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财侦探

来源:丽尔摩斯

再一次,蒙牛错失千亿目标。

根据蒙牛乳业2022年财报,2022年蒙牛共实现营收925.9亿元,同比增长5.1%;经营利润为54.2亿元,同比增长11.6%,股东应占利润为53.03亿元,同比增长5.5%。

对于这样的成绩,蒙牛总裁卢敏放在业绩会上表示:我们对整体表现非常满意,大家从报表中更多看到我们经营的改善,我觉得我们现在更加从容了。

不过,二级市场投资者对蒙牛乳业的2022年业绩表现似乎并不认可。3月30日,也就是财报公布次日,蒙牛乳业股价大幅走低,盘中一度大跌5%。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蒙牛乳业最新市值为1271亿港元,较去年高点下跌明显。

虽然2022年蒙牛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距离千亿营收大关也只有一步之遥,但这距离卢敏放提出的2020年实现千亿目标,已经爽约3年。而按照2020年底卢敏放提出的5年“再造一个蒙牛”的目标,2022年蒙牛的业绩也应当突破千亿,否则2025年实现1500亿的目标将更难。

屡屡错失千亿,背后则是蒙牛增长的乏力,这一点从蒙牛和伊利的数据对比上,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2011-2019年,蒙牛、伊利的营收复合增速分别为9.81%、11.62%。2018年伊利与蒙牛营收分别为795.53亿元和689.77亿元,相差105.76亿元左右。而到了2022年,蒙牛营收925.9亿元,伊利营收达1231.71亿元,蒙牛与伊利的营收差距扩大到305亿元。

整体来看,2022年度蒙牛营收及净利润虽然创出新高,但公司营收端的增长乏力、毛利率下滑等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外,由于近年来蒙牛的增长更多是依赖外延式收购,一些项目暗藏暴雷风险。

1

没能实现的千亿目标

2016年9月,蒙牛原总裁孙伊萍宣布辞职,时任雅士利总裁的卢敏放成为蒙牛历史上第四任总裁。

卢敏放上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定下了任内第一个三年目标,这个目标就是2020年实现营收和市值双双达到千亿以上的“双千亿”,但经过3年的验证,这一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三年目标到期的2020年,蒙牛营收仅为760.35亿元,出现了罕见的同比下滑。净利润35.25亿元(2019年41.05亿元),下滑幅度更是高达14.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财报中,蒙牛将2020年营收的下滑归主要归因于君乐宝出走造成的影响。如不包括2019年处置的石家庄君乐宝乳业及2019年收购的BellamysAustraliaLimited(“贝拉米”)的业务收入,集团的可比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50.031亿元,同比增长10.6%。

作为蒙牛的“摇钱树”,2018年君乐宝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30亿元,占到蒙牛营收的近20%,其奶粉业务销售额更是突破了50亿元。2019年君乐宝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25%,奶粉产销量为7.5万吨。在与蒙牛并表期间,实现奶粉收入44.58亿元,同比增长48.3%,为蒙牛奶粉业务提供了56.6%的营收。

卖掉君乐宝后,蒙牛在奶粉这条战线地位直线下降,这个影响可不止2020年的财报不好看,而是一直蔓延至2022年,奶粉业务依然是蒙牛乳业的短板。2022年蒙牛奶粉营收由2021年的49.49亿元降至38.6亿元,下滑22%。因此很多人当时都大呼看不懂蒙牛管理层的骚操作。

对比2010年蒙牛收购君乐宝所花费的4.69亿,40.11亿的售价看起来赚得盆满钵满。但细算2020年以来君乐宝对蒙牛的潜在财务影响,蒙牛则是明显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千亿目标落空,卢敏放挽尊表示要对“1000亿”这个数字少点关注,“我不会特意去做一个1001亿的销售额来让大家觉得很满足,有质量地发展更重要。”

2020年年底,在第一个三年计划未能实现的情况下,卢敏放又高调宣布下一个五年“再造一个蒙牛”,即以2020年760.35亿元的营收为基数,也就是说2025年蒙牛总营收将超过1500亿元。

