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领导班子陆续进行了换届,不少党员、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叮嘱树牢正确政绩观,“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

作为党员干部,不管开展何种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拥有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正确是干事创业的基石,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即便做再多的事,都有可能因根基不牢而“塔防”。近年来,在作风建设日趋发力的当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是因为政绩观不正确,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最终都因此而“马失前蹄”,要么贪腐,要么搞个人虚假政绩而被拿下。

远的不提,就拿城市美化亮化来说,这是改善人居生活条件的利民的好事,但如果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在这个方面上,很有可能导致“用力不均”,不惜花重金搞城市亮化,实则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因此而受到问责的人不在少数,一些贫困县在财力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却把钱大把大把地花在城市美观上,造成财政的“赤字”不说,还令人所诟病,这就是政绩观不正确的明显案例。

当然,要想让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所有干部都能够树立牢固的为民服务理念,随时端正为民服务的初心,担起让群众过上好生活的使命。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政绩观不正确的,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座谈等形式,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纠正不良倾向和想法,情况严重者,应该举起问责利剑,以强有力的问责叫停扭曲的为民服务理念,还原风清气正的大环境。(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