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1938年厦门保卫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竟陵

从2002年开始,厦门市决定:每年5月10日进行全市防空警报试鸣,以纪念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日。1938年5月10日,日军侵略厦门。国军与厦门民众顽强抵抗,可是只抵挡了3日,几乎全军覆没。在厦门保卫战三天中,守军打死、打伤日军500人左右,而守军445团1500人中,阵亡800余人,三营副营长和四个连长全部阵亡,全营仅生存6人。厦门保安队、各炮台守军全部殉难,民众在战火中死伤多达三四千人。在城破后的巷战中,厦门民众组织的敢死队,更是以长矛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其惨烈程度,是抗战期间城市保卫战中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日本大本营的作战意图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海军为削弱国民政府的抗战力量,阻止海外援华物资进入中国,开始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封锁。那么,日军用什么方法封锁中国沿海地区呢?起初,他们把目标对准航行在中国沿海的中国船舶。这样,从1937年8月25日起,日本海军开始以舰艇对中国船舶进行临时检查,捕拿和扣留,当即查扣了中国公私所有的约700只船舶,使中国从海外进口的武器、军需品等有所减少。

中国南部的闽粤海线绵延约3000公里,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决定利用掌握制海,制空权的优势;以中国台湾,澎湖列岛为桥头堡,打击中国东南沿海各要地。分散国军兵力,使国军在漫长崎岖的海岸线上陷入消耗战;为整个日军侵华计划创造良好的形势。

厦门作为通商口岸之一,当时是个四面环海的海岛,攻易守难。国民党军第75师师部位于漳州,在厦门岛仅有一个团及一个师属炮兵连队的两门炮和一个工兵排驻守。兵力薄弱也成为日军选取厦门为进攻目标的一个原因。1937年10月,金门沦陷后,一直有日军驻扎于金门,并以此为基地经常对厦门实施轰炸,蓄势对厦门进攻。为了能够拿下厦门,日军从佐世保第七特别陆战队调来海军陆战队精锐部队,并调派了30余艘舰船,侵厦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在徐州大战失败后,日军迫切需要打一场胜仗来挽回士气。日军进攻厦门并非贸然决定。厦门地理位置重要,扼守着华东通往华南的海上要道,日军早就想夺取厦门,并以此作为进攻华南的门户基地。早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就有日本人对厦门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研究。

日本大本营为了使封锁收到彻底的效果,决定由海军单独攻略厦门,遂下达大海令112号命令:“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应着第5舰队司令长官占领厦门岛。然而,日军用于封锁的舰艇为数有限,无法封锁整个中国沿海,因此查扣中国船舶的做法,并没能收到他们预期的效果。因此,日本海军除查扣中国船舶外,又制订了以下对策:

(甲)获得封锁部队的基地作战。

(乙)占据作为敌人补给基地的主要港口。

(丙)封锁作为敌人补给基地的主要港口。

(丁)禁止出入特定港湾。

到了1938年,日本海军采取了上述对策中的前两项。除查扣中国船舶外,还实施了对中国重要海港及岛屿(如厦门、连云港、南澳岛、涠洲岛、广州等)的攻坚作战。而日军攻取厦门的战斗,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中国大本营的战前部署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西界海澄县, 北邻同安县,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商业繁盛,有胡里山炮台,既是中国对外贸易良港之一,又是一个海防要塞。既然厦门这么重要,日军当然不会放过。抗战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估计日军只会在广州,厦门,汕头,福州等重要城市登陆,其主要作战意图有二点:1.切断中国东南沿海补给线(福建,广东),使中国难以获得国际援助而窒息灭息。2.分散和牵制中国兵力,配合其主力在华北,华东和华中作战。

抗战之初,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认为福建地区尚非日军急欲攻占之所,故并未配置重兵把守。然而,攻占厦门其实早就在日军阴谋策划之中。1937年8月24日,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宣布封锁上海对汕头以南的中国沿海,出动海空航空兵轰炸福建漳州,福州,广州等城市。闽粤两省属第4战区,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兼任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3月,广西的梧州,南宁,龙州之线的以南地区也划归第4战区,以便统筹海防。

