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杭州的陈先生最近非常困惑。

3月中旬,他在一个二手房交易平台上挂了自己在运河河畔的一处高层住宅,之后就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人前来咨询,但过去快两个月,他留下的电话号码至今仍无人问津。

先交代一下,陈先生的这套住宅,是他在大约五年前购买的。

这里地段好,站在家里阳台可以直接看到大运河上的风光(为此陈先生在购房的时候还比别人每平米多出了两千多),论校区,这附近有卖鱼桥小学和育才中学,前者是拱墅区公办小学的第一名,后者同样也是杭州市民办中学中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陈先生是在房子高峰时候买的,现在孩子去外地读书了,所以才打算把这套房子出售。

按理说,这地段,这环境,即使没有卖出去,也不会是两个月没有一个咨询电话这样的一个结果。

想不通的陈先生也听从中介的话,让房子做了降价,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去年8月,某大厂掌舵者喊出“寒气论”,让那个夏天“寒气逼人”。

今年初,某经济学家新书的序言中也用到了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由此看,大佬们都觉得,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一个寒冷期,而今,两个多月没有接到咨询电话的陈先生同样感受着这样的寒气。

1

卖不出二手房?这不是一个人的烦恼。

其实在杭州,还有许多人和陈先生一样感受着寒气的。《都市快报》讲了这样一件最近发生在杭州的事情:

同样是住在杭州拱墅区的老王想要卖掉一套90平方米的二手房,以此希望腾出房票和资金,去摇大户型一手房。

因为中介的一句“有些人是临时决定来看的,房东最好不要走远”,老王甚至取消了自己的五一出游计划在家等候。

为了找到适合的购房者,老王还私下和周边几个他认为“灵光”的中介约定,房子一旦成交,再单独给1万元感谢费。

终于,当老王带着好不容易约到的看房者进家门后,对方进门只有半分钟,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再便宜30万卖不卖?”

老王终于崩溃:“我不卖总行了吧!”在那之前,这套原价600多万的房子,他已经陆续降了60万。

其实,在今年的3月以后,杭州二手房的成交量就呈现了断崖式的下降。

3月份,二手房成交量第一次冲破上万套;4月,这个数字下滑至6503套;5月,截至8日,杭州全市 (含桐庐、建德、淳安) 仅成交二手房1031套,日均129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这个速度,本月的成交量可能会跌破5000。

二手房的成交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于杭州这样的城市,这个数字的正常区间是6千到8千。

当然,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也会影响二手房的交易量,比如在整个2022年,成交量最高的6月也仅仅只成交了6千套房子。

所以,不管是陈先生还是老王,他们遇到的,是一个长时段的困境。

只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普遍问题,落到了某个人身上,就会让事情的麻烦暴露得更加具体。

2

谁会来买陈先生的房子?

为了更好地解释杭州二手房的问题,我们从相对更有代表性的陈先生的困境里出发,解决这个问题。

数据显示,陈先生的房子一共是128平方米,三室二厅,挂牌售价是875万人民币,每平米大约是6万8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陈先生的中介小李介绍,这套房子买的时候就是一套二手房,但价格是整个小区中最贵的,同样也是最高档的。

目前875万的售价,是他和陈先生沟通后降价的结果,但这个价格,目前也比市场价高了50万。

按理说,二手房的价格高于市场的价格,是一个默认的事实。

根据中介小李举的经验,如果某个地方新房的价格是7万左右,那么这个地方二手房的价格大约会在12-15万。

不过,这也只是一般经验,我们还是需要具体来看。

一般来说,目前杭州有购房需求的群体,主要分为四类:

