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龙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龙岗发展目标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深圳城市东部中心。

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深圳城市东部中心。

2035年: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2050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区。

城区职能明确为:深圳东部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和绿色低碳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和文化体育交流中心。

《规划》提出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的城市发展格局。"一芯"即发挥深圳国际大学园的源头创新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布局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及产业创新载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

"西核"即整合平湖中心、坂雪岗科技城、甘坑新镇三大片区,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级,高品质建设信息数字核。

"东核"即整合东部高铁新城、宝龙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充分发挥高铁枢纽效应,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

"多支点"即整体规划、有序建设“两镇两城两谷”——云创小镇、龙园客韵文创小镇、布吉新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清林绿谷、横岗光学智造谷,形成全域平衡、功能协同的多点支撑格局。

深圳梦注意到,《规划》提出空间统筹 确立保护开发格局。其中提到,先行先试推动深圳都市圈区域协同合作,包括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建设以“平湖+观澜+凤岗+清溪+塘厦”为载体的产城协同一体化发展试验区,与龙华共建面向深圳都市圈北部的综合服务中心。与惠阳、大亚湾地区形成产业联动、交通紧密、配套齐全的协同发展格局。

湾区智汇 创新龙岗

深圳龙岗2035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草案公示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为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按照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龙岗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组织开展了《深圳市龙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前瞻描绘2035年龙岗区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为推动龙岗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目前规划已形成草案,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草案公示时间为2023年4月23日-2023年5月22日,共30天。社会各界可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网址:http://pnr.sz.gov.cn/)、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网站(网址:http://pnr.sz.gov.cn/lg/)、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微信公众号上查阅。相关意见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邮寄信件等方式提交。

电子邮箱:longgangghk@pnr.sz.gov.cn

邮寄地址:深圳市龙岗区行政路2号建设大厦506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规划科

邮编:518100

(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请注明“深圳市龙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深圳市龙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

(2021-2035年)(草案)

公示读本

湾区智汇 创新龙岗

前言

龙岗区,坐落于深圳东部,东邻坪山区,南连罗湖区、盐田区,西接龙华区,北靠惠州市、东莞市,拥有 “山环、水润、城秀”的空间本底。龙岗区产业基础扎实,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创新氛围浓厚,在中国创新百强区中排名前五;营商环境优良,位居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第二位。

站在新的起点,龙岗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前瞻描绘龙岗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等作为基本原则;坚持战略引领,兼顾问题与目标导向,强化上下传导,形成龙岗区面向2035年的空间蓝图。2035年的龙岗是市民充满获得感、幸福感的新家园。未来的龙岗将是更绿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经济循环发展。未来的龙岗将是更宜居的,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升,

“民生七优”高质量彰显。未来的龙岗将是更有活力的,校区园区社区创新融合,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现在,让我们在这里,遇见未来,预见2035年的湾区智汇、创新龙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是龙岗

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地处莲花山系与梧桐山系之间的丘陵谷地,区内群山连绵、河道纵横、水库星罗,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全域国土空间面积388.18平方公里。

GDP:4496.5亿元

建设用地面积:234.01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401.53万人

实际服务管理人口:478.8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超前布局 明确战略目标定

目标与职能

>>发展目标

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深圳城市东部中心。

2025年

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深圳城市东部中心。

2035年

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

2050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区。

>>城区职能

深圳东部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和绿色低碳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和文化体育交流中心

规模与策略

>>发展规模

规划常住人口:425万人

规划管理服务人口:510万人

>>发展策略

强化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

统筹资源配置,实现精明集约发展

落实民生优先,实现社会公平和谐

探索 “碳中和”实施路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2

空间统筹 确立保护开发格局

融入区域协同格局

构建“一环一带八片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的城市发展格局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细化规划二级分区

融入区域协同格局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加强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深化深港科创产业合作

发挥深圳国际大学园的“智核”作用,主动引入香港的科技创新资源,推动龙-港在智能智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

先行先试推动深圳都市圈区域协同合作

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

建设以“平湖+观澜+凤岗+清溪+塘厦”为载体的产城协同一体化发展试验区,与龙华共建面向深圳都市圈北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与惠阳、大亚湾地区形成产业联动、交通紧密、配套齐全的协同发展格局。

加强与深圳其他各区联动发展

主动融入深圳都市核心区,支撑核心区扩容提质。

加强与深圳东部各区协同联动,深化引领深圳东进战略。

加强与深圳西部各区多方互动,引领深圳东西两翼均衡发展。

探索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创新协作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构建“一环一带八片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环”

龙岗生态屏障绿环

依托马峦山、梧桐山、鸡公山、神仙岭等山体,串联清林径森林公园—松子坑森林公园等区域生态绿地。

“一带”

清林径水库-梧桐山生态保育带

作为市级重要生态保育带,承担区域生态系统连续性功能。

“八片”

