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央视军事频道报道,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近期开展的战术长航时飞行训练。该训练旨在充分发挥战机的战术性能,锤炼部队远程协同作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则新闻中提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战术长航时飞行训练。这个战术长航时飞行的时长究竟有多长?是什么型号的战机参加飞行?这种战术长航时飞行在战时有多大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界定是什么飞机进行的这次飞行,以及飞行的时长。在该新闻配用的视频画面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歼-10战机。对于其他信息,我们并没有看到。

不过,在2020年8月份,也有一条类似的新闻报道:南部战区空军某旅“霹雳中队”的苏-30MKK战机成功实施了长达10小时的不着陆长航飞行。那么,10个小时的长航时对于苏-30MKK战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通过搜索苏-30MKK的词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其中,苏-30的最大航程为4000公里,在一次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可以达到5200公里。而通过两次空中加油,则可以达到7000公里。

需要注意的是,最大航程应该是任务航程,而不是转场航程,因为标注的转场航程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在该词条下标注的数据显示,通过两次空中加油后,苏-30MKK的最长航时可以达到10个小时,与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数据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个真实的数据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引用其他相关数据了。当苏-30MKK战机完成两次空中加油之后,其最大航程可以达到7000公里。

那么它的作战半径可以是多少呢?如果我们留下1000公里的航程用于任务飞行,折算来回的距离,苏-30MKK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30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这样的战术长航时飞行在作战时主要用途是针对海上的远距离空中作战。就从我们当面沿海来看,一个是西太平洋方向,一个是南海方向。

我们看到的这两则相关新闻报道都是由南部战区空军某旅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个战术长航时飞行训练应该是在南海进行的。

虽然说训练是在南海进行的,但如果需要在西太平洋方向同样可以完成。那么达到了这样一个作战半径之后,可以产生什么效果呢?不用多说了,大家拿着地图,从我们沿海向外推3000公里,看一看到哪里就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种东西在实际的作战当中意义还是很大而且很多的。比如以前我经常提到的:未来与强敌作战时,我们面临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要把防空拦截线外推。

当时我讲到至少要外推1000公里。如果要是按照这两条新闻所透露的信息看,外推1000公里不成问题。即使外推2000公里,战机还可以在任务空域做持续两到三个小时的巡航。这个效果应该还是可以令人满意的。

另外,在5月7日的新闻当中,还透露了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说,空中加油是如何完成的,飞行是如何进行的。

新闻当中提到是数架战机依次升空,组成编队。说明这一次的战术长航时飞行训练不是单机,而是多机编队进行的。这才具有真正的实战意义、战术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新闻当中还透露了另一个信息:在执行空中加油的时候,是加油机为两架战机同时进行的双机加油模式。这样的加油模式难度肯定要比单机加油大,但是它的战术意义显然也要比单机加油大得多。

至于这样的战术长航时飞行的难度有多大,不用我多说了。对于飞行员来说,体力、心理、飞行技术都是一个很严格的考验,同样对飞机的战术和技术保障,比如说通信、导航,都是很严格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通过官方公布的新闻,我们看到了这样重要的消息——我们成功通过了战术长航时飞行训练的考验,具备了相应的作战能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们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发布这样的消息,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国内的军事爱好者了解情况,更是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强大的军事实力,向那些试图挑战我们的势力发出强烈的信号:我们具备了应对任何挑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述新闻当中,我们看到进行战术长航时飞行训练的是苏-30MKK和歼-10战机。我们可以想象,更加先进的歼-20战机也在进行类似的训练并获得了成功。如果未来我们看到歼-20也完成了这样的训练,相信大家会更加振奋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