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太监道士庙就是外观是个佛寺,里面全是道士,其实是个太监养老院的地方。它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道教的。

本来佛教场所称寺,道教场所称观,祭祖场所称庙。但是因为社会变化,慢慢演化成有些寺既拜佛也祭祖,有些庙既祭祖也拜佛。所以人们就以寺庙统而称之。寺庙既可以指寺也可以指庙。

那么佛教的寺庙与道教的观和太监,又有什么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的兴隆万寿寺(太监的养老义会所在地)

物极则必反,矫枉则过正。明朝太监专权,权势极大。结果到了清朝,就对太监实施严厉的管控措施。结果就是断了太监挣外快的财路。使大多数太监晚年出宫之后,衣食无着,生活陷入困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云观

太监没有后代,老年无人赡养。又因为所谓五根不全,通常死后也不能进祖坟。另外有些太监本身就是拐卖来的儿童,也根本没有老家。所以一般太监的晚年养老和死后丧葬都要依靠寺庙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最后出宫的太监

从晚清至民国,据法国道教史学者高万桑先生(Vincent Goossaert 1969-)研究发现,北京共有33座这种太监控制,为太监养老和丧葬提供服务的寺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万桑先生

太监获得寺庙控制权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对经济困难,难以为继的寺庙,直接出钱买下。对暂时不能买下的寺庙,入股合营。还有可以通过借贷或者出钱帮助寺庙翻修,最后获得寺庙的管理权,或者控制权。

购买或者参股寺庙的金钱有两个来源。一是太监们集资众筹,也就是太监要在没出宫之前就参加「太监的养老义会」。缴纳会费。出宫之后,才能进庙养老。这种庙就叫「兄弟庙」。就是太监的师兄弟们共同集资,共同所有的庙。还有一种就是有钱的大太监出钱自己买下的庙。这种庙叫「子孙庙」。进这种庙,太监一般不需要交钱。但一般需要做些劳务杂役,或者是出钱买庙的大太监的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宫的穷困潦倒的太监

「兄弟庙」的主持继承是先传师兄弟,后传徒弟。「子孙庙」则是弟子继承模式。一般中等收入的太监多入兄弟庙。而有钱的大太监和没钱的穷太监多入「子孙庙」。

太监买下的或者控制的寺庙,一般都保留原有的寺名,保留原有的供奉佛像,一些不愿和暂时无处可去的僧人,也会保留。但是原有的佛教宗教意义,已经有名无实了。更重要的是,这些寺庙里的太监,绝大多数都是皈依了道教的道士。这就是北京晚清民国所特有的一种所谓「太监道士庙」。就是名义上是佛教的寺院,但里面住持的出家人都是太监,而这些太监不是和尚而是道士。他们的宗教信仰不是佛教,而是道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正一:张天师

晚清太监,多信道教,号称「十个太监九个老道」。而太监多信道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太监刘诚印皈依白云观。更邪乎的是刘诚印拜白云观19代方丈张耕云为师。成了白云观名誉方丈,第20代律师。全真道的第23代传人。龙门派的支派——霍山派的第二代传人。也就是说刘诚印可不是简单地皈依了道教。他在道教界获得了极高的宗教地位。甚至开宗立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全真:王重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重阳(师父)丘处机(第子)

而刘诚印也不是个普通太监。他是慈禧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副手,与小德张应该是平辈的。曾任内务府的副总管。是一个极有权势而且又有文化,城府和头脑的人。据说是因为为慈禧母亲料理后事,偶然结识了白云观第19代方丈张耕云,遂归于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诚印

道教素有「南正一,北全真」之说。也就是南方道教主要是正一派,供奉张天师。北方道教主要是全真派,供奉王重阳。丘处机因在陕西宝鸡的龙门山得道,所以丘处机开门立宗的这一派就是龙门派。北京的白云观就是龙门派的祖庭。而刘诚印所开的这一派是龙门派的一个支派,就是 。他奉他的师傅张耕云为第一代祖师,他就是第二代传人,他这一派基本都是太监。李莲英,小德张都在其中。甚至有无法证明的传说,说慈禧也皈依道教全真了,但因身份特别,由李莲英代身受戒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丘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云观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高万桑先生认为,阉割和道教的身体观有某种特殊的共鸣。全真派道教讲究持戒禁欲。对性和性器官是一种彻底弃绝的态度。认为男性道士通过修炼可以使性器官逐渐削弱,最后直至消失。但是在实际修行中,有些狂热的修炼者则以自宫的方式修炼此法。这就与太监的阉割不谋而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北方道教的最大的宗教节日,就是白云观每年正月十九的「燕九节」。因为这一天被认为是开庭祖师丘处机的诞辰。但是在非官方的文献中。这个「燕九节」也被记录为「阉九节」,说的是全真道人邱元清为修炼道法自我阉割之日。所以,「燕九节」在官方文献中被解释为丘处机的诞辰日,而在非官方的文献中又被记录为邱元清的自我阉割之日。同一个节日对不同的人可能就具有了不同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九节

再反观佛教戒律规定。六根不全者,不得出家为僧。这一正一反,显然道教文化对太监更为开放,亲切。

所以刘诚印的推动,慈禧的背书。以及文化认同心理。以及现实生活的压力。都应该算是大批太监皈依道教的内部原因。

而如果从外部社会环境来看。清中叶以后,由于白莲教秘密结社,主张反清复明。被视为邪教。为了打压邪教组织以治病消灾为名结社营党,反抗朝廷。大清律禁止民间巫术作法,驱邪治病。而道教的神仙方术,设坛作法,就自然被视为极其可疑的。可以被不法之徒利用的不安定因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道教就成为了被管控和压制的宗教。

而且清晚期的洋务运动,近代科学开始引入中国。朝廷官员,启蒙知识分子和社会舆论,都普遍倾向于欢迎先进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对道教的神仙法术极其排斥。这使得道教在晚清至民国这个时期,被严重边缘化,甚至被社会潮流所排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莲英

也就是说,因为朝廷压制道教,因为社会歧视道教,所以道士太监虽然控制了寺院,但却不改庙名,不改原有的佛像供奉。实际是道观,但表面看仍旧是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德张

另外,太监庙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太监养老。很多普通太监即使皈依道教也不全是出于信仰,而是寻求归属和被认同。只要养老送终的人生问题解决了,名义是什么并不是重要问题。所以也希望尽量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外界的注意和排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魏公公

所以,所谓太监道士庙,就是外观是个佛寺,里面全是道士,其实是个太监养老院的地方。它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道教的。而是一群无所依靠的老太监的日月晨昏,慢慢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