八片区域性大型绿地

包括清林径森林公园、荷坳森林公园、黄竹坑森林公园、松子坑区域绿地、甘坑生态公园等,是维持区域生态功能的重要节点。

“多廊”

生态绿廊和河流廊道

包括龙口水库-松子坑郊野公园等重要生态绿廊和梧桐山河等重要河流型廊道,承担联通重要生态绿地的功能。

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的城市发展格局

一芯

高标准建设“湾东智芯”

发挥深圳国际大学园的源头创新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布局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及产业创新载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

西核

高品质建设信息数字核

整合平湖中心、坂雪岗科技城、甘坑新镇三大片区,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级,高品质建设信息数字核。

东核

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

整合东部高铁新城、宝龙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充分发挥高铁枢纽效应,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

多支点

整体规划、有序建设“两镇两城两谷”——云创小镇、龙园客韵文创小镇、布吉新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清林绿谷、横岗光学智造谷,形成全域平衡、功能协同的多点支撑格局。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按照国家要求,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2.1144平方公里

耕地保有量2.2767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红线

47平方公里

城镇开发边界

253.56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化规划二级分区

城镇开发边界外

水源安全单元

生态保育单元

生态游憩单元

重要廊道管理单元

现代都市农业单元

城镇开发边界内

居住生活区

商业服务区

工业发展区

交通枢纽区

公用设施集中区

物流仓储区

科创发展区

综合服务区

绿地休闲区

战略预留区

03

生态优先描绘山环水润龙岗

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统筹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耕地

优化耕地空间布局,以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为基础,融入科技要素,建设现代都市田园。

林地

打造高品质森林游憩体系,满足公众对高品质生态体验和生态服务的需求。2035年森林面积达到109.49平方公里。

河流水系

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加强河湖水系等天然水体保护,2035年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16.80平方公里。加强湿地保护,湿地保护率达到50%。

矿产与地质遗迹

实施重要地质遗迹分级分类分区保护利用,重点加强平湖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等重要地质遗迹的保护和提升。

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河流水系生态修复

推动暗渠化河道复明和建设生态驳岸,恢复健康水生态系统,提升水生态多样性。

山体生态修复

探索废弃石场修复与多元化利用方式。2035年废弃矿山修复率达到100%。

棕地修复及再利用

开展土壤修复试点,因地制宜选择修复技术方法和措施。2035年受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

森林生态修复

遵循近自然育林原则,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外来有害生物防治,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修复

恢复重要生态斑块间生态联系,提升生态廊道的连通性。2035年关键生态空间低效建设用地退出修复率达到50%。

04

风貌塑造彰显现代魅力城区

重拾“蓝绿交织、山环水润”的蓝绿开敞空间体

塑造鲜明有序的城区意象

焕发历史人文特质的城区记忆

重拾“蓝绿交织、山环水润”的蓝绿开敞空间体系

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重拾独具龙岗特征的“蓝绿交织、山环水润”的蓝绿空间体系。

“山环”:强化山城相依

构建“四山环绕、山城相依”的山城格局,建设中心城环、大布吉环、横岗环、坪地环四大绿环,完善“自然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水润”:打造亲水景观

构建“水库星罗、十水润城”的水城格局,构建龙岗河(梧桐山河)、大康河、南约河、同乐河、龙西河、丁山河等十条河流滨水景观带,以滨水空间凝聚城市活力。

塑造鲜明有序的城区意象

承接全市山海连城景观格局,结合龙岗区自然资源景观、开放空间特征,形成“一轴、两带、三通廊”的景观结构,塑造鲜明有序的城区意象。

“一轴”

“龙岗大道-布龙路”景观主轴

体现城市形象特征的开放活力空间,强化城市核心空间活力。

“两带”

“龙岗中心城-宝龙-坪山”的东部中心中轴城市景观带、“布吉-吉华-平湖”的西部城市风貌带

“三通廊”

坂田-平湖区域绿地、横岗-盐田区域绿地、坪地-坑梓区域绿地营造差异化的景观氛围和观景感受。

焕发历史人文特质的城区记忆

构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不可移动文物

严格保护鹤湖新居、茂盛世居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观祥古寺、念妇贤医院旧址、正埔岭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

加强对历史价值较高的客家传统民居、炮楼、宗祠、古寺及近当代重要史迹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利用。

历史风貌区与历史建筑

加快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的普查筛选评估和线索确定工作,鼓励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突出龙岗特色。

古驿道

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集合绿道、风景道、城市道路等多元线性载体,串联形成集文化展示、健康休闲于一体的古驿道文化线路。

05

以人为本 营造幸福宜居家园

提升城区居住空间品质

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网络

提升城区居住空间品质

保增量

增加住房供给 ,2035年龙岗区规划新增居住建筑量不低于3940万平方米。

调结构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的要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