但从2021年、2022年的营收数据来看,蒙牛两年一共增长了160亿,如果要实现“再造一个蒙牛”的目标,需要未来3年每年增长191亿。可以说,这样的目标对蒙牛来说压力不小。

卢敏放会不会再次被打脸,值得关注。

2

后劲不足,与伊利越走越远

作为一个发展数十年的产业,中国乳制品行业早已告别高速增长,进入“滞胀”阶段。2022年,乳制品行业更是遭遇到经营环境调整、终端卖场客流下滑、成本高企等多重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国内乳制品产量为3117万吨,同比增长2%,较2021年同期增速(9.4%)大幅放缓。蒙牛想在这个基本稳定的大盘中获得更多收益,开发新增长极必不可少。

从营收构成上看,蒙牛乳业主营业务共分为液态奶、奶粉、冰淇淋、奶酪及其他产品四部分。

其中,液态奶是蒙牛集团的基本盘,但近年来天花板隐现,业绩增长乏力,与伊利相比均有明显差距。

2022年全年,蒙牛液态奶业务实现营收782.69亿元,同比微增2.3%,收入中占比84.5%。而伊利股份液体乳业务2022实现营业收入849.26亿元,同比增长0.02%,整体市场零售额份额继续稳居行业第一。

从奶粉业务来看,蒙牛2022年的奶粉及奶制品收入为86.716亿元,其中,奶粉收入为38.620亿元,占总收入的4.2%,同比下滑近22%,也是唯一一个增速下滑的业务。蒙牛奶粉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雅士利及贝拉米业务,而雅士利2022年的收入为37.382亿元,同比减少15.7%,是拖垮该板块业绩的主要原因。

而报告期内,伊利股份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2.60亿元,同比增长62.01%,是蒙牛的3倍多。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零售额份额同比提高了5%,成人奶粉同比提高了1.1%。在奶粉业务中,伊利占据明显优势。

蒙牛新开发的冰淇淋业务亮点不少。2022年5月,蒙牛联合茅台推出了三款茅台冰淇淋,售价区间为59元-66元,上线7个月卖了2.62亿。2022年,蒙牛依靠冰激淋实现营收56.52亿元,同比增长33.3%。但冰激淋业务占比不高,收入占比约为6.1%,显然无法撑起整个公司的新增长点。而且结合钟薛高被年轻人抵制的经验来看,目前广大消费者正在追求“消费降级”,蒙牛的高端冰淇淋能否持续俘获市场还是一个未知数。

还有一个新增板块奶酪,2022年11月底,蒙牛完成对妙可蓝多的要约收购,持有后者35.01%的股份。2022年,奶酪及其他产品为蒙牛贡献了48.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接近100%,该项业务收入占比也由上年同期的2.8%增至5.2%。不过还是同样的问题,占比不高。新增长极冰激淋和奶酪业务加起来才11%,难当大任。而伊利穷追不舍,意欲收购百吉福,或将直接威胁到妙可蓝多。

作为国内乳业“双星”,蒙牛和伊利业务和产品相似度颇高,竞争非常激烈。在2011年以前,蒙牛蝉联了四年的中国乳业冠军,随后蒙牛被中粮收购,蒙牛和伊利这对曾经不分伯仲的乳业双星开始拉开差距,无论是市值上还是业绩上蒙牛明显不敌伊利,逐渐露出“疲态”。

相较于增长乏力,更令蒙牛焦虑的,或许是成本上涨引发的毛利率下跌。财报显示,因奶粉和乳饮料业务下滑、原辅材料平均价格上涨,以及增加厂房及生产设备投产所产生的折旧费用增加,2022年,蒙牛毛利率仅为35.3%,同比下滑1.4pct,创2018年以来最低记录。

现阶段,在蒙牛目力所及的地方几乎不存在第二曲线:液态奶始终被伊利压制,还面临麦趣尔、认养一头牛等品牌的入侵;奶粉市场前面不光有伊利,还有飞鹤、君乐宝们;冰淇淋去年营收增长33.3%,但只占总收入的6.1%;奶酪仍然只是蒙牛的其他业务。

