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暴虐传说延续了千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令人对其深恶痛绝,甚至仇恨那个时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修长城从来不是原罪,“逐胡人,修长城”在当时一直是值得赞扬的,而大多数掌权者也都会鼓励去修长城,但为什么唯独到秦朝,就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仇恨呢?
原因很复杂,在当时秦刚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乱的年代,百姓们还没来得及和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得被拉去充当壮丁做苦力,不仅长城要修,北逐匈奴、南征北越、修秦宫、废王道、酷刑法等综合原因造成了民间不堪重负,百姓们纷纷表示压力山大。
而秦始皇也不是没有想过,派一支武装力量灭掉匈奴,可问题在于,匈奴向来以水草而居。秦始皇曾派蒙恬大将军带领三十万武装力量北击匈奴,身经百战的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匈奴也被打到了老家,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秦军失了优势,缺少后勤补给形势不清,就只能作罢。
秦始皇修长城的做法,是典型的“罪在当代,功过千秋”。他在北方诸国的基础上,修建了一个更长更坚固的长城,防御北方,抵御匈奴,被后世称为“世界八大奇迹”。
在当时修长城可不简单,秦始皇征用百万劳动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时五年就修好了秦长城,秦长城总长度为22000千米、高五米,总体积一亿四千万立方千米、没有先进的劳动工具、仅仅靠人力来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可谓是难如登天,但在秦始皇的铁腕治理之下,还是完成了,但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换算成现在的货币,高达六千多亿元,秦朝当时抵御匈奴的决心可见不一般,秦朝的国力也可见不一般。
秦朝以前有长城,但秦朝以后的却是更长的长城,它将中国连在一起,不再受外敌匈奴侵略,不再战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时的付出才造就了后来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