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凡

多年前的某个下午,于凤至正在喝下午茶,张学良领着赵四小姐回到家中。

院子里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张学良让于凤至接纳赵四,于凤至却不肯点头。

张学良生气地咆哮,于凤至依旧坚持底线,眼看局面僵持。赵四扑通一声跪在于凤至跟前,痛哭流涕地说:

大少奶奶,我求 您,求您留下我。我无处可去,也不想去别处。我只想留在汉卿身边做一名普通的秘书。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和健康。如果您能答应的话,我还可以替他管管文件,或者读读英文报刊。我都能做,也一定做好。我不要名分,也没别的要求。只求您能答应我!

在此之前,赵一荻的父亲已经登报和她脱离父女关系。于凤至虽然满心不情愿,可看着十几岁的赵一荻哭得梨花带雨,她终究没能狠下心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凤至答应赵一荻做张学良的秘书,却提出三个条件。

1赵四不能进帅府。2不能有正式名分。只能以私人秘书的名义在张学良身边出现。3有了孩子也不能姓张。

彼时的于凤至在少帅府上下很有威名,如果她不答应,赵一荻根本不可能进入帅府。但善良的于凤至却因为深爱张学良答应情敌进门。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赵一荻先是怀上孩子,正式入驻帅府,又在西安事变后一直陪在张学良身边,更是在多年后违背诺言,导致于凤至临死前唯一的愿望终成空。

张学良曾经在电话中告诉于凤至的那句话,也被她带进了棺材中。

世人皆知赵四小姐在张学良落魄之时陪伴在身侧,50年不离不弃。却从不知道原配夫人于凤至穷尽一生为张学良做了什么。

于凤至死后,获得自由身的张学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跪在她的坟前哭着说了10个字,揭开他们感情的过往。

01

1897年,于凤至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其父于文斗是辽宁梨树县商会会长。因为她出生前母亲曾梦到一只彩凤,所以父亲为她取名于凤至,寓意“有凤来兮”。

于凤至美丽聪慧,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五岁入私塾,十六岁考入奉天师范女子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

她和张学良的姻缘,来自一次因缘际会的算命。

于文斗救过张作霖,二人因此结为好友。一次张作霖到于文斗家,碰到于文斗请来算命先生,说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风命”,张作霖立刻生出联姻之心。

但张学良却不满意这桩婚事,他自幼丧母,父亲娶多房姨太太。而张作霖的性子又不好,因此张学良从小就叛逆。

他欣赏西方文化。喜欢活泼开放的西式女子,在他的认知中,于凤至就是一个裹着小脚,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女子。

鉴于张学良对于凤至的排斥,张作霖不得不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你的正房原配必须由我来定。至于将来,你在外头找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张作霖逼着张学良娶于凤至,固然有报恩的情分在内,那句“凤命吉祥”也是因素之一。但其实张作霖更看重于凤至贤良识大体的胸怀。他知道于文斗的为人。深信从这样家庭中出来的女子必定不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张作霖非常有眼光。

之后张学良奉父亲之命去于凤至家中提亲,他惊喜地发现于凤至跟他想象中不一样。

她虽大他三岁,却容貌秀丽,谈吐不俗。更让他意外的是,于凤至的书法和画画都堪称一绝。

短暂的相处下来,张学良提笔写下他们之间的第一首情诗:古镇相亲结奇缘,秋波一转销魂。千花百卉不是春,厌倦粉黛群,无意觅佳人。芳幽兰挺独一枝,见面方知是真。平生难得一知音,愿从今日始,与姊结秦晋。

这次见面,两人都对彼此有了情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6年正月十二,张学良和于凤至成婚。张作霖摆了三天的流水宴。期间,18岁的于凤至惊艳了众人。

于凤至周旋于各个席间,奉酒倒茶,迎客送客,句句得体,事事妥帖,各界名流本就出身不凡,但也都不得不对张作霖这个乡镇媳妇高看一眼,毕竟是大帅钦点的媳妇,果然不同凡响。

婚后,张学良知道妻子喜爱荷花,就命人在后院池塘种满荷花。知道她喜欢写字,就命人为她买来上好宣纸。知她生性淡雅,便让人一连给她做好几套素色衣服。

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照

丈夫的宠爱,让于凤至感到非常幸福。婚后几年,连续为张学良生下三儿一女。她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写过这段经历:

婚后生活美满,孩子们陆续诞生,我们俩人充满 了幸福,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光。

于凤至愿意为张学良诞下四个孩子,可见他们夫妻间的感情。彼时的她深爱着他,而张学良也应该是爱着于凤至的。

可,世人皆知少帅多情,就连张学良自己也说:

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

张学良虽然跟于凤至夫妻恩爱,却并不妨碍他在外面流连花丛。面对这些,于凤至选择了隐忍。

而她之所以隐忍,除了刻在骨子里传统下的爱情因素,更多的是因为她在重病时张学良说过的一段话。

2

于凤至曾身患重病,中医,西医用遍都不见效果。于凤至的母亲看着几个小外孙潸然泪下,她心疼女儿,可她更要为外孙们着想。她知道女儿一旦离开,张学良必将再娶,到那时,孩子们在后妈跟前,又能享多少福?

