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在上一篇胡哥沿着太行一号公路探寻的时候,在平顺县浊漳河沿岸一带发现了一个山间古村,犹如小家碧玉一般期待世人的发掘。

这个小山村位于晋冀两省平顺黎城涉县三县的交界处,它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最神奇的是有王氏家族延续数百年留下的院落遗存。它藏在深山里,犹如深闺“小家碧玉”一般精致而美。

本篇文章,胡哥就带领大家前往鹞子坡村,探访王家大院的古院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鹞子坡村王家大院俯瞰

从彩虹路边看向鹞子坡村,不大的小村在小小山丘之上,新旧民房依坡顺东西方向而建,各式民房高低错落,呈现狭长的几条带状。

如果粗略游览的话,一个小时足够看完。但是如果要想看清楚村子的内在精华的话,那就需要从空间地理格局跳出来,深入到村子里面的各个古宅院里,从那些古意盎然的老房子里,从那些沧桑而不失气派的古庙宇里,寻找那流传数百年不灭的精气神之所在。

村子里王姓村民占绝大多数,为后人留下了堪称规模宏大的王家大院群。那些老房子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都是黄土坯墙、灰瓦覆顶,古朴而不失气派。后期盖的民房则大都是红砖墙红瓦顶,有的甚至用的是蓝色彩钢瓦面,新则新矣,少了点味道。

古村一角

王氏家族是村里的大族,先祖年代已不可考,只知道王姓后裔都是从先祖七兄弟分家繁衍而来。现在的十几处古宅院最早的是清代修建的,晚的也是民国初年修建的。

与其他古村里古宅院分散分布不同,鹞子坡村的王家大院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它们沿着东西方向的主街,分为岸上岸下两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是一院紧挨着一院,集中连片,非常壮观。

岸上的王家大院现在分别是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基本都是前后两进楼院加左右跨院的格局。岸下的四号院、五号院、东西院等,则基本是一进楼院加东西跨院为主。仅从这些格局就能想象得出王家在古代是何等有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家大院内景

除了集中连片分布外,王家大院和其他古村落里的古院落还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外观朴素,用材简约;二是装饰精美,文脉悠长。

前文写道,王家大院的院墙都是土坯墙,只在大门门墙处采用青砖垒砌,其他的墙体都是土坯。院内的房屋用料稍微讲究一点,最好的也就是砖包土结构,没有全部采用青砖垒砌的。

也许是经济实力不允许,也许是当地建房风俗如此。但不管怎么样,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房屋除了有些破旧外,大多数房屋至今依然住有人家,民国初年的几栋房屋保存完好,即便是年代更久的清代老房子,也依然傲视风雨沧桑,挺立到如今,为后人遮风避雨。

王家大院内景

第二则是这些王家大院里藏着村庄的精气神,藏着古人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藏着一个村庄的文脉。

如果你单看这些古旧的老房子,可能感受不深,也许还会嗤之以鼻,一些土坯老房子,除了破旧沧桑还有什么看头?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只要随便走进一座院落,你就会发现刚才的想法错得离谱。因为古人的生活简直太讲究了,抬眼所见,处处皆是文化,处处皆是美,处处皆是精致生活的岁月留痕。

这些美集中体现在每一处院落里老房子的装饰上。从门窗墀头雀替等部位的砖木石三雕,从匾额用词到隔扇门窗的用心,从院落布局的四方规整到每一处都体现着古人一种精致文雅的生活追求。这些装饰分布之密集,细节呈现之用心,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门框上部的顶窗和两边的窗户上的隔扇样式,简直是集传统吉祥纹案之大全。简单的一码三箭式,复杂的步步锦、蝙蝠纹、金钱纹、万字纹、海棠花纹、盘长纹、方胜纹等等,应有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隔扇窗户还是双层的,外层装有纱窗的,夏天可以打开内层窗户纳凉。可以这么说,如果比建材,古人比不过今人,但若比装饰,古人绝对甩今人五六条街。

想不到一个这么偏僻的小山村里,还藏着生活如此讲究的古人。据资料显示,王氏家族重视文化教育,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

在古代出过一个布政使司,好多个秀才、童生、武举等人才。王氏家族延续的不仅是血脉,还是一个村庄的文脉。

庞大的王氏家族,靠着一座小小的王氏宗祠凝聚起宗族力量。祠堂非常小,小四合院只有正房、厢房各一间,七八十个平方米的样子。

胡哥走访时,看到院内一株梨树,花开正盛。这是不是象征着一种旺盛的家族生命力呢?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