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不走进太行山你不会知道,在莽莽八百里太行山的腹地还有一处水乡胜地,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这一处水乡叫做太行水乡,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北部。

水乡中段所在地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山村,它的名字叫做阳高村。

被誉为山西长治母亲河的浊漳河在进入山西平顺县境内后,澎湃激荡的水流切开一个个大小山峰,在峡谷间切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水路一路向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浊漳河俯瞰

在流经平顺阳高乡的地方,水流变缓,绕出了一个个的水湾。水湾的怀抱,拢住了一个个景色秀丽、古韵依依的古老村庄。阳高村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月,该村顺利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阳高村位于浊漳河北岸的半山腰处,鸟瞰村庄的布局,就像一个侧立的凤凰,头西尾东,仿佛随时欲振翅起飞,凤凰脚下就是和浊漳河近乎平行的省道河潞线S324。

阳高村在古代就是晋阳古道上的一个交通枢纽、文化中心。村子近水靠山,风光独秀,人文历史悠久。既有大山的壮美,又有水乡的柔美,还有神秘的原始社会人类遗址。

入选第五批国保的淳化寺

当然作为一个传统古村落,它更是以国保寺庙、明清民居、农耕文化遗存、军事寨堡等闻名遐迩。

走进阳高村,仿佛走进了一座沧桑的历史博物馆,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底蕴气息,是闪耀着的文明遗珠之光,是穿越千年的历史文脉遗响。

阳高村现有1965口人,是漳河岸边第一大村,乡政府驻地就在村中。它在抗战时期还曾经是平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胡哥一行出市区顺着省道S324一路蜿蜒向东行驶,很快就到达了阳高村。这里是一个来往晋豫之间的交通枢纽,来往两地的大货车或穿村而过,或停车歇脚,一派繁忙景象。

阳高村地处古晋阳大道的要冲,释道儒多元文化在此激荡相融,留下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而最让阳高村扬名国内的,就是村中的一座小小古庙——淳化寺。它凭着一座不到80平方米的佛殿,再加两座石经幢,就跻身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列。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淳化寺

而且年年都有学者和古建爱好者前来打卡。就在胡哥一行走访时,还看到五六个河南来的游客,支着三脚架,拿着摄像机在一个劲儿地拍摄。

村中古庙原有8座,包括淳化寺在内,还有回龙寺、白云圣母庙、歇马殿、观音堂、关帝庙、龙王庙等,如今观音堂、关帝庙现已不存,龙王庙仅剩倒座戏台。

而位列国保、名气最大的淳化寺也在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之后仅存下一座佛殿和两座经幢这三个瑰宝。

淳化寺转角铺作

隐身在村子中的淳化寺很亲民,没有围墙,不收门票,从喧嚣的公路边上,迈步进入阳高村,只需要步行五六十米,就可以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佛殿静静地伫立在半米高的台基上。

那挑角飞檐的古代建筑样式,和四周的新式民居迥然有别,仿佛一位睿智沉稳的老人,坐看风起云涌,静观世事更迭。

眼前的淳化寺坐北朝南,面宽三间,平面方形,占地面积不大,仅有79平方米。建筑形制为单檐歇山顶,布筒板瓦屋面。明间(三开间的正中间)前后辟板门,南面两稍间设直棂窗,北面正中另起门框样式,门上有檐,仿佛小小抱厦一般。从这一点来看,仅存的这座佛殿,原来应该是一座过殿,并非主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淳化寺内部梁架结构

据资料记载: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初名龙门禅院。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年)因寺院倒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改为今名,历代皆有增建与修葺的记录。

现寺院已毁,全貌不得而知,仅存正殿―座,专家根据建筑样式、梁架结构等定为金代遗构。

大殿内部空荡荡的,原有的佛像早已损毁。角落里放着一个石鼓,没有文字,不知道做什么用的,据说是唐代的。抬头能看到简洁规整的梁架结构,没有天花板遮挡,这种做法在古建上叫做彻上露明造。