  • 群体一、各式各样的引进人才。
  • 群体二、有需求进行房屋置换的杭州人。
  • 群体三、留在杭州的大学生
  • 群体四、外来务工人员。

很明显,这里的群体一是初来乍到,而且多会享受有各类人才补贴,因此并不是陈先生房屋的潜在客户。

至于群体三、四,仅凭常识我们便知道这显然更加是天方夜谭,因此唯一有可能成为陈先生潜在客户的,便只剩下了群体二。

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购买者自然会更加看重对性价比的排列。

事实上,所谓的性价比,在很多时候第一选择一定都是价格,毕竟思考经济学一定脱离不了理性经济人假设。

所以说,二手房的交易,一定是一个对号入座的过程,尤其是像陈先生这样的高档品,等待一位合适的顾客兴许会费一点时间,毕竟周围都是性价比(更多的是价格)相对更加有竞争力的房子,若是强求,只怕恐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3

二手房的昔日繁荣,是不是一场泡沫?

陈先生大约是在5年前买的这套二手房,那时也正是杭州二手房交易的黄金时间。

说起来,黄金时间的到来,是多亏了摇号的施行。

摇号事实上也是一种变相的内卷。

在杭州,假设政府放出了100套新房,那么或许会有1000个人有机会可以参与这样的摇号,而报名参加摇号的人一定会远远大于一千人。

因此,报名的人又会被按照社保缴纳年限的进行排序,最近的一次,是需要至少交满200个月。

当然,如果拼尽全力,你也只是获得了一个被十连抽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抽中,那就听天由命吧。

于是,一些急着买房的人,开始去寻找二手房市场,这也一下子刺激了杭州的二手房市场。

2018年4月底,杭州新房开始实行摇号,那时杭州二手房的挂牌量,是2.5万套。

但随着这个政策的开展,2018年杭州全年成交72422套,2019年达到了全年成交81333套,至2020年11月,便一共成交了92802套,仅仅一个11月,就成交了10088套,而每平米的价格,达到了35146元。

当时疯狂的不仅是杭州,同样也是整个中国。

35146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只能排在中国的第六,前五名,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厦门和三亚。

至于为什么人们要急着去买房,有人是看到了房子的增值潜力,有人是跟风,也有人是生活的需要,但不约而同会归结到两个字:学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是杭州人,但也是来自包邮区,因此小时候的情况或许和杭州会有些类似。

那时我准备上初中,按照地段,我会被安排到一个相对中等的学校,父母于是设法在网上寻找合适的房源,以便可以被分到一个更好的学校。

一开始,他们看中了一套,但打电话过去,对方直接说价格定低了,我们暂时不卖。

后来他们反复看了好几套,最后才敲定了一套40平方二居室,地方是在一个拆迁小区。

隔了十多年,具体情况记得不是很清,只记得是一个很小的中介房间,贴满了大大小小的房源信息,中介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板着指头和我妈妈算这套房子的性价比,兴许说过些“不买可能明天就被人买掉了”“好多人都在看这家”这样万年不变的套话。

最后的确是成交了,花了50万,当时是2010年,所在城市当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万出头。

初中毕业后,这套房子转手也被卖掉了。卖的钱不知道有没有跑赢物价的增幅,但都是也算进了我学习的沉没成本。

记得这套房子出手的时候没怎么费功夫,有好几个人都在给我妈打电话,而家里那会好像又急着用钱,所以就没怎么费功夫就出手了,现在看,如果再等等,兴许这个价格可以卖得更高。

4

我想同时期的杭州也是类似的情况,紧随而来的是摇号带来的疯狂发展。

再然后,便是一个市场滞后性的必然结果了。

滞后性的最大表现,就是商品的大规模堆积。

开始实行摇号五年后,今天杭州的二手房库存量达到了25万套,整整翻了10倍,另外根据中介小李的预测,今年杭州还有15万套新房等待交付。

小李对此的预测比较乐观,他觉得现在的二手房交易主要是四点困难:

1、政府定位。人们开始接受“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同时对应的期望也降低了;
2、信心不足。受到国际金融的影响以及疫情的影响,人们开始踌躇于大额的消费;
3、供需变化。去年因为某些原因,杭州市的引进人才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加之居住成本高,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离开杭州前往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
4、库存增多。如前文所说,杭州明年可能又会多出40万套无主住宅。