于是她提出,让张学良娶于凤至的侄女,这样就不用担心孩子被后妈虐待。

张学良没答应,他承诺如有万一,他可以为了孩子们娶于凤至的侄女,但现在不行,如果现在娶妻,只会加重于凤至的病情,他于心不忍。

听到张学良居然这样为他考虑,一向坚强的于凤至感动得哭了。可能是心中有了安慰,从那时起,她一天天慢慢好起来。

电视剧剧照

这件事让于凤至记了一辈子。这也是她容忍张学良在外面有其他女人的原因之一。

之后,于凤至对此事感念甚深。张学良那时的话语,那时的态度好像成了她婚姻的护身符和保证书,每当张学良在外面花天酒地时,她总会将它们从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中拿出来细细回想,细细咂摸,那么所有的不满与愤恨也就烟消云散了。

张作霖因为放任张学良在外面胡作非为,出于亏欠,也对于凤至有过承诺,张学良此生不准纳妾。

因为这两个原因,再加上于凤至对张学良的深情,她才会对他那些风流韵事故作不知。她认为,不管张学良在外边如何,她张家少奶奶的位置不会动摇。所以她对谷瑞玉和其他女人都没有在意,直到赵一荻找上门来下跪,于凤至才发现自己错了。

赵一荻是北洋政府交通部副部长赵庆华的第四个女儿,后人称她赵四小姐。她自小长得漂亮,十几岁后跟着姐姐们出入上流社交场合,邂逅张学良后。二人很快出双入对。

赵庆华不愿让女儿去给人家做小,一再阻拦。但他的阻拦换来赵一荻的私奔。于是一怒之下登报跟赵一荻脱离父女关系。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感,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

或许赵庆华是生气之下这么做,或许是他想用这招釜底抽薪的办法逼迫张学良把女儿留在身边。总之,经此一事,张学良果真把赵一荻留在身边。而赵庆华这么做,成全了女儿在历史上“陪伴大帅五十年”的声名。却开启了于凤至的悲情人生。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电视剧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局面挺复杂。

张学良心疼赵一荻为他跟父亲决裂,发誓要好好安顿她。

于风至当然不肯让赵四进门。但她也知道,张学良对赵四动了真情。如果她执意不肯,势必会造成夫妻间的裂痕。

张家人则都站在于凤至这边。

于凤至是张作霖卿点的儿媳妇,自从嫁进帅府,她跟婆婆们相处和谐。对下人亲和。不仅把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每月拿出三万私房钱去办孤儿院。

她做慈善,成为奉天慈善会的董事长。

不管是家里家外,于凤至都甚得人心。

且不说她在张家的地位无人可比。更别说张作霖曾承诺不准张学良纳妾。如果于凤至果敢一点,拼着撕破脸皮也要阻止赵四进门,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但她深爱张学良,不愿为此跟丈夫翻脸。再加上赵一荻下跪时说的那些话,她心软了。可她却不知,这一时心软为她带来长达半个世纪的隐痛。

她跟赵四的约法三章,也很快被打破 。

赵一荻生下孩子后,于凤至不忍张家孩子流落在外,不仅把她和孩子接回去,还在少帅府外为母子二人建造一处占地将近547平方米的房屋,里面极尽豪华,所有设施一应俱全。这栋楼后来被称为“赵四小姐楼”。

从此以后,这样的“三人行”就成为少帅府的常态。直到西安事变发生。

4

西安事变时,于凤至远在在英国陪孩子们读书。听闻消息后,她狠心离开年幼的孩子们回到国内。

彼时,张学良被军事法庭判处十年徒刑。

当时的报纸

1936年至1940年,于凤至陪着张学良度过整整四年被幽禁的岁月。从昔日叱咤风云的少帅到沦为阶下囚。张学良心情一度低落。他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于凤至发现丈夫的异常,一再安慰。她当面跟张学良笑语晏晏,背转身却一个人掉泪。