由于福建省与中国台湾,澎湖列岛隔海相望,日军决定先攻取厦门;以作为侵闽的桥头堡。厦门日侨也早于1937年8月中晚撤离回国。1937年10月26日,日军侵占金门县;威胁厦门。时任福建省主席陈仪急调驻厦门的粤军第157师准备收复金门,该师师长黄涛表示须征得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余汉谋同意。陈仪遂求助于蒋介石。

28日,蒋介石电令余汉谋速派第157师收复金门。但跨海作战风险很大,粤军又无海空支援;所以一直采取推托态度,收复金门的作战计划也石沉大海。蒋介石遂于1938年1月中旬,命令第75师宋天才部(镇嵩军)接替粤军在厦门的防务。

1937年10月28日,日本海军攻占了金门岛,以此为基地监视、警戒厦门港,清除了来自附近沿岸一带的中国船舶。但是,对于过往的中立国船舶,日军却无可奈何,所以没有收到彻底封锁的效果。

再说说中国军队在厦门的布防情况。起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来粤军第157师部队防守厦门。后因第四战区战局紧张,第157师奉令调回广东,厦门即由第75师部队接防。

在防御兵力部署上,根据厦门地形和敌情,采取重点防御的部署。厦门西南部是内海,面对海澄大陆,鼓浪屿海面又有外围保护侨民的兵舰停泊,估计日军不会多找麻烦,无需布防。东北方向,面对金门,障碍又少,一到涨潮时候,舰艇几可直接靠岸,为日军必争之处,故定为全岛重点防御地区,由韩旅第445团第3营(营长王建章)担任五通、禾山、何厝一线的防守,并配以通信、医疗人员和设备,同时以该团第1营为预备队。直属炮兵营一部的阵地设在海神庙附近,市常备大队3个中队置于胡里山右翼(包括飞机场)至招商码头之线。警察保安中队主要任务是维持市内秩序。在防御工事上,市府征集民工协同驻军构筑了一些半永久性的工事和简易工事。第75师接防后又进行了加固或改修,大致是适用的。

不久,韩文英受命返回厦门,成立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部一经成立即着手筹划在厦门岛构筑工事事宜。实施时,以守岛部队为军工,再征集一部分民工,在重点防御地区先构筑简易工事,而后逐步加固并扩建。但是,地堡及其他工事的掩盖物均为土木结构,只具半永久工事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日本海陆两军的战前部署

厦门岛是个较大的岛屿,日本海军要全靠自己的力量攻取该地,就需要一定规模的海军陆战队进行登陆战。因此,1938年4月20日,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抽调以下海军陆战队编成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

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少将宫田义一)

横须贺镇守府第2特别陆战队(司令山冈昭一中佐)

吴镇守府第3特别陆战队(司令福岛耕次郎少佐)

佐世保镇守府第7特别陆战队(司令志贺正成少佐)

5月1日,日本大本营将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编入第5舰队。同日(5月1日),日本海军第5舰队司令长官又编成攻取厦门的作战部队,命名为“D部队”,并称这次攻取厦门的作战为“D作战”。

D部队的战斗序列如下:

(一)第5舰队司令部

(二)主队

第9战队(重巡洋舰“妙高”、轻巡洋舰“多摩”)与“室户”

(三)护卫队

第10战队司令部、第10战队(轻巡洋舰“天龙”“龙田”)、第3驱逐队(驱逐舰“岛风”“滩风”“汐风”)、第16驱逐队(驱逐舰“芙蓉”“朝颜”“刈萱”)、“江岛”、“丹岛”、“隼丸”、“第8南进丸”、“第31南进丸”、“大兴丸”、“生田丸”、“广德丸”

(四)佯动队

“首里丸”、“华山丸”等4艘船

(五)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

从5月6日开始,日军“D部队”各部便陆续向P集合点(马公以北偏东约30海里的海上)集结。次日(5月7日),日军重巡洋舰“妙高”、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到达P集合点。8日,日军“D部队”在P集合点集合完毕。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第一次登陆部队,移乘轻巡洋舰“天龙”;第3、第16驱逐队舰队联合陆战队移乘各运输船。