总结一下,他觉得现在看到的“卖不出去”,不过是一个暂时性的困难。

等经济好转了,人们意愿上来了,也就有了新的二手房市场,陈先生与老王的房子也就有人买了。

小李想的是市场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房主要做的,是去降价,售卖掉现在的二手房。

作为一个中介,他也许不觉得会有房子卖不出去,但作为市民,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担忧。

曾经也有国家也觉得“土地和房产永远也不会失去资产价值”,它们的下场或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日本陆续产生了有许多的无主土地,它们的面积总和在2016年已达约410万公顷,甚至大过了一个九州岛。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所有人不明土地,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因人口减少而出现的土地资产贬值,直到那个时候,日本人才发现,原来土地是真的可能没人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严重的问题发生在土地的老一辈主人去世以后,即使资产价值再低,土地的所有人也必须负担管理成本和固定资产税等支出,因此谁都不愿意去办理继承登记,最后就出现了土地或房产一直无人照管的情形。

2021年,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就专门就这个现象出版了《负动产时代》一书,书里有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套面积约为34平米的房产,“收购估算价”是10万日元,但销售费用超过143万日元,抵扣之后需要房主再付133万日元。费用明细包括:处理费54万日元,过户登记手续费15万日元(大概),1年半的物业费、维修基金、自来水基础收费、固定资产等维护和管理费共计49万日元,基础清洁费和基础家具清理费共计约11万日元。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注释,似乎在催房主早做决断:“*平成29年(2017年)9月1日起相关费用上调之后,总金额预计会变为约160万、日元。”

当然,国内的情况还不至于头疼成这样,毕竟我们的房子产权,只有70年。

但真的到了70年,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5

几天前,被小李列为“二手房卖不出去”原因之一的人才引进政策,有了些许变动:

毕业两年内的本科生,45周岁以下的研究生,55周岁以下的博士生,可“先落户,再就业”;
35周岁以下的专科生,45周岁以下的本科生,就业缴纳社保,即可落户;
结婚满两年,夫妻即可投靠落户;
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即可老年投靠落户;
技能人才落户取消居住证条件,取消证书颁发地限制,社保“连续参保1年”放宽至“参保6个月”;
积分落户标准大降至100分……

这对于渐入颓势的二手房市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毕竟有没有落户直接影响了有没有资格在杭州买房子。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缺的是那个买房资格吗?

刚来杭州的时候,我租住在郊区的一个青年单身公寓,但这既不“青年”也不“单身”,甚至不能说是个“公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见到午夜一群青年聚在广场的台阶那里喝酒聊天,他们整齐地打开手游,又互相吹嘘着自己今天又多跑了几单。

也见到落日的余晖下一对爷孙手拉手从门口走出,擦肩而过,我才认出那是社区那家烧烤店里负责做梅干菜肉饼的师傅,那家店每天都要开店凌晨两点以后,有一次他因为给客人做错了口味,被小他很多的老板当面训斥了。

我想这才是真实的杭州,一个享受着生活酸甜苦辣的杭州。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或许会在这里一直租着,计算着自己哪天可以凑到足够的钱,然后离开这个城市。

当然,我还曾在这里见到过不少充满野心、充满斗志和充满激情的同龄人,有人在烧烤店一边撸串一边和朋友谈论自己的理想,说多少年内一定要在杭州安营扎寨,有房有车。

他的朋友们举起酒杯给他起哄,我在一旁吃着烧烤,默不作声,悄悄记下了他的样子。

大城市的魅力,在于他将许多不同事情的人包容在了一起。

两年后,自己或许也会是其中的一个,享受着“先落户,再就业”的福利,回到那个出租屋里,一切从头再来。

当然,如果我想留在杭州,我会希望那时的二手房市场可以冷一点,这样会给我一点奋斗的动力。

但如果真的是这样,谁又能保证我可以在那时的杭州赚到一笔可观的安家费?

至少,陈先生与老王的房子,一定不会是我和大多数青年的选择。

人生如逆旅,我亦如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