优布局

居住与就业空间协调发展,与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规划密切对接。

在就业集中区增加住房供给,促进产城融合。

提品质

持续改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街区居住环境、建筑安全性能、房屋使用功能等,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市(区)级—地区(街道)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建立多层级、全覆盖、强保障、有特色的公共服务网络。

教育设施

完善国际大学园配套,保障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供给;

增加公办高中学位供给;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质量办好学前教育。

医疗卫生设施

健全均等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专科医院建设,加强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完善社区医疗设施建设。

文化体育

高标准建设深圳科技博览中心、深圳第二音乐厅、深圳第二少儿图书馆等市级重大文化设施,打造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东部文化地标。

福利设施

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优化儿童福利院、救助站等其他福利设施配套,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06

创新驱动 建设湾区产业高地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

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7+N”创新空间格局,以“创新走廊+创新园区”为载体整合龙岗产业空间组织模式,形成重点突出、高效协作、多样化与特色化并存的“一核、一廊、两区、多组团”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科教智慧核心

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核心,打造以国际化高等教育为引领,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创新智核。

一廊:深莞惠科技产业走廊

以布澜路-北通道-水官高速、宝龙大道-沙荷路为空间载体,建设全区重要的科技产业走廊。

两区:产业集中承载区

坂雪岗科技城创新集中承载区和宝龙科技城集中承载区。

多组团:产业功能组团

平湖中心、云创小镇、甘坑新镇、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横岗光学智谷、清林绿谷、国际低碳城。

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

07 强化支撑 保障通达安全智慧

构建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网络

建设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推动城市运行韧性安全

建设智慧城市

构建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网络

>>布局辐射深圳都市圈东部的国家铁路和城际铁路网络

提升对外铁路通道能力

东西布局厦深、深汕、深河三条高速铁路,南北布局广深铁路,打造“西联东进、南北通达”的铁路网络。

加快构建城际轨道体系

加强龙岗区城际铁路与粤东北、临深地区等重大交通枢纽的连接,支撑全市建设“轨道上的1小时深圳都市圈”。

完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

高标准建设龙岗区“2+4+2+2” (全国性-区域性-城市级-片区级)十大枢纽体系,实现各级枢纽与城市空间的融合,高效服务居民出行。

>>布局居民出行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构建通达高效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

建设高品质、网络化的公交都市

构建舒适便捷的慢行交通体系

对外: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速路网体系,提高与机场、口岸、港口等区域枢纽的连通度。

对内:优化龙岗区内部路网微循环,保障居民出行畅达。

满足居民多元化、全方位的公交出行需求,提升居民公交出行品质,推动公共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构筑城市慢行系统与公交系统、绿道系统的有机联系,实现全龄友好出行。

建设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绿色环保的原则,以安全保障、高效集约、智能生态为总体目标,落实全市市政设施布局要求,构建高标准、高水平、高效能的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给水

推进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建设城市多水源供水系统。自来水直饮率达到100%。

通信

推广通信设施“共建共享”模式,构建万物互联的超宽带、智能化高速信息网络。

污水

建设集约高效、循环再生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达到99%。

燃气

完善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燃气输配系统。

雨水防涝

构建绿色、安全、可靠的雨水防涝系统。城区内涝防治能力达到100年一遇。

环卫电力

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市政廊道

打造安全高效、能力充足的绿色智能电网。 加强重要原水、电力、油气管线建设及自身保护空间管控。

建设自然韧性海绵城市

2035年除特殊地质地区、特殊污染源地区外,全区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高标准建设城市生命线系统

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物资储备设施体系。构建以快速路和干线路网为主通道的分级疏散救援通道体系。

推动城市运行韧性安全

构建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提升全区防灾减灾设施的保障能力,建设强韧性的“安全龙岗”。

提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按照防御大灾的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实现“中灾正常、大灾可控、巨灾可救”。2035年可有效抵御强台风、罕遇地震等大灾及次生灾害。

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建立特勤消防站和一级消防站为主,二级消防站为辅,小型消防站为补充的消防站布局体系。

建设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和紧急避难场所三级防灾避难场所,2035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建设智慧城市

前瞻部署智慧基础设施

推动5G通信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演进升级与深度应用,全面赋能城区智慧发展。

提升智慧城区治理水平

建设一批国土空间智慧应用示范标杆项目和示范街区,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构建智慧民生服务体系

推动远程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数字文化等重点领域新模式快速发展,提升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构建便民高效的智慧化民生服务体系。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谋划布局区域大数据中心、产业数字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助力传统产业

数字化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08

精准实施 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明确近期行动计划

强心提能行动

内外畅联行动

协同开放行动

二十万学位行动

产业创新行动

健康升级行动

都市田园行动

公园城区行动

品质地标行动

市政提效行动

低碳减排行动

(内容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