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微微笑了

01.

钱钟书有一句犀利的话: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这描写精准得可谓是入木三分,令人佩服不已。

这句话出自钱钟书《围城》。原话是方鸿渐对朋友所说的:“我知道她难看,可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恩人,我不忍细看她。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方鸿渐的本意是让朋友善待对他们有恩之人,尽管她长相不佳,但他们不应该攻击她的外表,更不要盯住她看,做人要讲礼貌,要尊重他人。

说到底,长得丑并不是对方的过错,不应该用“细看”来惩罚她。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如今不少人甚至拿“此话”来调侃他人的长相,慢慢有点变味了。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这种说法,钱钟书妻子杨绛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02.

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提及到,他们家曾雇佣过一个最丑的老妈,姓郭。

这位郭妈很丑,杨绛是这样形容的:“我却认为对郭妈多看一眼是对自己的残酷。

“她第一次来我家,我吓得赶忙躲开了眼睛。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窄,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眼泡……她是小脚,一步一扭,手肘也随着脚步前伸……”

其实,比起外表不扬,郭妈的人品更是不佳。譬如,喜欢买菜揩油,不保守秘密,不关心他人等。甚至有一次杨绛独自在家,病得起不来床,郭妈从不问一声病,从未看杨绛一眼。

没想到的是,此后不久,郭妈却病倒了。而,杨绛反而给她熬了粥,端到她床前。

从那以后,郭妈才对杨绛改变了态度,心上事都和杨绛讲了。

原来,郭妈也是个可怜人,丈夫因为她丑,结婚后一两星期就跑路了,找别的女人生孩子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很奇怪的是,在看郭妈对镜理妆时,杨绛却看到她不丑的样子:肿眼泡也不觉肿了,脸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了,梭子脸也平正了。

这就是郭妈的“镜中人”的模样。

再后来,还有一个糊涂的收发员看中了郭妈,那大概在他眼里,郭妈就是“意中人”模样吧。

其实,人丑不丑,就看你怎么看,怎么品,怎么处。

我们看到的模样,可能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就连再客观的评价也是站在某种利益、目的以及审美出发的。

正如杨绛所说的那样:“我屋里有三面镜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镜子最奉承我,一面镜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实……”

我们真能看到自己的真相吗?

未必。

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人表现的自己。

外表,只是一个人的躯壳呈现,丑不丑真没有那么很重要。正如杨绛所说那样:在镜子里,假如脸是歪的,天天照,看惯了,就不觉得歪。假如一眼大,一眼小,看惯了,也不觉得了。

比起外表,我们更要注重个人的内心修行。

常常照一照内心的那面镜子,自我检讨、自我觉知,自我觉醒。

03.

人都是有很多面的。

郭妈与杨绛的交情是很浅的,尽管杨绛不喜欢这位保姆,却一直雇佣她。

她太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辞她;她就哭,又请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

钱钟书与杨绛让一个超级丑的女人,留在家里当11年的保姆而不换,这一点实属不易。细看是一种残忍,多看一眼是对自己残酷,这份大度与容忍,何尝不是一种善良。

生活在一个看脸的社会,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长相,不要过度对他人品头论足,对他人保持一份仁慈和善良。

特别喜欢杨绛,回顾她这一生,她是何其的淡然若菊,通透善良,专注有才。

特别喜欢她这一段内心独白:“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美也好,丑也罢,日子还得过下去。

那些不被理解的孤独时刻,终究会过去;那些念念不忘的人,也许不久就忘得一干二净;那些无法释怀的言论与伤痛,终有释怀的一天。

无论你愿不愿意,那些事、人、物都没有那么重要。一切不过是自己的执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好好过好自己日子,足矣。

愿您参透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优雅的女子,好好与自己促膝长谈,与孤独握手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