我的财富地位,也拥有足够的阅历和智慧,这般优秀足以让她跳出世俗的樊笼。

因为足够独立,因为不想将就,不想委屈自己,所以人生也不需要婚姻的点缀。

从《大公报》主笔到女子学校校长,再到女商人,每个角色她都诠释地酣畅淋漓…

这样的女子,又何必将自己困在相夫教子的角色里,遭他人冷眼与苛待?

她的智慧和洒脱,放在如今依旧倍受瞩目!

随着袁世凯想要复辟,对官场彻底绝望的吕碧城,递交辞呈去了上海。

此后的她大胆从事商业贸易;虽无经验,但凭借灵活的头脑和韧劲,很快便积累起巨额财富。

没有家庭的束缚,吕碧城过得肆意又潇洒。

在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她是身价不菲的女商人,是散尽千金的女慈善家,也是游刃有余的社交名媛…种种身份的自由切换,恰是吕碧城的真实魅力所在。

上海成就商界传奇之后,吕碧城也并未停下追求完美人生的脚步。后来的她再次不顾外界诧异目光,毅然远渡重洋,赴美求学…

即便不再年轻,但她凭借过硬的文学功底和端庄的气质,再次成为美国社交圈的耀眼存在。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由朋友陈撄宁的介绍,吕碧城开始接触道教文化,并对道教修身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1930年,为国内慈善事业"散尽家财"的吕碧城,最终选择皈依道教,法名"曼智";来的她彻底隐居,从此告别这世间的纷纷扰扰。

1943年,这位惊艳民国时代的著名才女,最终安详离去。

一生特立独行、自由洒脱的她,临终前特意留下遗言:

不需埋葬,火化后将骨灰与面粉混合,搓成小丸,抛入大海,供养鱼群……

这样阔别世界的方式,很惊世骇俗,但恰恰也是最真实的吕碧城。

不得不说:吕碧城对待婚姻的态度,足够智慧,也足够清醒。

传统观念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可是婚姻和家庭,从来不该被称为“必需品”;同样女人的价值,也从来不是依附男人;

只有保持独立自省,我们才能经营好每一段亲密关系。

同样的,也只有把自己从“相夫教子”的既定观念中脱离出来,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未婚如此,已婚更是!

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之前,一定不要忘了先学会爱自己!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