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汗国是继突厥之后北方草原地区兴起的又一个游牧民族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壁画中的回纥女性

相较于之前的突厥汗国对中原政权的强烈攻击性,回纥和唐朝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它堪称与唐朝关系最为密切的游牧民族政权。安史之乱时期,唐朝曾经借回纥兵平叛,而且在唐朝的不少和亲公主中,只有三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这三位公主都嫁给了回纥可汗[i]。

回纥汗国的影响也体现在文化方面,比如回纥人借用粟特字母创造出了回纥文字,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利用回纥文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17世纪的满洲人又在蒙古文基础上创制出满文。[ii]

回纥文字

回纥汗国也有几点特殊之处,比如它是历史上唯一定摩尼教为国教的政权,它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回纥汗国演变成半定居半游牧政权。这其中有颇多可琢磨之处。[iii]

本期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回纥汗国的历史和他们独特的文化吧。

一、回纥的含义和来历

回纥(回鹘),是Uyγur的音译,回鹘的汉语含义在中国史书记载得明白,就是“回旋轻捷如鹘”,“鹘”是一种猎鹰。[iv]

然而回纥的本意是什么?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中国台湾学者刘义棠归纳出东西方学者的四种解释,回纥的第一种解释为王朝名字;第二种是“自食其力”;第三种是“联合”的意思;第四种是“依附、粘住或者凝结”。[v]

目前第三种说法赞同的人最多,回纥是“凝聚在一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纥作为北方草原地区的古民族,不同时期的汉文文献对它们自然有记录,比如乌护、韦纥、乌纥、畏吾儿等等。

有关回纥的族源,与它的汉文译名一样,也有不同说法,主要有匈奴说、丁零说、鲜卑说、西域土著说、突厥说等等。

目前持丁零说的学者比较多。

先秦、秦汉时期丁零人生活在比匈奴人更靠北的地区,靠近贝加尔湖一带,主要靠畜牧、渔猎为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丁零的汉文名称变成了“高车”、“敕勒”、“铁勒”。居住在云中、平城的拓跋鲜卑称呼高车的丁零为敕勒,中原地区的汉族人称之为高车丁零。

高车有六大部落,其中的袁纥氏,被看作是回纥的汉文译名,第一次出现在汉文史书中。

552年,突厥阿史那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回纥部臣属于突厥人,跟着突厥人东征西讨。后来随着突厥第二汗国的衰落,回纥趁机强大起来,最终在公元744年,回纥的骨力裴罗杀掉突厥的白眉可汗,建立回纥汗国。

骨力裴罗这个名字值得说道一下。骨力有学者拟音为kul,唐代音译为阙,有“总”的含义,裴罗是北方草原民族常见的高级贵族的称呼,金代汉语翻译成勃极烈,清代称呼为“贝勒”。因此骨力裴罗的意思就相当于清代的大贝勒[vi]。

骨力裴罗建立的回纥汗国,疆域广大,“东际室韦,西抵阿尔泰山,南跨大漠,尽有突厥故地”。

745年东亚形式

二、回纥汗国兴衰

回纥汗国于744年建立,840年灭亡,持续时间近百年。这段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早期,持续时间为744年到755年,主要是汗国的开拓期。

汗国建立者骨力裴罗率领由回纥、葛逻禄和拔悉蜜组成的联军,一路攻杀,俘获突厥的白眉可汗。747年骨力裴罗去世。汗位传给他的儿子磨延啜。

磨延啜本人骁勇善战,颇具野心,753年回纥基本扫平了和自己不对付的规模较大的部落,真正成为草原霸主。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哈喇巴喇哈森(Krabalghasun)建帐。

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757年,回纥帮助唐朝收复长安和洛阳,并在洛阳抢劫了不少财富回到草原。史书记载,回纥大掠东都三日,府库穷殚。

除了劫掠,回纥还获得了每年两万匹绢的回报,回纥可汗本人也获得了唐朝皇帝册封和和亲,尽管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国力大不如前,但是唐朝皇帝在草原民族中仍然有很高的威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玄宗逃亡蜀地

