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死评不上院士后!他默默教学11年,死前帮中国夺得5个第一

在北大数学系众多拔尖人才里,有一人始终令我印象深刻。

他就是韦东奕,一个堪称是北大数学系“神话”的存在,人称“韦神”。他在高中时代,就已经是两次国际奥数竞赛的金牌斩获者。

就这样,他直接被保送北大,本科毕业后又在北大硕博连读,28岁时就成为了教授,稳稳地评上了研究员的职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北大还有一位让“韦神”听了都要敬畏三分数学天才,他有着极高的学术天分,在癌症晚期时仍坚持亲自上阵,带领数学奥赛国家队连拿五次世界冠军!

他就是北大的第一位博士,张筑生。多年来,张筑生为了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甚至把命都搭进去了,可至死都没能评上职称。

曾几何时,多少人劝他保重身体,切勿过度操劳,理应卧床静养。可在他心中,却唯有那三尺讲台才是他最好的归宿。直到他再也无法站起的那一刻,他也不曾后悔过!

正所谓,历经磨难而不气馁,饱尝艰辛却不抱怨。

能让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走下去的,从来都不是名利和荣誉,而是坚持与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去做热爱的事,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天赋。”

世间很多的事情,想要做成功,并不取决于是否拥有百分百的天赋,而是看你有没有灌溉百分百的热情。

张筑生之所以被人们认定是一个极具数学天赋的人,那是因为在这背后,他为此倾注了毕生的热爱。

你一定也以为,这样一位优秀的学术天才,一定从出生就自带光环。可恰恰相反,他从小就在与苦难不停地周旋。

张筑生2岁时,就不幸得了脑膜炎。因此,他的小脑受到了严重损伤。所以,真要论脑子好用不好用,张筑生恐怕也是吃亏的那一个。

即便如此,在成长过程中,张筑生并未让这些病痛定义自己。反而,他显得比常人还要爱动脑,勤思考。

他在读小学时,就凭借着自己的手工创作作品,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科技发明一等奖。所有人都很看好他,他本该是一名科学家的料子。

然而,一场意外让他摔断了左臂。本来骨折静养几个月也就能恢复如初了,可没想到的是却因此引发了败血症。经过了多次抢救,张筑生保住了一条命。

只可惜,他的左臂也从此废掉了。肌肉和神经严重萎缩,导致他的左手手指再也无法动弹。这也便意味着,他再也搞不了发明创作了。

对于张筑生来说,这些事情,确实很悲痛。没有健全的手臂,梦想也破碎了。所有人都觉得他可惜了,但在他心中,学无止境,他一定要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于是,他开始努力读书,将自己投身于知识的海洋。1959年,张筑生考入了四川大学数学系。学习令他忘乎所以,他每天都沉浸在学习带给他的快乐之中。有时候,他甚至专注到走路都会撞到电线杆。

但是,从来没有人笑话过他,也从来没有人因他身有残疾,而在背后议论是非。反而,大家一提起张筑生都对他钦佩不已,他成了全校学生的好榜样。

人生的苦难,无处不在。想要不被苦难打倒,我们就要建立起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付之于心中的全部热爱。

总有一天,生活会让我们看到坚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尽管努力,每一种付出都会以它该有的方式归来。”

1964年,张筑生本科毕业之后,选择了留校。他做了一名数学老师,而这一任教,便是14年。

在川大的这14年间,张筑生兢兢业业,无论是工作态度、能力,还是学术水平,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职称评选,都没有他。

而学校给出的牵强理由,更是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本来张筑生并非一心想要做什么讲师、教授,但每一次否定,都伤及了他作为一个教学者的自尊。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一些评上高级职称的人,水平却远远不及张筑生。张筑生也懒得在此计较,走出这里,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任他施展才华。

就这样,张筑生放弃了川大的工作。1978年,他转身就以第一名的高分成绩考入了北大,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一名研究生。