5月8日,因为P集合点的风浪大,所以“D部队”的舰船转而澎湖岛南侧集体抛锚。

9日上午,“D部队”的舰船从锚地出发,当晚19时到达金门岛海域。其护卫队随即进入金门水道,佯动队封止了北碇岛、东碇岛灯台的通信装置。陆战部队则开始换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日军登陆

为何选在5月10日进攻?原因很简单——中国守军毫无防备。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国民政府成立后,将5月9日定为“国耻日”,每年都要举行反日集会。厦门民众担心日机轰炸,1938年5月9日的集会改在晚上,75师驻厦守军也参加。活动结束后,当守军徒步从中山路走回五通等驻扎营地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由于中国军民要参加集会,日本舰队于9日深夜利用农历初十的弦月微光,潜入厦门禾山五通浦口海岸外2500米的海面上抛锚。10日凌晨3时,弦月隐没,又值最低潮的时刻,日军山冈部队分乘登陆艇,涉水登上浅滩埋伏,随后发起了进攻。

5月9日深夜,日本“D部队”利用农历月初的弦月微光,潜入厦门禾山五通浦口海岸外2500米的海面上抛锚。10日凌晨3时30分,厦门附近的海面上,弦月隐没,又值最低潮的时刻,日军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的第一批登陆部队——山冈昭一中佐指挥的横须贺镇守府第2特别陆战队(以下简称为山冈部队),以及志贺正成少佐指挥的佐世保镇守府第7特别陆战队(以下简称为志贺部队),把目标放在厦门岛东北岸五通海岸一带,准备在该地附近登陆。日军选择从五通附近登陆,跟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五通是厦门岛距金门较近的地方,而且五通在香山处仅有一小炮台,日军从背后突袭可避开胡里山、白石等大炮台。

日军山冈部队潜入厦门禾山五通浦口海岸后,换乘登陆艇登上浅滩埋伏,之后与守军第75师445团进行了半小时激战,突破防线抢占滩头阵地;另一支日军志贺部队,当天凌晨四时半强行登陆五通凤头社,进逼国军阵地。

4时15分,日军第一批登陆部队的左第一线山冈部队,分乘登陆艇,在浦口社南方海岸(从浦口社南端到泥金社的海岸)登陆。因为在该部正面几乎没有防登陆障碍物,所以其官兵靠岸后,立即向纵深发展,扩张战果,很快切断泥金社东南侧海岸兵营数十名守军的退路,经过一番激战,守军不敌,丢下30余具尸体溃走。

4时30分,日军第一批登陆部队的右第一线志贺部队,分乘登陆艇,向五通渡南方海岸(从五通渡到凤头社的海岸)前进。守军第445团第3营察觉后,立即以步机枪向志贺部队猛烈射击,密集的子弹像雨点般泼向日军。恰好此时,志贺部队的小艇被海边采牡蛎的设施所阻,前进困难,远的距岸300米、近的距岸100米,就被迫停下来。随后,志贺部队官兵跳入深及胸部的海水中,在枪林弹雨中朝海岸前进。

厦门之战,日军进攻的路程不长,厦门岛的面积也不大,但一直到3天之后,厦门才完全沦陷——几乎每过一处,日军都会遇到厦门守军激烈的反抗,纵能前行也并非通顺,厦门守军的顽强,可见一斑。