作为交换,回纥汗国也帮助唐朝守卫边疆,一起对付吐蕃。[vii]

回纥汗国的中期,持续时间为756年至821年,这段时间回纥汗国帮助唐朝讨伐不臣和向西拓展。

安史之乱对于回纥汗国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通过帮助唐朝平叛,回纥汗国获得了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双丰收。

回纥汗国二代目磨延啜在759年去世,他的次子移地健登上了汗位,他就是在回纥汗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牟羽可汗。

这里说明一下,回纥汗国的可汗继承制度比较罕见,之前其他草原政权很多是兄终弟及,而回纥是父死子继。

二代目是一代目的儿子,三代目是二代目的儿子。

三代目牟羽可汗主要干了两件事,对唐朝和回纥汗国影响深远。

对唐朝,就是亲自领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762年到唐朝,镇压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史思明长子史朝义的叛乱,有人说正因为有回纥汗国的帮助,唐朝才得以续命百年。

唐代宗在广平王时期,曾经和回纥叶护太子结为兄弟

对于回纥汗国来说,牟羽可汗逗留唐朝期间,在洛阳遇见了摩尼教,之后带着四位摩尼教教士回到回纥,本人皈依摩尼教,还确立摩尼教为国教,摩尼教有一个国人更加熟悉的名字——明教。而回纥汗国也成为唯一一个将摩尼教定为国教的国家。[viii]

引入摩尼教,这与回纥汗国之前的信仰发生冲突,回纥汗国之前信仰类似萨满教的宗教,而且牟羽可汗选择摩尼教,表明他想引入粟特人的势力,这就是他倒台的原因。

摩尼教经文

779年,粟特人建议牟羽可汗,可以利用唐代宗刚去世不久,唐朝不加防备为机会入侵唐朝,遭到了他的堂兄弟、宰相顿莫贺的反对,他暗杀了牟羽可汗,并且顺手杀掉了牟羽可汗的许多粟特盟友。

之后顿莫贺上位,他开创了一个反粟特、亲唐朝的时期。

789年顿莫贺去世。

他死后回纥和唐朝继续保持着友好关系,不过摩尼教和粟特人的势力有所恢复。

795年,原来的可汗去世,没有儿子,一位大臣上位,汉文资料中称呼为怀信可汗,他开创了回纥汗国的第二王朝阶段。

怀信可汗时期,回纥汗国经历了一次复兴。摩尼教真正成为国教,并且怀信可汗在开疆拓土方面也有成就,他将包括吐鲁番盆地的整个天山东部都纳入了回纥的势力下。

808年怀信可汗去世,他的庶长子保义可汗在位。在他统治后期,回纥汗国明显衰落,证据就是当时的唐宪宗拒绝了和回纥汗国联姻的要求。

从820年到840年为回纥汗国的晚期,这期间汗国陷入不断内讧时期。同时曾经遭到回纥打击的黠戛斯不断反抗回纥。

839年的冬天,对于回纥人来说非常漫长且寒冷,寒冬冻死了回鹘人大量牲畜,加上黠戛斯的军队入侵,杀死回纥可汗,占领都城,回纥人被迫四处逃散,回纥汗国灭亡。

三、回纥汗国与唐朝的关系

回纥与唐朝的关系很微妙。在唐朝统治者看来,虽然回鹘曾经在东都洛阳大肆抢劫,但是正如唐朝著名宰相李德裕说的:“回鹘于国尝有功,以穷来归,未辄扰边。”[ix]

李德裕

具体两个政权是怎么个“合作法”呢?

