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包治百病,对于很多女人而言,包包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为了能背上自己喜欢的名牌包包,有的人甚至不在乎降低生活质量。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98年女生,月入万把块,宝安租房住,因看中某大牌包包,节衣缩食两个多月,天天啃面包,她说这个包包是当季最流行的。

当然,凡事皆有意外,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钟情于包包。

譬如深漂10多年的少芬(化名),相比买名牌包的次数,都没有她买房的次数多。

01

少芬和她老公都是小镇做题家,从在城中村深漂到正式安家,如今40岁的他们,经手过三套房。

第一套房,是在老家县城,早年买入的,房价1000元左右,当时主要是想给家里的老人住。

第二套房,是在深圳宝安,2009年买的68平2居室,总价90万,三成首付,其中少芬公婆出了10万,每月还款3000多。这一年,他们刚有小孩,为了把小孩留在身边,于是他们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深圳,负责照看小孩。

虽然一家五口人住在两居室,但女儿还小,房子还是够住的。

直到2014年,他们迎来二胎,而且还是个双胞胎。一家五口人,扩大至一家七口人,房子显然不够住了。

于是,他们便有了置换大房子的念头,具体操作如下:

2015年卖掉老家县城的房子,然后卖掉手里的部分股票,再加上积蓄和抵押贷150万,最终350万首付在南山买了一套140平的学区房,总价1000万。

南山这套学区房,少芬一家已经入住7年了。7年时间,房价翻了不止一倍。而之前宝安的那套房子,则留给两位老人居住。

有人羡慕少芬一家买房早,价格很便宜。

但是,回忆起这十几年的房奴生活,少芬表示,自己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买过1000块的包包,她只不过是一个被时代进程驱赶的幸运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结合新闻来看这个买房的案例。

春节这两天,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

浙江台州的一位妈妈,在2013年时把女儿的2000块压岁钱存到银行,10年后,女儿拿着储存单去银行取钱。

在前往银行的路上,女儿采访金主妈妈,问她觉得大概会有多少利息。

这位妈妈颇为兴奋地说,存了这么多年,再怎么着也有1000块吧。

10年前的2000块,购买力可不亚于今天的一万。

结果你猜有多少?

2000块存了10年,连本带息顺利取出2476元。

就是说,2000块存了10年,利息只有476元。

怎么样?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是不是对80年代的“万元户”还历历在目?

03

要知道,“万元户”这个响当当的头衔,在80年代简直就是土豪的象征。

当时,人均月工资只有28元左右,而大米0.4元每斤、猪肉0.99元每斤、白菜0.02元每斤、牛肉面1毛钱一碗……

总之当时的一万块,可以买到很多很多东西。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义货币供应量不断攀升,万户元也只能成为历史的一个概念,地位直接从土豪贬为贫困群体,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通货膨胀就像温水煮青蛙,平时感受不大,拉长十年二十年就很可怕。

1990年,广义货币1.5万亿

1997年,广义货币9万亿

2009年,广义货币60万亿

2014年,广义货币123万亿

2022年,广义货币266万亿

按照M2数据的这个增长速度,未来十几二十年,牛肉面100元一斤,深圳房价100万一平都不是梦。

对抗通货膨胀最好的方式就是优质负债。

而普通人优质负债的最佳选择,就是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子。预备充裕的现金流,加足杠杆,在深圳买房。

为什么要在一线城市贷款买房?这就是逆向思维对抗通货膨胀。

因为不管印钞机掌握在谁手里,持续印钞就是货币的宿命。

普通人只有遵循这个游戏规则,坚定做空货币,保证自己现金流的安全,你就永立不败之地。

2023,将会是多年以后,人们后悔当时没在深圳买房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