志贺部队的对手第75师是由原西北军第2集团军属下的暂编陆军第3师改编而成的。1938年1月12日,该师接管闽南地区的防务,以厦门岛为独立前进守备区,派第223旅第445团及师属炮兵营之一部为厦门岛守备部队(约3000余人),由副师长兼第223旅旅长韩文英指挥(厦门要港司令部及所属陆战队1个团协同守备,但不相隶属),附属其指挥的地方部队有:市府常备大队4个中队,兵员约600人,均为地方壮丁,士气尚旺盛,武器杂腐,无作战经验;警察局长杨立所辖3个保安中队,兵员约400人,兵多游勇,军纪败坏;另有社训教官程超凡所率的社训壮丁,亦有枪支一二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贺部队右翼队松本队,其正面一带的海岸,铺陈了铁丝网。因此,松本队靠岸后,一边压制守军火力;一边组织人员,编成铁丝网破坏决死班,破坏了铁丝网。志贺部队左翼队鬼冢队,其正面一带的海岸,是丈余的绝壁。这样,鬼冢队靠岸后,立即搭成人梯,攀爬绝壁。中国守军察觉后,立即向日军投掷手榴弹。可日军也以手榴弹还击,并很快攀上绝壁,突破守军防线。然后,鬼冢队长一马当先,率部向纵深发展。暗夜中,该队从守军阵地的间隙中横穿而过,到早晨6时,已推进到离海岸约2公里的店里社。直到这时,鬼冢才发现,其四面皆是守军,而且跟上来的部下只有10余名,被迫停了下来。

日军护卫队的第10战队、第3驱逐队、第16驱逐队以及“江岛”等舰船,为配合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登陆,自凌晨4时45分起,以舰炮对香山野炮阵地、白石头炮台及虎仔山守军阵地进行猛烈射击。

早晨6时30分,日军第二批登陆部队的先头——吴镇守府第3特别陆战队(以下简称为福岛部队)之一部,开始登陆,而后连接鬼冢队之右,松本队之左,突破海岸线,向预定地点前进。

天亮后,日军海军航空部队的多架飞机,飞临战场上空,大肆轰炸守军阵地,配合其地面部队作战。当时,守军第445团第3营的步兵连,每排仅有1挺轻机枪,机枪连的重机枪又无高射装置,更无1门高射炮,在日机狂炸滥射下,守军官兵为保存力量,只得伏卧在工事里隐蔽,即使如此,也遭到很大的伤亡。

这时,日军第一次登陆部队山冈、志贺两部队,也暂时停了下来,整顿部队,在上午8时以前,确保右起霞边社,向左经过店里社、西林社、东宅社,到鸡山之线。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宫田义一少将,以志贺部队为右第一线,山冈部队为左第一线,福岛部队则配备在右第一线之后,准备而后的攻击。此时,日军川崎部队的大半在浦口社南方海岸登陆,其后续部队也陆续靠岸。

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本海军第14舰队舰艇12艘在18架飞机配合下,对厦门何厝等地反复轰击,国军防御工事被摧毁殆尽。日海军陆战2000余登陆,由海军大野一郎少将指挥,何厝,江头等相继失守。

国军第57师增援反攻,毙敌百余人。当天午后,日军增兵千余人,并以飞机,舰炮轰击国军阵地。第75师伤亡甚重,第一线部队军官已损失三分之二。

1938年5月11日,国军从漳州调来两个营增援,将敌逐至江头。日军便改变进攻方向,主力向白石炮台,胡里山猛攻;第75师副师长韩文瑛力战负伤。当天日军就推进至中山路,大同路,厦门港一带市区,双方展开激烈巷战。5月12日,第57师及当地团警奉陈仪命令,撤至厦门岛北部,市区沦陷。日机将著名的厦门大学炸成一片废墟。国军乘夜全部退出厦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莲坂的激战

日军选择从五通登陆,跟其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五通是厦门岛距金门较近的地方,且五通在香山处仅有一小炮台,日军从背后突袭可避开胡里山、白石等大炮台。1938年5月3日晚,日本海军少将率领三个陆战队,随带四艘运输舰离开佐世保军港。6日上午到达澎湖马公港,与日本华东派遣军第十四舰队会师,集结了巡洋舰一艘、驱逐舰六艘,运输舰四艘和一艘航空母舰,运载海、陆、空军三千多人,登陆艇十几艘,民船三十几艘,飞机二十几架,于9日上午从马公出发,当晚九时半陆续驶抵金门料罗湾。料罗湾背对厦门,成了日军进攻前天然的“掩体”。

5月10日上午8时15分,日军山冈、志贺两部队,在航空兵掩护下,再兴攻势,猛攻金山、虎仔山之线守军第445团第3营(营长王建章)阵地。关于当时的情景,时任第446团第3营长的赵康侯(战前第446团从直属通讯排拨出半个班配属第445团第3营)后来回忆道:“敌每次进攻时,除从正面攻击外,还向我两翼延伸作钳形包围,并向我军发射大量枪榴弹,攻势甚为猛烈。王营长率部英勇抵抗,在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我军战斗人员剧减,弹药亦将耗尽,敌得以攻占我主阵地。”