淳化寺内部梁架结构

对古建感兴趣的游客们往往对这些梁架结构很感兴趣,像那两根硕大的大梁,两端直接搭坐在前后檐柱柱头上(进深六椽),这样简单直接的建造法还是比较少见的。

大殿前五米左右对称竖立有两座漂亮的石经幢,建造年代很明确。一座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一座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

它们形制类似,高约3米多,基座为须弥式圆形,四周浮雕仰覆莲花瓣,图案清晰,刻工精良;幢身为八角形,刻有经文,分别是“尊胜陀罗尼经”和“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工精细,字迹规整;幢顶仅剩莲花座,宝顶缺失。

东侧的经幢

这两座经幢被护栏围起来保护,像是两个护卫在陪伴着那个睿智的老人,原有的纪念、祈愿、烘托寺庙肃穆神秘气息、宗教意境的意义已然无存。

淳化寺佛殿没有留下建造题记,仅在西墙、北墙上嵌有三方石碣,留下了维修记录和一位名人的两篇诗词。

绝大多数的来访者都是对这座佛殿建筑感兴趣,偶有关注这块诗文石碣的,也仅限于知道这两篇诗文的作者是个县令,写的是两篇游记诗而已。

记载县令李晏的诗文石碣

其实,这两首诗不仅可以佐证淳化寺的古老,它的作者更是在其后的仕途中青云直上,位极人臣,为人、为文、为政都有极高的声誉。

这块刻有诗文的石碣就嵌在北墙根部,长120厘米,高48厘米,碑面用框线分割成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右侧较小的框内是修葺淳化寺法堂的缘由,左侧较大的框内就是信息含量非常大的两首诗文。摘录如下:

游龙门山寺,宋家庄阻雨,凌晨至羊羔,喜晴书
路中即事
闻说龙门好,鞭羸岂惮行。
岩高飞鸟倦,路转好峰迎。
溪石那只数,山花不得名。
春风如有意,为我作新晴。
大定己丑三月晦日 邑令李晏致美题
游龙门寺回投宿淳化寺
精蓝三日饱溪毛,俗累纷纷觉可逃。
探水寻源通月冷,披榛得路接云高。
山围故垒怀前古,河转孤岩激怒涛。
回首烟霞应笑我,人间官职信徒劳。
大定己丑孟夏改朔 邑令李晏致美题
住持广妙立石 匠人王才刊

这两首诗透露了很多信息,比如,现在的阳高村,在金代大定年间叫做羊羔村。村名叫做羊羔,是不是很有趣?

还有,作者是当时的县令李晏。这个县令可不是平顺县令,而是黎城县令,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平顺县,阳高村归黎城县管辖。

时间再经过360年,到了明嘉靖八年(1529),官府平息了青羊山陈卿起义后,析黎城县五里、潞城县十六里、壶关县十里共三十一里设置了平顺县。从那时候起,阳高村才归属了平顺。

李晏(1123—1197),字致美,自号游仙野人,泽州高平人。19岁中进士,历仕金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四朝,尤得世宗完颜雍的信任。

李晏曾任翰林学士承旨、西京副留守、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要职,是大定、明昌时期的士林领袖与经学权威,在儒士中有极高声望,死后谥文简。

由于在世时位高权重,李晏生活的村庄在其后被称作“宰李村”,也就是说,村民认为他做官做到了宰相一级,与有荣焉。

从他的经历来看,李晏在黎城当县令游览淳化寺时已经46岁了(大定九年为公元1169年),还在感慨“回首烟霞应笑我,人间官职信徒劳”,哪里能想到其后得到金世宗的赏识,仕途一路青云直上?堪称大器晚成。

这个千年的古山村,除了有这么一座国保建筑外,还有许多的明清老宅值得欣赏,请根据胡哥的脚步,继续下一篇走访吧。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