事实上,北大众多教授心里都明白,张筑生的学术水平,早已超越了研究生,作为研究生的导师都绰绰有余。但张筑生仍不断精进自己,又顺利地拿下了北大第一个博士学位。

之后,张筑生又留美进修。按理说,北大此刻理应重要这样的人才,带领祖国的数学科研,更上一层楼才是。

不料,待张筑生回国后,学校却把编写教材这样一个艰辛的基本任务交给了他。但张筑生并未拒绝,他深知,一套完整的基础课教材对未来的学子非常重要。

但在北大,历来都是只有科研成果,才是立身之本。而编写教材的工作,根本就不算入科研,费心费力不说,还没有什么回报,因此没人愿意干。

而张筑生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份工作,他呕心沥血,投入了5年的精力,放弃了自己能够出科研成果的大好时光,编写出了共3册《数学分析新讲》。

直到2000年,这套教材还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至今,也仍被众多学者、教师作为常备的数学参考书。

能为更多人提供指导帮助,这也是当初张筑生接下这个任务的初心所在,此刻,他所有的心血都变得意义非凡。

人生路漫长,有得必有失。

坚守本心,脚踏实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好自己,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

张筑生新编写的教材刚问世不久,他就被确诊了鼻咽癌,在所有人都在担心他的身体时,他担心的却是自己能不能继续做好教学工作。会不会影响给学生们讲课的质量。

1995年,也是张筑生抗癌的第4年,他被任命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不要说张筑生本就病痛缠身,但凡担任过奥数教练的人都知道,这件差事非常艰辛。

据当年奥赛世界冠军姚建刚回忆,奥赛出题是最难的,一个既要有新意,又要有难度,还要能分出学生的水平的题目,出来至少要一周的时间。而张筑生老师,每年都能拿出几十道新题。

而在这期间,张筑生又患了严重的结肠炎,癌变也逐渐转移到了他的肝脏。他就是在全身骨头痛,每天吃流食的状态下出题、培训、讲课。

就这样,张筑生带着半身的癌细胞,连续5年带领着一帮数学尖子生出征,从加拿大转战阿根廷,在70多个参赛国家中,为中国连续5次夺得第一名!

没错,拿了五个世界第一的同时,张筑生在医院里也拿了“放疗”第一名。尽管都豁出了性命,但在北大院里每年核对教师工作量的时候,张筑生竟然不达标。

因此,就连工作量考核,张筑生都还要靠领导的“特别照顾”才能顺利过关,更别提评职称了!原来,奥数竞赛教练也是一件不算科研成果,甚至还无法计入工作量的“苦差事”。

但张筑生从未抱怨,在他心中,一日为人师表,就该终生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是他的使命,与职称无关。他的心血铸成的不仅是学生们的荣誉,也是他自己的成就。

除了编写教材、奥数培训外,张筑生还为海淀区开设的“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8年,一开始,他分文不取,几年后才象征性的拿一点授课费。

对他来说,有无报酬,已经不再重要,多年来,在教学之路上,无论多么艰辛,他都甘之如饴,甚至是痛并快乐着。

因为到了后期,张筑生的病情加重,一天下来闹得他要去几十次厕所,为了不耽误授课,他提前一天禁食禁水,也要把每一堂课认真讲好。比起躺在床上痛苦,他更愿意在工作中享受快乐。

直到2002年,在一间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作为监考老师的张筑生,彻底地失去了方向感,重重地倒在地上,被学生们送进了医院。

虽然张筑生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评上与之能力水平相匹配的职称,但他却收获了桃李满天下。在他住院的最后时刻,他的一个个学生就像他的亲生儿女一样,守在他的床前。

那一刻,他的内心,圆满了。

择一事,终一生。

能够找到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事情,是幸事。努力成就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自我。

结语:

纵观张筑生这一生,从小脑部受损,身患残疾,后来又深陷癌症病痛的折磨。因此,他是非常不幸的。但这一路上他从未放弃自我,从未停止学习。

尽管艰辛、劳累,他却一生忠于教育事业,他不为名利,不争结果,心甘情愿奉献自己,为学生谋未来。他一步步完成了自己心中所愿,因此,他也是幸运的。

可见,坚持和热爱是一个人心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它会指引我们走向充满阳光的大路,它会坚定我们前行的步伐,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一直勇往直前!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段艰难的旅程。

愿我们面对困境时,能够坚守心中的那份热爱,听从内心的呼唤,用十二分的努力,打败每一个糟糕的日子,为活出最好的自己而坚持到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张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