经过一番激战,第445团第3营伤亡惨重,弹药告罄,被迫撤往云顶山、金鸡岩、江头一线。日军山冈、志贺两部队,趁势突破金山、虎仔山之线,攻占穆厝。接着,又一路尾追第3营,中午12时30分攻占距东岸约8公里的交通要点江头社。

而后,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宫田义一少将,令志贺部队以江头社为据点,牵制厦门北方的守军。他自己则亲率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主力向吕厝社、莲坂社攻击前进。莲坂社是厦门市区的重要门户,成为双方必争的要点。这时候,第75师副师长兼第223旅旅长韩文英亲率增援的预备队赶到莲坂社附近,与第445团第3营会合,增强了莲坂社的防御力量。(预备队在增援途中,遭日机轰炸,和第3营会合时,人员已损伤近半。韩文英腿部受伤,第223旅参谋长楚怀云被炸身亡。)

这样,山冈部队进攻莲坂社时,受到第445团的顽强抵抗,进攻受挫。对此,赵康侯后来回忆道:“我军退至第二线阵地后,敌又屡屡来攻,进攻前敌机总是先来轰炸一番。我军在敌机轰炸时均掩蔽起来,待敌机离去敌步兵进攻时则奋起反击。韩文英虽已负伤,仍坚持不退出阵地,在后督战,见此,其他负伤军官也不肯退下火线。如此,敌军数次进攻均被我打退。”

日军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司令官宫田义一少将,见山冈部队迟迟不能取得进展,亲临第一线指挥。日军飞机也对守军阵地轮番轰炸。战至下午5时,莲坂社守军再也顶不住了,被迫撤离阵地,山冈部队趁势夺取该地。

在这场惨烈战斗最后的统计表上,守军击毙敌军280多人,击落敌机1架。根据当时报纸的报道,打下这架飞机的,是一位无名守军手中的步枪。在11日击落敌机的前一天,莲坂刚刚经历了异常惨烈的战斗:日军从江头、金鸡亭两个方向夹攻,敌我双方在莲坂激战三个小时;尽管因弹药不继守军退至梧村,但守军入夜后反击,夺回了莲坂。11日凌晨,日军飞机飞入市区上空,散发传单,声称即将进攻市区。推进的形势不错,日军飞机嚣张至极,保持低空飞行,从市区转入莲坂上空——驻在莲坂的守军借此机会,用步枪打下了这架低空飞机,飞机坠落在吕厝社。

经过了一天的战斗,尤其是经过了莲坂社的激战,日军山冈部队已相当疲倦,伤亡也不小。而守军第445团部队,退出莲坂社后,并没有撤远,仍在附近坚持抵抗,与日军保持接触。因此,山冈部队停止了攻击,转为休整。宫田义一得知情况,便将山冈部队调到第二线,改以福岛部队作为第一线,并令福岛部队于次日早晨发动进攻。稍后,宫田又将川崎部队配备在莲坂社的东、北两侧,以防中国军队夜袭,此时为晚上19时30分。

当晚,第445团为夺回莲坂社,向日军第一线阵地发起猛攻。日军先不动声色地将该部放近,然后再集中火力猛烈射击,挫败了其攻势。

在其他方向,日军左侧支队川崎部队于10日上午9时30分到达何厝社,接着激战2个小时,夺取前浦山,并追击撤走的守军,夺取前浦。随后,川崎部队将前田队配备在前浦,其主力自下午5时许起,沿云梯道路,向莲坂社方向西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厦门的沦陷

