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可以同时参看公众号在2022年11月发的视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那个视频的动画的制作更精美,画面动感更棒。另外,中文配音版视频语速很快,有点跑步后小喘气的感觉,哈哈。是因为原视频中的英文语速比较快。

视频中提到血小板数量的参考值范围是(180-420)×109/L,和国内数据(100-300)×109/L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血小板的结构与功能

中文配音版

血小板是机体止血的必需成分之一,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释放入血。在电镜下可观察到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分为表面结构、骨架系统、细胞器和特殊膜系统。以下简要介绍视频中出现的主要的血小板的超微结构。

血小板的表面结构包括膜蛋白和膜脂质。血小板的膜蛋白主要是糖蛋白(glycoprotein, GP),与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密切相关。血小板膜糖蛋白中数量最多的是GPIIb/IIIa 复合物,是Ca2+依赖性的二聚体复合物,可促进血小板聚集。GPIb/IX 复合物是vWF的受体,血小板黏附就是通过GPIb/IX与vWF结合后,再连接到内皮下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小板有多种细胞器,最重要的是一些储存颗粒,如α颗粒、δ颗粒(致密颗粒)和λ颗粒(溶酶体颗粒)。储存颗粒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或非蛋白类的活性物质,参与血小板的各种生理活动。就P-选择素而言,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时,P-选择素在α颗粒膜表面表达,血小板活化时颗粒膜整合到细胞质膜上,使血小板表面表达P-选择素,并可分泌入血。P-选择素主要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相互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小板特殊膜系统包括开放管道系统和致密管道系统。开放管道系统是血小板膜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遍布于整个血小板胞内的管道系统,它是血小板与血浆物质交换的通道。在血小板释放反应中,颗粒内容物经开放管道系统直接排至细胞外。致密管道系统不与外界相通,散在分布于血小板胞质中。是Ca2+的储存部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小板的活化反应是指血小板激活后表现出的形态变化及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多种生理性改变的过程。血小板的止血作用和多种生理功能的基础是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活化可表现为血小板形态改变、血浆中血小板特异性产物水平增高、血小板表面特殊蛋白的表达。比如GPIIb/IIIa分子构象在血小板活化变形后发生改变,暴露出纤维蛋白原的受体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参与血小板聚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