她自责懊悔,心疼丈夫,挂念远在国外的孩子。在长期的抑郁中,她患上了乳腺癌。后经宋美龄从中斡旋,蒋介石答应她去美国治病。

最初于凤至不肯走,她不想抛下汉卿。但张学良告诉她,她出国可以治病,可以照顾他们的孩子,还可以利用美国人给蒋介石施加压力,让他早点自由。

于凤至含泪离去。

电视剧剧照

在友人的帮助下,她顺利住进医院,面对医生让摘除乳房的建议,她有过挣扎和犹豫,但最终她选择在手术单上签字,她必须要好好活着,才能完成丈夫的托付。

身体恢复后,她期待跟孩子们见面。但她怎么也没想到,小儿子张闾玗因为在战争中受到惊吓,竟然精神失常。于凤至抱着儿子落泪,心中那根叫做母亲的弦被扯得生疼。

于凤至明白自己必须坚强起来,她要供孩子们读书,要为儿子治病。

一个生病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小儿子还需要大把的医疗费,在异国的他们连生存都有问题,更别说挣钱了。

但没有事情可以难道于凤至,她多方分析后,一头扎进股市。凭着自小在家中耳濡目染的经商才能,凭着聪慧和坚定的信念,很快挣到第一桶金。

电视剧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她投资房地产,成为华尔街远近闻名的“东方女股神”。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却并未为她带来太大的喜悦。

这些年中,她一刻也没有放下过张学良。她托宋美龄转交给丈夫衣物,还有一袋子派克笔。因为张学良习惯用派克牌的钢笔。于凤至给他准备这么多,是想让张学良必要时用这些笔做人情,换来稍微好一点的生活环境。

于凤至用尽心思为丈夫分担。可她怎么也没想到,等着她的会是那么残酷的结局。

5

这天,于凤至在报纸上看到《西安事变忏悔录》,顿时满腔怒火。她知道这不是张学良写的,而是蒋介石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把张学良推出来顶罪。

之后,很多人都来问她西安事变的真相,于凤至耐心解释。但事情很快发生了变化。

没过多久,发表了这些文字的杂志即被查封了。于凤至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自己若是再不加强行动,那么蒋介石一伙则将为所欲为,对没有丝毫还手之力的张学良进行人身污蔑,将所有的脏水都泼到他一人身上。尽管市面上已经找不到这本《西安事变忏悔录》的踪迹,但其影响力之大,让于凤至本人都感到后怕,甚至连女儿张闾瑛都听闻了此事,跑来家里询问母亲当年的真相。

于凤至决定为张学良讨回公道。她频繁奔走于美国各地,揭露当年西安事变的真相。控诉蒋介石的独裁,呼吁台湾当局还张学良自由。

在于凤至的努力奔走下,舆论大变。于凤至以为她即将等来和汉卿的团聚,哪知却等来一纸离婚协议。

于凤至这才明白,她在美国为张学良做的种种,竟成为他人拆散他俩婚姻的导火索。

第二天,于凤至打电话询问张学良,张学良只说了一句话:

“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

张学良这句答非所问的话印证了于凤至的猜想。她破天荒答应离婚。之前她拒绝签字,是因为有不甘和委屈,自她听到张学良这句话,便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她愿意为这句话签字,更是把这句话带进了棺材中。她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写道:

“汉卿是笼中的鸟,他们随时会捏死他,这个办法不成,会换另一个办法。为了给汉卿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个字,但我也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和结婚。汉卿的话‘我们永远是我们’,够了,我们两人不承认它。

直到去世,于凤至在所有文书证件上的署名,都是“张于凤至”,她虽为张学良的安危流泪签下那份离婚协议,但在她心中,她始终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

世人离婚,大多因为没了爱情,可于凤至却因为深爱丈夫才答应离婚。多年后回看她这个举动,何其酸!何其悲壮!

1964年7月,台北《联合报》头条刊登了64岁张学良和51岁赵一荻成婚的消息:“三十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主婚人是于凤至的金兰姐妹宋美龄。

当日报纸

于凤至哭了,自1940年离开中国,她已经在美国生活了24年。在这7000多个日子里,她先后经历四次手术,两次丧子之痛,以及经济上的窘迫……

这24年对她来说,磨难重重。可64岁的她却依旧在股市里拼杀,就因为她要为张学良挣养老钱。她盼着和他重逢的那一天。

可如今,张学良和赵四结婚的消息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于凤至明白,因为她在美国发动的“救夫运动”惹怒了蒋介石,这才逼迫张学良跟她离婚娶赵四。目的就是让她恨张学良,从而断绝关系。再也不会有之前那样的救夫行为。

但蒋介石小看了她,她和张学良的感情,又岂是用这样的手段可以拆散的?