厦门的沦陷,究源溯始,皆因各派保存实力,协同不到位,杂牌军拼死血战,最后却沦为炮灰,一再折损。5月11日早晨6时30分,宫田一声令下,日军立即向厦门市区攻击前进。整个上午,守军第445团在厦门市区以北地区与日军鏖战不息。由于日军装备、训练均占优势,并且有飞机的空中支援,守军伤亡惨重,第445团团长水清浚负伤,第1营营长宋天成阵亡,第2营营长杨永山、第3营营长王建章,警备司令部通讯后勤科科长张景楼及第3营营部书记黄某等人均负伤,各营副营长以下军官非死即伤,士兵伤亡更为严重。

在韩文英旅长的率领下,全军打退了日军三次进攻,但在当日下午最后一次战斗时。日军三架飞机做低空俯射,韩文英旅长腿部被日军机枪打中,鲜血直流。一发航弹落在参谋长楚飞云的附近,楚飞云(一些文献又称“楚怀云”、“楚怀民”)参谋长身中数块弹片,当场壮烈牺牲。楚参谋长牺牲后,赵康候等人将他的遗体推进弹坑之中,然后把一内装五节电池的军用手电筒放在楚参谋长的头下枕着,作为日后识别的标志。随后,众人便将土坑填平,将参谋长草草掩埋。韩文英旅长见无法抵挡日军,下令各部退守第二线。

韩文英在激战中胸部又被炸弹弹片所伤,不得已退出战场,临离厦门时,在码头上嘱警备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骆永亮代其指挥作战。此时守军通讯设备在日机轰炸下已大部被毁,骆永亮(当时在市区的警备司令部里)只能与第445团团附郭殿荣通话,郭只能与第3营副营长马莲馨通话。韩文英未离开前督战甚严,离开时亦未命令可以撤退,所以守军在日军猛烈攻击下连续奋战,无人敢退。

全旅退守第二线后,日军又紧追不放,韩旅长腿部受伤后,只做了简单包扎便继续坚守阵地,在后面督战。全旅官兵见状无人后退,日军的多次攻击又被打退。在海边滩涂之上,日军尸横遍地,仓皇退去。11日凌晨,日军又发起第5次大规模进攻,日军这次进攻非常凌厉。第445团团长水清浚负伤,该团第一营营长宋天成阵亡,二营长杨永山、三营长王建章均负伤,各副营长以下军官非死即伤,士兵的伤亡更是惨重。在战斗中,韩文英旅长胸部又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弹片击中,当场打断3根肋骨。韩旅长已经无法坚守,不得已被转往后方抢救。

战至中午,日军福岛部队攻占厦门市区以北的要点将军祠,终于将守军的防线打开了一个缺口。下午,日军一部突入厦门市区。这个时候,仍在厦门市区以北地区坚持抵抗的第445团主力,因退往市区的后路被截断,除距市区较近的少数部队得以撤回市区外,大部无法撤回,于是仍在原地坚持抵抗。

当时,潜伏在市区内的日籍浪人趁机作乱、充当内应,制造日军全部占领厦门的假象。日军趁势于下午18时占领整个厦门市区。第445团得知情况,知道无力回天了,遂于深夜北向澳头、集美,西向靠近大陆的排头、东屿分散撤出,撤退中遭到日军截击,又有伤亡。至此,驻守厦门岛的陆军部队已大部撤出。

在战斗最后的伤亡统计中,厦门岛守军及市民死伤7000余人,除了遭日军屠杀的市民,其他都是奋起反抗的守军——这其中除了官方力量,也有民间力量。政府组织了一支南普陀壮丁常备队;抗敌后援会旗下社会军事训练总队(简称“社训总队”)组建了全市义勇队;禾山特区所编有568人壮丁队;另外还有由市民自发组织的壮丁义勇队;全市的保安队、警察队也参与了对敌抗击。

12日,日军继续扩张战果,陆续夺取了厦门岛东南岸的胡里山、白石头炮台。13日上午7时20分,日军陆战队主力转向厦门岛西北部,开始清剿守军余部,到13日正午控制厦门全岛。而此时仍有部分守军留下岛内坚持抵抗,直到17日才结束有组织的抵抗。厦门之战宣告结束。

为何75师伤亡大?实在因为兵力、装备太过悬殊,当时,驻厦守军装备不如正规军,因为第75师并非国民党嫡系部队,而是由原西北军第二集团军属下的陆军第三师改编而成的杂牌军,武器装备差。抗战开始后就开始缩编,在厦门保卫战前第75师再次缩编,由三旅六团缩编为两旅四团。

