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沦为美国附庸,马克龙却嘲笑俄罗斯成为“中国附庸”。中国特使抵达基辅前夕,泽连斯基两头下注。美媒妄称“中国是俄乌冲突唯一赢家”。马克龙想谈还是想打?泽连斯基又能否两头捞好处?

马克龙指俄罗斯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附庸”

拖延一年多的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很多变化。在这些变化中,除了地缘政治格局的剧变,主要就集中在经济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冲突爆发前的2021年,全球经济格局已经大不相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与孤立导致了俄罗斯几乎退出美元与欧元经济体系,战前与俄罗斯息息相关的能源、粮食、化肥等产业开始离开欧洲转向东方。

于是在2022年,中国与俄罗斯实现了空前的合作增长,中俄两国贸易额度在一年内增长30%,贸易总额超过了1900亿美元。西方在俄罗斯国内空出来的市场被逐步填补,出口向西方的能源与粮食产品也开始被中国接纳,中俄两国规划新的油气管道与陆上粮食走廊,俄罗斯也加快了向中国开放远东开发合作,中俄经济共同体发展全面走上正轨。

但在一些西方国家眼中,中俄之间合作的快速发展却成为了俄罗斯成为中国“附庸”的象征。

本月14日,马克龙接受法国媒体《舆论报》采访时就对外宣称,俄罗斯已经在地缘政治上输给了乌克兰战争,并且已经进入一种对中国的“附庸”状态。同时,俄罗斯还导致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使其失去了至关重要的波罗的海出海口。

马克龙发表这一系列言论的背景是他在当天晚间将接待访德结束前来法国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一系列发言可能是他对与泽连斯基会晤的预热。

此外,马克龙在采访中还宣称,现在欧洲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帮助乌克兰人准备大反攻,并为最终不可避免的谈判做好准备。

从马克龙的政治立场角度,去宣扬俄罗斯失败论和乌克兰大反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不应该用这种论调来“碰瓷”中国。因为相比起中俄的合作模式来看,马克龙所在的欧盟现在更像是美国的“附庸者”。

马克龙歪曲中俄关系,谁又是真正的附庸者?

在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速发展的一年多时间里,中俄双方已经多次对外声明,两国之间的关系是与西方军事政治联盟不同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点不容西方国家质疑,也轮不到马克龙出来挑拨离间。

数据不会骗人,从经济数据我们就能明显看出,中俄双方都是合作中的受益者,并不存在两方谁更依赖谁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冲突刚刚爆发时,俄罗斯央行预测俄罗斯经济产值将因为西方制裁,在2022年下降10%,并在2023年再度下降3%。但在逐步适应经济转型之后,俄罗斯2022年经济萎缩幅度被控制在2.1%。

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22年7月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就开始由负转正,俄罗斯央行预期最新预测,2023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将在1%至2%。

这说明俄罗斯正在逐步摆脱制裁带来的经济影响,适应经济重心“东方化”的局面,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一个重要成就,同时也说明俄罗斯在与中国等友好国家的贸易合作中受益匪浅。

另一方面,中国也从合作中大量受益.

在2023年第一季度,与俄罗斯相邻的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位列全国榜首,破除了十余年来的东北经济“魔咒”。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在5月初发表的公告,中国海关正式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这意味着时隔163年,吉林再次打通出海口,改变了东北地区缺乏港口的经济困境。

由此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没有一方向另一方索取更多,或趁人之危进行剥削的状况发生。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欧双方就因为高价的美国能源而争吵不休,欧洲因为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购买美国能源而承担了大量额外开支,在能源危机的高峰期,美国出口给欧洲的天然气比欧洲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价格高3到4倍。据美国彭博社在今年年初估计,能源危机在2022年共使欧洲损失了约1万亿美元。

而后,美欧双方又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衍生出新的摩擦,由于拜登想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中的补贴政策,将欧洲未来竞争力最强的绿色电能产业迁往美国,引发了欧洲国家的普遍担忧,马克龙本人去年年底就曾出访美国兴师问罪,要求美国为欧洲提供豁免政策,但遭到美国断然拒绝。

今年年初,美欧双方更是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博弈,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德国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坦克,以迫使美国承担更多援助责任。

将中俄关系与美欧关系如此对比,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来,究竟谁在成为别人的附庸,而谁在进行独立自主的公平合作。

而马克龙就是那个最没有资格在“附庸关系”上抹黑他人的人。作为欧洲战略自主的代表人,刚刚在访华结束时呼吁欧洲拒绝成为美国的附庸,现在就开始抹黑污蔑独立自主外交关系,这不由得让人怀疑,马克龙究竟如何看待欧洲战略自主?又如何能带领欧盟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

泽连斯基在中西方“两头下注”

马克龙在近期表现出如此首鼠两端的态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俄乌局势正在出现变化。

随着乌克兰大反攻的接近,泽连斯基开始了一轮对欧洲的集体出访,以寻求各方帮助。

5月13日,泽连斯基抵达意大利首都罗马,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及总统马塔雷拉会面,之后还造访梵蒂冈并与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会谈。

5月14日,泽连斯基又转抵德国首都柏林,会见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而后再转往法国首都巴黎与马克龙举行工作晚宴。

其中,在会晤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泽连斯基直接表示“最快今年年内就能让俄罗斯彻底失败”,并以此寻求来自德国的军事援助。德国方面也给予积极回应,表示会持续支持乌克兰,在政治、财务和武器方面对乌克兰进行新的援助。

