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真实的战场是非常残酷的,子弹横天,炮弹铺天盖地,根本没有躲避的意思,因为必须保证持续的火力供应。这种状态下,伤亡会变得非常大。而每当取得进攻优势,大军就会冲锋,敌人这时候就会架起机枪。当弹药充足时,收割能力面目全非,攻击者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想要保住元气,就必须要赢,还要抓住最好的时机出击。一般来说,战场上没有掩体可谈。基本上,他们自己挖坑,挖战壕躲在里面,靠战壕当掩体打仗,但是对于机枪手来说,半个身子躲在战壕里战斗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办法瞄准敌人,而且射击像这无异于浪费子弹。

为此,机枪手会选择在特定点展开,然后与机枪处于同一水平,这样效率最高,但安全性难以保证。在战场上,敌人也知道机枪是核心火力,所以才会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攻击。他们往往比普通士兵更容易死亡。二战期间发生的各种案例都证实了这一点。地堡状态下,战友的遗骸能不能用来挡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退役的97岁老兵含泪说出真相。1937年南口战役中,机枪手贾善铭跟随部队向日军发起进攻,但对方火力过于猛烈,未能形成有效压制。很快部队就处于劣势,身边的战友也慢慢牺牲,这种状态下的贾山明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继续控制着机枪扫射。

为了确保自身安全,他在身边筑起了战友的残骸作为掩护,然后继续战斗,但后来还是中弹身受重伤,也因为受限治疗条件,贾山明的伤无法完全治愈,所以部队让他退役。回国后,贾山明一直对用战友的身体挡子弹十分愧疚。他认为不应该这样做。

毕竟死了才是最重要的。按照正常流程,他们应该被解决,而不是被重复使用。为此,贾山明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中,即使有人开导他,他也无法自拔。为了弥补自己的愧疚,贾山明几乎每年都给这些战友扫墓,直到他97岁高龄。按照他的观念,这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赎罪”。所以,老手们认为,在实战中不推荐使用这一招保命,哪怕事关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