四面环海的厦门岛,到了1938年时海防还是仅靠露天的胡里山、白石、屿仔尾、磐石四座炮台,所有的大炮均为1885年德国建造,这些老旧大炮虽然还有威力,但根本无法与日军当时现代化的海空军相抗衡。

据时任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报告,至5月11日中午,厦门岛完全沦陷,驻厦门岛的相关海军机构人员,撤往漳州;海军厦门各炮台官兵,撤往屿仔尾炮台,由磐石炮台台长邓宝初统领,继续与日寇作战。

5月12日清晨起,已占领厦门的日军,出动军舰、飞机,猛烈炮击、轰炸屿仔尾炮台。该炮台官兵“拼力苦守支持”。5月13日,时任屿仔尾炮台海军文职人员的郑寄云,事后自豪地写道:“厦门市已陷两日,而屿仔尾(炮)台,犹屹立不动,独自肩负正面海防……死守不退。”但是,到13日下午,屿仔尾炮台的火药库、大炮、轨道等军事设施,已被日军全部炸毁。再守炮台,已无意义。海军下达了撤退命令。1938年5月14日凌晨0时45分屿仔尾炮台不支弃守。在此次战斗中,坚守屿仔尾炮台的海军将士,阵亡6人。

18下午,日军一部突入市区,守军退往市区的后路被日军截断。此时,除了距离市区较近的少数部队顺利撤出外,大部已经无法撤退,于是众人毅然放弃撤退,返回阵地与日军死战。而此时,登陆之敌已经多达3000人。激战到深夜,日军攻势才被遏制住,仅剩的守岛部队才从澳头、集美,向排头、东屿分散撤出。在撤退过程中,又遭遇了日军截击,不少突围的士兵牺牲在了路上。战斗一直打到晚上2点钟左右,仅剩的官兵才彻底将日军打退,成功突出了重围。12日,日军攻占厦门岛,厦门保卫战至此结束。

19日,日军在厦门公园举行“D部队”攻取厦门的纪念阅兵式。次日,日本海军解除了“D部队”的编制。据日军战报,厦门之战日军“D部队”战死20人,战伤84人。

厦门守军第445团原有官兵约1500人,据骆永亮回忆,在厦门之战中,该团阵亡官兵在800人以上(撤退时的牺牲未计在内)。其中第3营损失最为惨重,据王心诚回忆,该营副营长和4个连长全部阵亡。战后,营长王建章在角尾一家旅馆收容该营官兵,经过20余天才收容6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 日军打开了南下通道

厦门保卫战,杂牌军血战日军三昼夜,在面对日军海陆空的强大攻势下,连续打退日军20多次进攻,旅长、团长、营长亲自上阵与日军厮杀,以最弱的力量挡住了最强的敌人。但奈何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厦门沦陷。

日军占领厦门后,以此为据点,向沿海市县发起进攻。不久福州口外的马祖岛,厦门附近的大小金门,汕头外的南澳岛,东沙群岛及其他岛屿全部沦陷。中国东南沿海被日军彻底封锁,日军打开了南进太平洋,东南亚的大门。

从1938年以后,日军曾经攻陷了东山、平潭、闽侯、长乐、诏安、海澄、漳浦、云霄、惠安、福清、南日岛、罗源、宁德、霞浦、福安、福鼎等十多个市县和沿海岛屿。就连福建省的省会福州,都曾经在1941年和1944年,两次被日军攻陷。

日军攻占福建后,原来驻扎在福州的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被迫从福州内迁到永安县(今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永安县位于福建省的中西部,原本属于偏僻山区。随着福建省政府和军、警、法、检、教育等机构的迁入,很快成为全省乃至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国三大抗战后方之一。

总体来说,日军所占领的区域,多为福建沿海地区。对于福建中西部、中北部的广袤山区,日军由于兵力分布的限制,鞭长莫及,有心无力,但也经常出动海、陆远程轰炸机进行轰炸,打击抗日军民的抗战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