前面说过回纥曾经帮助唐军平定安史之乱,和唐朝一起对抗吐蕃。

经济方面则是回纥和唐朝的绢马交易。

具体是这样子的。

回纥每向中原输出一匹马,就能获得唐朝回赠的四十匹绢。

到了这里,有人会说:这是好事啊!本来中原政权少马匹,兰初君在看1990年代的一篇论文里,有学者也说这是一件好事。

但其实仔细查之,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其实属于强买强卖。一匹马在草原地区只值一匹绢,到了中原溢价40倍。而且这些马是回纥所能找到的最差的马匹,堪称“老弱病残”。[x]

总之:回纥人通过唐朝皇帝赏赐、册封赠送、公主陪嫁以及互市贸易等,从唐朝这边获取了大量财富,获得的实惠远比从前匈奴、突厥用战争手段所获得的要多得多。这些财富支撑着回纥汗国取得了大量的文化成就和社会进步,他们积累的文明程度也远远超过以前的草原族群。

正因为一个虚弱且庞大的唐朝对回纥汗国如此有用,如果换一个政权,可能不愿意给回纥如此大优惠,回纥汗国才和唐朝的关系如此密切。

回纥与唐朝的密切关系除了表现在绢马贸易中,还有和亲关系。13位回纥可汗中至少有7位的可敦是汉人。比如二代目磨延啜的可敦是唐肃宗女儿宁国公主。三代目牟羽可汗相继娶了唐朝名将仆固怀恩的两个女儿。还有咸安公主、唐宪宗女儿太和公主先后嫁入回纥。

四、回纥汗国与摩尼教

如果不提到摩尼教,那回纥汗国的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兰初君不是专门研究宗教的,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搞不太明白祆教和摩尼教教义究竟有什么大的不同。

摩尼教被引入回纥汗国是牟羽可汗时期的事情。他之所以引入摩尼教有以下几种考虑:

第一,出于团结回纥汗国的需要。史书上记载:经常和回纥人一起活动的铁勒部落,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稳固的联盟,到了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时期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纥汗国建立后,回纥九姓中的阿布思、同罗并不认同回纥,反而勾结参加安史之乱的突厥遗民,和站在唐朝一边的回纥军队对抗。

当时已经灭亡的突厥汗国,与拜火教关系密切,作为攻打过突厥的回纥汗国,不会选择曾经的敌人的宗教。

唐朝的佛教也不会选择,因为当时世界佛教中心在唐朝,回纥不想让唐朝势力过多插手回纥内部。

更重要的是粟特人摩尼教的关系匪浅。粟特人当时经济实力强大,回纥可汗需要粟特人在财政方面和行政方面的帮忙。

因此牟羽可汗选择了摩尼教。

粟特人形象

回纥汗国选择摩尼教之后,摩尼教对回纥汗国有哪些影响?

首先是促进了回纥汗国从游牧社会转向半游牧半定居方向转变。

回纥祖先原来是“居无定所,随水草流移。”后来在唐朝和粟特人以及摩尼教的影响下,变成了第一次筑城的草原政权。

阿拉伯旅行家塔米姆曾经到过回纥汗国首都,说那里是“一个农业兴盛的兴盛城市。”其实回纥汗国一部分选择定居,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还有贸易的需求,粟特人就是中古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商业民族,既然有贸易需求,要有固定的贸易场所。

不过摩尼教也撕裂了回纥汗国社会。在《剑桥早期内亚史》如此记载:定居居民倾向于摩尼教,因为摩尼教禁止荤腥,而牧民倾向于传统的萨满教。

五、回纥的历史回响

回纥汗国灭国后,一些贵族退却到西域绿洲里,在那里他们作为甘州回鹘(840-1028)和高昌回鹘(840-1209)的首领而自保.

而由回纥汗国创立的半游牧半定居模式成为游牧和定居社会之间的桥梁,回纥这个族名也在后世有了一定传承。

参考资料:

[i] [1]杨圣敏.用历史事实驳斥泛突厥主义——维吾尔族与突厥及土耳其的关系[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No.217(01):87-91.DOI:10.14084/j.cnki.cn62-1185/c.2017.01.012.

[ii] [2]乌恩. 论古代草原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及其发展方式[C]//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论草原文化(第八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1:30.

[iii] [3]丹尼斯·赛诺. 剑桥早期内亚史[M].商务印书馆,2021

[iv] [4] 王小甫:《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M],中华书局,2012

[v] [5]洪勇明. 回纥汗国古突厥文碑铭语言和历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vi]王小甫:《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M],中华书局,2012

[vii]《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viii]《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