这趟访问,泽连斯基从德国获得了价值约27亿欧元的武器装备,包括30辆豹一坦克,这是德国迄今为止对乌克兰提供的最大规模军事援助。

而在法国,泽连斯基也得到了马克龙的承诺,马克龙重申了法国与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并表示会在乌克兰需要时为乌克兰提供相关援助。这趟法国之行,泽连斯基获得了数十辆装甲车与轻型坦克,以及所谓的“防空能力支援”,法国方面还将帮助乌克兰训练数个营的士兵,以使用这些法国援助装备。

这一系列出访以及刷新记录的援助都显示,泽连斯基正在极力准备宣传中的大反攻,以期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来结束俄乌冲突。尤其是泽连斯基宣称最快在年内使俄罗斯失败,说明其非常看重接下来反攻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泽连斯基出访欧洲的时间非常微妙,恰好卡在中国对俄乌劝和促谈的关键节点上。

本月15日,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就出访俄乌等五国,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沟通。

也就是说,泽连斯基刚刚从西方手中要到武器,中国特使就将抵达基辅,同泽连斯基讨论和平议程。

这二者之间有着强烈的反差感,令人感到格外不解:泽连斯基究竟是想继续拖延战争?还是想借中国之手获取和平?

对此,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就在5月14日的一期节目中提出了一种观点。

他认为,泽连斯基当前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两头下注”,为俄乌冲突做两手准备。

一方面,泽连斯基出访欧洲各国,尽可能多的获取武器装备援助以及政治承诺,尽力增强乌克兰军队在反攻时的实力,尽可能通过军事力量获得更多的反攻成果,增加自身的政治筹码。

另一方面,泽连斯基也意识到了不论战场局势如何,战争最后需要以谈判来结束。于是选择与中国合作,接受中国的中间调停。

而在接待中国特使之前先出访西欧国家获得支持,有助于泽连斯基在会见中国特使时保持更强的底气,以此延缓谈判进程或让谈判进程更有利于乌克兰。

邱震海直接指出,泽连斯基的根本目的就是暂且拖延,在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再谈判。

泽连斯基在西方尤其在美国的支持下有恃无恐,希望能够通过反攻,使乌军在战场上取得绝对优势之后,再和俄罗斯谈判。

但从现在的战场状况来看,泽连斯基的想法有些太过天真。乌军在5月10日到14日之间已经发起了一些小规模的反攻,但战场局势并不明朗。俄罗斯对乌克兰后方物资仓库、弹药库、军事设施的轰炸,极大拖延了乌克兰反攻准备工作。俄军也已经建立起对乌克兰反攻的应对措施,在一线后防囤积大量部队,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攻势。

泽连斯基所谓的“两手准备”,最终还是可能无法改变乌克兰必须以妥协姿态谈判的现实,接纳中国的调停,积极谈判才是乌克兰最好的选择。

美国认为,中国是俄乌冲突唯一的赢家

在俄乌局势扑朔迷离、中国特使抵达乌克兰促进和平之时,美国又开始了对中国的新一轮舆论攻势。

在《国家利益》杂志5月13日的一篇报道中,就认为中国是俄乌冲突中的唯一赢家。

文中指出,美国及其盟友一直是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并在冲突中付出了大量代价。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750亿美元的人道主义、财政和军事支持,并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欧盟同样追随美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据去年12月欧盟同意的一项立法方案,欧盟在2023年会为乌克兰提供180亿欧元的财政支持。这些对乌克兰的支援给西方造成了一定的财政负担。

而俄罗斯虽然抵御住了西方的经济制裁和冲击,但已经失去了欧盟市场,并且经历了巨大的人才流失,在武器和物资方面越发匮乏,开始寻求外部援助。

作为冲突的核心乌克兰更是承受了比任何一方都巨大的代价,乌克兰流失了超过1400万人口,经济活动完全陷入停滞,一切都依赖来自西方的外部支援,同时在前线,乌克兰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然而,中国在这场冲突中,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是在发现“华盛顿使自己陷入一场旷日持久、无法取得的战争”时,利用美国陷入泥潭的机会,强化自身的力量,使之能与美国对抗。同时,中国还升级了战略威慑力量,以获得对美国的长足威慑能力。

文中认为,中国已经意识到了美国在海外持续且高代价的军事行动,只会使力量平衡进一步倾向于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借助俄乌冲突,中国让中美力量差距大幅缩减,同时强化了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使得美国未来将同时与两个大国对抗。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实则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并不是毫无损伤,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以及化肥涨价等事件,都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使中国被迫承担高能源与粮食价格。

其次,频繁卷入一些无法获胜的战争中,一直都是美国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中国迫使美国去打阿富汗战争或越南战争,也不是中国促使美国诱发乌克兰冲突,将中美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归类于这种原因是典型的逃避现实。

最后必须要指出的是,美国才是俄乌冲突的最大赢家,美国通过俄乌冲突削弱了欧洲与俄罗斯,大大加强了自身对欧洲各国的控制。美国在战争中付出的数百亿美元代价在去年就通过对欧洲的高价能源贸易收回,今年更是凭借贸易补贴政策持续收割欧洲产业,相比中国,美国可谓在俄乌冲突中赚得盆满钵满。

而中国在冲突中发挥和平作用,仅仅是出于自身的大国责任,如果美国连这都要诋毁,那么接下来的乌克兰和平议程,可能会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