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1962年,河北沧州市李龙屯村一个14岁的小男孩,初中没有毕业,饿过肚子的他,想“天天吃饱饭”,于是向父亲闹着要去上班挣钱。

父亲觉得他太小了,过两年再说,但缠不过他,托关系进入华北油田,当了一名石油工人。

谁到想到, 这个小男孩日后会成为亿万富豪。

在如今的富豪榜上,有着光鲜学历的富豪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但早期创业的很多人,都是草莽出身,更多凭借的是胆识和精明,甚至当时他们都算不是“主流人群”,至少不是当时人们传统意识中的“精英”,这被称为“边缘崛起”。

河北沧州,还有2人也像这个小男孩一样,只读到初中,日后成为亿万富豪,现在看来,是典型的草根逆袭。

小男孩日后在中国大名鼎鼎,他叫李金元,来自一家叫“天狮”的天津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金元1958年出生,到油田当工人后,还没有成年的他,整天跟着一帮叔叔伯伯们干活,年纪小,但他很会“来事”,经常帮别人洗衣打饭倒水什么的,后来调到后勤,干起了采购。

早早与“商”打上了交道,可能是他后来从商的原因,因为发现“赚差价”钱来得更快。

改革开放春风刚一吹来,1978年,20岁的李金元不干了,辞职干起了买卖,倒卖过很多东西。

据说,第一笔让他发家的生意是倒卖豆饼。他听说在南方豆饼很好卖,就在老家周边几个村,收购了豆饼,一把赚了好几万,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此外,他到广州贩卖手表,到温州倒腾过服装,去内蒙古折腾羊皮,还办过塑料厂,开过面粉厂,生产过干洗设备,等等。

1993年, 已经发家的李金元,不甘于小打小闹,决定干大事业。前几年海南房地产热,他来到天津,准备做房地产,但还没开始干,正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紧缩银根。那时候,保健品很热,于是,他到天津武清, 瞄准了全天然动物钙粉, 准备进入保健品行业。

建厂、买设备,加上购买科研成果,投了2000多万元。不仅花光十几年做生意攒下的全部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更要命的的是,他们生产高钙素,卖不出去。

这时候,他碰到一个“高人”,对方建议他采用“直销”的模式。1991年前后,雅芳、安利等刚进入国内,带来了这种销售模式。

李金元听从了建议,一下爆发,1995年8月,他成立了天狮集团,1996年初到1997年8月,销售收入就达近20亿元,利润超过6亿元。我国实行直销政策后,天狮获得了牌照。

大家都知道,干这一行,尤其是直销,做营销很有一套。前几年,李金元玩起了“国际秀”,将年会放到国外召开,动辄数千亿在异国大街上流行,引起极大轰动。2015年,还在法国尼斯用人组成“世界上最长的句子” ——TIENS'DREAM IS NICE IN THE COTE D'AZUR(天狮梦想尼斯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后,其多位部下,自立门户,照搬李金元的做法,一度也都成为大佬,成为一种现象,李金元也因此被称为这个行业的“教父”。

根据天狮官网介绍,他们从1997年开始进军国际市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横跨生物科技、健康管理、酒店旅游、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全球化企业集团,业务辐射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正计划投资100多亿元建设的天狮学院新校区。

李金元也早已经成为富豪榜上的常客,多年前曾多次蝉联天津首富,2020年财富达150亿元,近年有所缩水,在202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的财富为65亿元。

相比而言,其他2位也仅上到初中的沧州富豪,则要低调得多,当然事业也没有李金元做得大。

一位叫贺国英,1949年出生,是沧州肃宁人。有关他的信息不太多。

他初中毕业,早年在老家参加工,后来曾担任肃宁县工业公司经理、河北省肃宁县畜产公司经理等职,工业农业都做过。

1993年,已经44岁的贺国英,创办了肃宁华斯裘革制品厂,几十年后,将其打造成一家裘革王国,即如今的华斯集团。他还被称为中国裘皮服装服饰行业的拓荒者之一。

裘革生产方面,他们拥有华斯HERAS、怡嘉琦EGAKE等品牌,贺国英还建起了国外水貂良种繁育平台;打造出了国内唯一的毛皮拍卖行和世界最大的毛皮原料交易平台,包括华斯国际裘皮城等;还正在兴建华斯裘皮小镇,这个小镇总体规划占地5000亩,总投资达300亿元。

旗下的华斯股份于2011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近年营收为三四亿元,市值也不算高,目前不到18亿元,贺国英持股接近32%,所持股票对应的市值为5.7亿元左右。

华斯股份是一家家族特点比较明显的企业,如今贺国英担任董事长,其子贺素成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儿媳妇郗惠宁担任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多年前,其堂弟、外甥等,曾在公司担任高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素成和郗惠宁分别出生于1980年和1984年,贺国英已经逐渐将企业交给了儿子。

还有一位也仅上到初中,叫于桂亭,与贺国英一样出生于1949年。

于桂亭出生贫困,13岁时就因为家里无力支付学费,而被迫辍学自谋生路,16岁入伍,退役 后进入当时的沧州市电子设备厂出任车间主任,后被被调沧州二轻局。

1981年,当地的东风塑料厂经营陷入困境,于桂亭被调到这里主持工作。

东风塑料厂的前身,是1960年沧县城关公社运输队、草袋社等小手工业社合并成立的沧镇福利手工联社,主要生产草绳、草袋、白灰等;1968年改产塑像、像章,更名为东风证章厂,第二年开始生产塑料制品。

于桂亭接手时,仅拥有93万元固定资产的东风塑料厂,亏损36万元,还有80万元外债,以及仓库里70万双凉鞋。

在于桂亭的带领下,塑料厂逐渐开发出农用地膜、玻璃纸、聚氨酯泡沫、床垫等产品,1998年,企业作为沧州首批改制企业,改制成为东塑集团。

如今,东塑集团以塑料等相关工业为主, 同时涉及房地产开发、白酒、酒店、物流、冷储、教育等领域,还建有明珠(国际)商贸城和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涉足贸易领域。

主业仍然是起家的塑料相关行业,旗下的沧州明珠于2007年在深交所,除了PE管材管件、BOPA尼龙薄膜等传统产品,近年还进军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

在2022年河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上,东塑集团正好列100位,营业收入是38.67亿元。

在2021年胡润百富榜上,于桂亭、于立辉父子曾榜上有名,是新上榜者,财富达32亿元。

沧州明珠如今市值为75亿元左右,于桂亭仅持有12.35%的股份,对应的市值超过9亿元。但沧州明珠只是东塑集团的一个产业板块,占整个集团的营业收入的75%左右。

与李金元不同,后2个沧州人,都在本地发展,以实业为主,均打造出了一家上市。

有一点很相似,3个沧州只上到初中,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却闯出了一番天地,成为亿万富豪。虽然其中有历史条件和机遇的成分,但也说明,学历只代表上学的多少,不完全代表能力。

沧州还有哪些传奇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