1988年,于凤至自知大限将至,她决定用最后的时光写下回忆录,她要向世人澄清张学良一生的冤屈。

于凤至回忆着过往,她在一次次回忆中痛苦不已。女儿祈求她不要写这么煎熬的回忆,但她却坚决要完成这本意义非常的回忆录。

1989年2月1日,于凤至终于完成了这本回忆录,她将其取名为《我与汉卿的一生》。在这本书中,她没有描述自己这些年所受的苦难,甚至对丧子之事只字不提,一眼望去,通篇都是对张学良的辩护与关切。

自从18岁嫁给张学良开始,于凤至心中就始终装着张学良的喜好。晚年的她甚至花高价在洛杉矶最好地段, 买下了比弗利山庄,那是巨星伊丽莎白泰勒的故居。于凤至把屋子里所有陈设都按照东北少帅府布置。她对女儿说,这套房子是给她父亲和赵四准备的。

这一年于凤至89岁,距离她跟张学良分开,已经46年。

46年的时光和距离并未让她对张学良的情意减少半分。她拿着自己用健康换来的钱为他和赵四准备养老的居所。她的深情让人心酸,可她至死,都未能如愿见到张学良。

6

1990年,李登辉为巩固人心,批准台湾总统府资政张群为张学良举办90岁寿宴。

张学良亲自写请帖,他划掉一些,又添上一些,然而有一个名字却一直都在,那是他名义上已离婚的发妻于凤至。

遗憾的是,当这张请帖漂洋过海到达美国时,于凤至已是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念了她一辈子,终究还是生死两隔。

1991年,张学良拄着拐杖来到于凤至的墓前。

他缓缓抚过“张于凤至”四个字,老泪纵横。他颤巍巍跪在墓前:“大姐,你去得太匆忙了啊。”

曾经的东北军少帅,在历经差不多六十年的幽禁岁月后,在发妻墓前说出的这10个大有深意的字。这10个字,是他迟到多年的遗憾,是他对她的复杂心态。更是他对她深入骨髓的悔恨和亏欠!他永远失去了于凤至,此生,再也不会有人如她这般拼死维护他!善待他!想着他!念着他!

于凤至临死前为张学良和赵四留下两幢别墅。张闾瑛说,母亲临终留下两个遗嘱:一是要在墓碑上仍旧刻上“张于凤至”的姓名。二是要在自己的墓旁边留一空穴。

从于凤至这两个遗嘱可以看出,她从始至终都把张学良当自己的丈夫。墓碑上留下名字是其一,想跟丈夫合葬是其二。按理说她为张学良付出那么多,这个要求应该被满足。

但遗憾的是,她的心愿却终究成空。

于凤至死去十年后,赵四小姐也去世了,她在自己的坟茔旁也为张学良留下一个位置。时隔50年后,赵一荻终究违背了她当初的诺言。或许,她早就想反悔了。

2003年,张学良离开人世。彼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耳聪目明的少帅,他得了严重的老年痴呆。可叹于凤至始终没能等到和丈夫团聚的那一天。

于凤至是不可多得的奇女子。有人敬佩,有人惋惜,有人为她的人生唏嘘,有人感叹深情总被辜负。

更有人这样评价: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女人的极致。善良,隐忍,智慧;不仅如此,于凤至身上还有一种“男子气”:坚强,果决,刚毅。

不夸张地说,于凤至担得起任何夸奖。

她那么爱张学良,她听到丈夫在外边有情人时,应该也有过怨恨吧。虽然那个时代允许男人纳妾,但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容忍自己的丈夫在外面花天酒地。

纵观她和张学良的悲剧,和那个时代也息息相关,张作霖自己就有六房姨太太,所以于凤至骨子里也是接受了那些一夫多妻的封建思想。可能这也是她多年来一直隐忍的原因之一。

站在时代的洪流上去看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她爱过,恨过,怨过,释怀过,她对张学良的爱,早已超脱夫妻间的小情小爱。

她选择放弃婚姻拯救丈夫,与其说是痴情,倒不如说是成全。她对他的爱,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夫妻关系。

在这场不平等的关系中,她并非全是为了爱情。她向世人说出真相,一是还爱人清白,二是还原真实历史。

她从18岁嫁进少帅府就如同大姐般护着他,一直到死,她依旧选择记录下痛苦的回忆去为他澄清。

抛开她和张学良的感情不谈,我 更欣赏的则是她遭遇挫折,向阳而生的坚强。她这一生,遭遇丈夫接连背叛。遭遇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遭遇别离故土,远赴异国他乡的不得已。遭遇身体病痛之苦。

但是,在这么多挫折和磨难中,她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心灰意冷,而是顽强地完成了从无到有,再到“股市女王”的传奇。

或许,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磨难中,她早已看开一切。而她在磨难中一次次坚强站起来的风骨和果敢拼搏,才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参考资料:

丛茜《于凤至传:真爱无声》

鲁豫有约《错爱今生》

档案2016《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

电视剧《少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