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后,迎来的首颗高轨备份卫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7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6颗卫星,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后,迎来的首颗高轨备份卫星。

混合星座示意图(公开)

名为备份,实为主力

我国北斗三号系统采用混合星座模式,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3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本次发射的第56颗北斗卫星将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和此前发射的GEO北斗卫星一样,它同样具备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精密单点定位、功率增强、站间时间同步和定位5大本领,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导航及增强服务。

可以说,第56颗北斗卫星“名为备份,实为主力”,在“入列”时便会发挥作用,将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肩负起提升系统服务连续性、健壮性的重任,支撑系统稳定运行。

自2020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以来,卫星研制团队针对任务需求,结合载荷国产化研制能力的精进,对第56颗北斗卫星进行了部分单机的升级换代,将为用户带来更快、更精准、更稳定的定位服务体验。“本次任务的成功发射,让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就像从‘双车道’拓宽为‘四车道’,服务能力也随之变得更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冯文婧说。

备份星在地面时刻待命

在研制立项之初,第56颗北斗卫星就被确定为备份卫星,虽身为“小老弟”,它却是和“兄长们”在同一阶段生产的。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后,“兄长”在太空稳定运行,备份星发射入轨的需求便没那么迫切。

备份卫星时刻待命,要在2个月内具备随时出厂的条件;发射时间不确定,保障方案就难以确定;地面长期存贮与天上环境不同,需要识别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这场研制“长跑”考验着研制队伍,他们紧盯每一个流程细节,全力确保卫星可以随时从“备岗”状态“转正”。

在地面存贮阶段,研制队伍合理地开展整星总装集成测试工作,测试团队结合地面存贮试验结果,条分缕析不同阶段存贮对单机、元器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完备、稳定有序的性能测试。据统计,该星的整星加电测试时间超过2000小时,较前序卫星多出近1000小时,并在出厂前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补做了测试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个“千日”筑“北斗”

从北斗三号立项至今,已接近走过了五千个日日夜夜。2009年到2012年,第1个“千日”,北斗团队一方面推进北斗二号建设,另一方面开展北斗三号立项与研制工作。从2012年到2017年,第2个和第3个“千日”,北斗团队继续完善北斗二号系统,推进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试验各项工作,攻克一系列难关,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成果。

从2017年到2020年,第4个“千日”,北斗团队用18次发射将30颗北斗三号卫星送入太空,两次发射的间隔最短只有十几天。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师、卫星系统首席设计师谢军形容:“我们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马拉松。”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举行。

从2020年到2023年,现在,北斗团队正在第5个“千日”的征程上奔跑,为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坚持自主创新,勇敢攀登科技高峰。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