各业务汇总到一起,拼凑出了两个渐行渐远的企业财报。营收1231.71亿对比925.933亿,净利润93.18亿对比53.0亿。无论体量和增速,蒙牛都败给了伊利。

对蒙牛来说,手中的基本盘面临天花板,第二增长曲线又迟迟没有成效,再造一个蒙牛,或许又要变成一次“画饼”。相比之下,伊利的目标则要实际的多,2023年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1355亿元,利润总额125亿元,踮踮脚就能够到。

3

海外高溢价并购暗藏风险

在过去10年中,“并购”一直是蒙牛营收扩张的最大依仗,但此战略并未给蒙牛带来预想的结果。

2013年,蒙牛乳业斥资百亿收购雅士利,卢敏放随之一起加盟。

彼时,这项交易超49亿元的商誉价值,溢价率高达100%。2016年5月,雅士利斥资12.3亿港元从达能手中购入多美滋中国业务,后者亦是卢敏放的老东家。

作为整合蒙牛旗下奶粉品牌的上市公司,雅士利拥有包括雅士利以及瑞哺恩等多个配方奶粉品牌。然而,自2013年被蒙牛乳业收购后,雅士利的业绩并不理想。业内人士认为,高溢价与商誉价值损失往往相伴而来,极易带来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2020年期间,雅士利的营收一度由38.9亿元降至22.03亿元,后回升至36.49亿元,但仍未达到当初的水平。2021年,营收增至44.35亿元,净利润却亏损8136.3万元。2022年,雅士利营收继续下降,仅有37.382亿元,同比减少15.7%。

2018年3月,蒙牛完成对现代牧业旗下肥东工厂和蚌埠工厂50%的所有权收购;同年6月30日,蒙牛已经持有现代牧业60.76%的股份。2020年7月28日,蒙牛3.56亿元认购中国圣牧11.97亿股,每股行使价0.33港元。认购完成后,蒙牛所持股份由3.83%增至17.80%,成为中国圣牧单一最大股东。

2019年,蒙牛又以52%的超高溢价69.3亿元收购澳洲品牌贝拉米,以及29.31亿元收购澳洲品牌乳品及饮料公司Lion-Dairy&DrinksPtyLt,同时卖了君乐宝。

事实证明,这一买一卖并不划算。2021年,贝拉米营收只有5亿元,较2020年的10亿元大幅缩水;而君乐宝2021年营收已经突破200亿元。而且从公开资料看,近几年来,贝拉米在中国霉运缠身,产品屡次因质量问题被下架或召回。并且,贝拉米至今没有获得中国的婴幼儿奶粉的配方注册。这也为蒙牛在奶粉市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冰激凌业务方面,2021年,为加速拓展东南亚市场,蒙牛还收购了东南亚冰淇淋品牌艾雪。

在奶酪业务,蒙牛同样采取了外延式收购的方式。自2020年以来,蒙牛通过协议转让、二级市场增持及定增等方式持续增持妙可蓝多股份,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截至2022年末,蒙牛共持有妙可蓝多1.81亿股,持股比例为35.01%。

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蒙牛合计并购金额超百亿,持续的并购让蒙牛资产负债率一路飙升。截至2022年年末,蒙牛负债总额达到67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52%,其中有息负债占比约为50%,有息负债率明显高于其他乳制品企业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十年间,除了君乐宝这位被卖掉的“摇钱树”外,其他被蒙牛收入座下的大将,并没有持之以恒为金主贡献军功,反而问题缠身。如2018年,雅士利国际亏损1.32亿元,2022年持续亏损2.31亿元;现代牧业亏损4.96亿元,中国圣牧则亏损22亿元,直接拖累了蒙牛整体的净利润水平。

蒙牛的并购策略,虽然成功拉动了营收规模增长,但却无法遏制净利润率的低水平运行,如果始终无法突围,蒙牛谈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