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毫泼墨写人生

——走近艺术家宋海君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一”国际劳动节,正值春暖花开、树木吐蕾扬花的宜人季节。我们利用三天的假日,驱车近千里来到了位于内蒙河套平原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采访了艺术家宋海君先生。

我们见面后,如同久别的亲人一样,感到格外亲切。向宋海君先生说明我们的来意后,便开始聊了起来。这时宋海君先生显得非常激动。我们问到他的过去和几十年来的艺术生涯,他便开始慢慢讲述起来。

一、我的启蒙老师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干部家庭,母亲在县印刷厂工作。我兄弟姐妹五人,我从读小学时就十分酷爱书法绘画。父亲发现我的爱好后,利用自己书画优势特长,手把手的教我绘画,写毛笔字。经常买些相关书籍送给我,讲一些实用的技巧。父亲的引导和培养,为我今后的成长叩开了艺术之门。时间到了“文革”期间,我的父亲被关进了“牛棚”,并停发了工资。这些都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困难,也失去了父亲对我教诲的机会。讲到这里,他眼眶里溢满了泪水。我们问他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你的创作是否受到干扰和影响。宋海君先生抬起头来坚定地说,虽然身在逆境中,但我始终没有向困难低头。母亲没有多余的钱买纸张笔墨,我就和伙伴上山采野果(沙棘),换些零钱用来购买绘画笔墨,母亲还从厂里捡些废弃纸张带回家供我使用 。

在寒假的日子里,我把平时省下来的钱分别报班参加了县里三位绘画老师段效,张春茂,王意和开设的画班。在画班的时间里,我倍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每天起早贪黑练习绘画。从素描学起,从简单的点、线、面学起,在比例和分割之间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大小,在物体的特征和基本形状上把握绘画的要点,明白物体结构,掌握透视原理,在宣纸上,在分明的黑白之间用笔淡淡描绘梦与世界;在画室里,在单调的黑白之间用心慢慢勾勒诗与远方;在梦境里,在寂寞

的黑白之间用情细细品味初心与憧憬……

宋海君先生儿时住过的大杂院布满了他写生的足迹,田间地头上忙碌着他临摹的影子,麒麟山鸳鸯河的风景跃然在他的画架上,家里土墙上挂满了他速写的作品,兄弟姐妹邻居成为他素描的对象……几年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走近解放军大熔炉

1981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空军第一试验训练基地服役。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领导根据我的特长把我分配到基地宣传科电影队,主要工作就是绘制电影宣传画、放映电影。几年下来因为我工作成绩突出,连续被部队评为优秀放影员。1983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成长增加了信心和干劲。在同年全军举办的大型幻灯汇演上,我的绘画作品《警钟》一举获得了全军二等奖的好成绩,部队领导对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在《空军报》予以报道。1984年部队选送我去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深造,受教于刘大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杨林桂(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等教授门下。

在大学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我继续认真学习素描写生、水墨丹青还有油画。课堂上画各种各样石膏模型,石膏头像,还有人体素描等。课堂外随老师到圆明园、香山等风景区画写生、画国画、画油画。大课堂小练习未曾落下一节。那时候正值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笔力刚劲,鹏程万里,笔墨潇洒,神采奕奕之际。我的画中有翱翔蓝天的雄鹰,有风驰电掣的骏马,有英姿勃发的雄鸡,有生机勃勃的绿竹,有生命顽强的红柳;有闻名遐迩的圆明园石头,有霜叶丹红的香山枫叶,有生动鲜活的校园人物,有聚精会神的授课教授,更有我画中处处可见生命最美好的模样!在校学习期间,我曾举办过大型画展,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在校刊上予以介绍。我学习结束回到部队后,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向部队领导进行了学习汇报,得到了部队基地官兵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解放军报、空军报多次刊登过我的事迹。1981年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河北省美术家协会、河北省书法家协会。1987年我被甘肃省美术家协、兰州市红柳画社吸收为会员和常务理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我的事业永无休止符

1989年我转业回到地方工作,继续从事着美术教育工作,业余时间还是绘画和撰写书法。时光一晃就是十余年,现在我依然坚持着我的初心,为社会增彩,为群众谋福祉。每逢春节,我都要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撰写春联,分文不取,只为性情。“本出篆书,波磔新奇。蚕头雁尾,雁不双飞。掠画逆行,折角另提。也可暗过,方行篆意。因字立形,气韵生辉。”隶书笔画收缩,纵向笔势强化,横向雄阔严整,舒展灵动,其字体圆润秀丽,体态绰约。字如其人,意志坚定,胸怀坦荡。

八十年代初我开始发表作品。四十多年来,二百七十多条(幅)作品相继出炉,其中反映生态环境内容的二十多幅作品分别被《空军报》,《解放军报》予以发表。并于2021年党的100周年纪念日之际,被中华国礼艺术官方特邀为艺术家,并出版发行了宋海君“美术作品集”。1989年分别在内蒙古呼市,乌拉特前旗开办了《翰墨苑画室》。一心传承绘画书法艺术,为社会培育专业人才,其中翟彦语等十多名学生分别考入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公益事业。2017年,内蒙古前旗人民消费者协会贫困儿童工意费用免费捐赠两万元书画,被前旗东奥大酒店评为优秀书画家。2018年我在第十八届中国世纪大采风年度人物总结表彰大会暨CCTV电视人物颁奖盛典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德艺双馨艺术家”。2019年获得甘肃省金牌书画一等奖,传世书画家美术作品二等奖,数幅作品获得不同等级的奖项。

四、艺术生涯永远在路上

采访快结束时,我们问宋海君先生,你经过几十年来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成绩面前,以后有什么计划时,他掰着指头和我们谈了起来。

我虽然已进入花甲之年,但还是闲不下来,学会在水墨丹青中修身养性。在春天里看百花齐放,在秋天里看明月皓空,在夏日里听凉风习习,在冬天里看白雪皑皑。一年四季,泼墨山水,妙手丹青。每天与宣纸、毛笔、墨水等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绘出了我的七彩人生。外出旅游,携妻女老小回老家探亲,每一处驿站都有风景。在我的画里,处处可以看见悠闲自得的神仙模样: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耕田图;有“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牧童放牛图;有“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葵花向阳图;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图。有贴近百姓生活,线条柔美,风格清闲的农家小院,院里摆放的各种农具,农具旁边有一只小狗慵懒地卧着;喜庆的贺寿图更加朴实,大筐子里有水灵灵的桃子,有成熟的南瓜,还有晶莹剔透的葡萄;也有美猴王偷桃子的画图……每一幅图都是悠然自得,贻情养性,不仅是对生活的态度,更是对创作生命最好的诠释方式。

采访临近尾声时,宋海君先生带领我们走近了他的工作室:一幅幅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目不暇接。四面墙壁上,鸟语花香、水牛耕作、鸡犬鸣叫的情景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做五万多字的工作报告,秀丽的四厘米隶书笔体永远定格在长四米宽两米的宣纸上。表达了宋海君先生对领袖的无限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漫漫长路,沉心前行。在当前开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中,宋海君先生计划结合活动内容,创作出更加具有时代感和使命感的作品来。

撰稿:宋海玲宋海梅

审稿:侯福

2023年5月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