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二季度经济的第一份成绩单出炉,4月PMI为49.2%,再度回落至荣枯线之下。本次数据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制造业需求快速下降;二是非制造业PMI仍保持高增长,增速有所回落;三是价格指标回落,经济增长仍较为疲弱。仅从4月PMI这个单月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的恢复是有喜有忧,但基本符合428政治局会议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内生动力不足。根本的问题仍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如何扩大内需。当下对中国经济的“通缩”讨论非常多。从教科书定义来说,中国经济确实没有进入通缩,不断高增的M2,社融数据也表现非常好,仅仅是物价指标持续下降并不能说明问题。但不论是否认同“通缩”表述,都同意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供给过剩而内需不足,行业内卷不断加深,价格下降会很明显。单月数据虽然不能说明复苏停滞,但由此表现出的内需不足问题一定要更加重视。

文/刘司亮

01

制造业PMI下滑至荣枯线下,需求不足是主因

4月PMI指标超预期回落到临界点下,生产端仍有支撑,需求端成为主要拖累,内需问题逐步显现。4月制造业PMI指标为49.2%(-2.7%),供需两端较3月相比都有明显降幅,但生产端还在荣枯线上,仍有支撑,但需求端降幅更快,已经跌落至临界点下。4月生产指数50.2%(-4.4%),而新订单指数为48.8%(-4.8%)。经济复苏分化明显,从具体行业来看,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产需两端仍在临界点上,而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产需两端均在临界点下。

外需仍在下降过程。4月新出口订单为47.6%(-2.8%),回落至收缩区间。今年外需不足的情况我们的观点没有改变,3月大超预期的出口数据后续的支撑性有待考证。3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8%,主要出口国家为东盟、俄罗斯,再加上3月中国大陆对香港出口同比增长20%,这三者基本包含了3月出口数据的70%。与之相对应的出口产品也主要是机电产品和服装、塑料制品、箱包以及鞋靴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此同时汽车、钢铁和船舶出口贡献度也较大。可以说3月出口大增的情况主要是三点,一是前期积压订单的释放,二是中国转口贸易增加,三是我国积极拓展与东盟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这些国家也是RECP主要成员国。这些因素对我国后续出口支撑力度是有待考察的。虽然我们不能把视线只盯在欧美,但中国在欧美的出口确实在下降,而欧美在全球需求中几乎占据一半,在高通胀的压力下,需求不足是确定的,这导致中国出口的短期压力仍然较大。四月出口数据可能因为去年低基数因素,仍然会有较好表现,但不宜过度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非制造业PMI延续高增长,
基建和线下消费共同支撑

非制造业PMI在4月仍延续高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这主要是居民强劲的线下消费需求和基建发力共同支撑。4月非制造业PMI为56.4%(-1.8%),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高景气区间。这基本表现出来了中国经济恢复的因素,居民线下消费和出行游玩的需求仍在释放,仅从一直爆火的“淄博烧烤”和五一出行的巨大人流量就可以看出。服务业指标延续高增长,4月服务业PMI为55.1%,(-1.8%),连续三个月保持高增长。从具体行业来看,与线下消费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住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均位于高景气区间,线上消费关联度较高的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也是处在高景气区间。

消费的恢复一是源于之前疫情压抑需求的释放,二是居民收入的自然增长。但这两点并不能支撑中国经济长期恢复,需求释放总有过去的时候,而居民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增长,3月16—24岁的失业率高达19.6%,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止2022年底全国负债人数达7.8亿人,人均负债20多万元,可以看到稳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有多大。消费的恢复既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一面,也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分配问题的展现。

基建仍是推动经济恢复的重要抓手。4月建筑业PMI为63.9%(-1.7%),虽然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高景气区间。基建一直是我国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手段,虽然学界认为基建对经济增长刺激作用越来越受限,对此争议也较多,但目前还没有其他手段可以替代。从年初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合计发行约1.5万亿元,发行比例在四成左右,发行进度基本和2022年同期持平,政策性金融债发行3000多亿元。目前来看,基建仍会托底经济发展。

03

价格指标回落和大中小型企业指标下降
仍指向内需问题

两大价格指标快速回落,大中小型企业的PMI均回落至荣枯线之下,这都指向内需不足的问题。4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为46.4%(-4.5%),出厂价格为44.9%(-3.7%),价格剪刀差也在缩小,4月为1.5%(-0.7%)。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为49.3%(-4.3%)、中型企业PMI为49.2%(-1.1%)、小型企业PMI为49.0%(-1.4%)均位于收缩区间。这指标都表明了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预计4月的CPI和PPI指标也会延续下降趋势。原材料库存指标也在下降,而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并未大幅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国际原材料价格有所下跌持观望态度,也可能是部分企业主动去库存以缓解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启动内需相关政策需抓紧出台

从四月的PMI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仍在弱复苏的过程,虽然单月指标下滑至收缩区间,但也不宜过去解读。首先PMI指标是个环比数据,3月经济恢复情况较好,4月数据下滑有一定的基数原因;其次,从线下消费出行和文娱活动以及基建情况来看,仍然延续复苏趋势,且景气度较高;最后,内需和外需的下降对中国经济复苏制约较大,但短期我们可用的牌还有很多,需要珍惜这个窗口期抓紧出台启动内需的相关政策,既要有短期的拖地刺激也要有长期的改革措施。

房地产对内需的拖累也较多,3月销售小阳春,但到了4月新房销售增速就有所下降,主要是依靠高能城市的二手房进行维持。4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40多万平米,位于于近年同期次低,高于2022年同期,但相比2019-2021年大幅降低。4月18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面积接近2019年同期,是近几年的高点。房地产市场的企稳恢复符合我们在四季度的预期,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销售回暖,但其他城市仍会延续下跌趋势,结构性分化复苏。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居民加杠杆的难度也较大。在负债率居高不下,收入增长预期不明朗,以及房地产分化严重的时期,房地产最好的情况是不拖累经济复苏,房地产投资能在2023年整体保持正增长或零增长即可。这就很难再通过房地产来刺激内需。

我们一再强调,仅从当前政策角度来看,启动内需缺乏第一推动力,助推经济增长还没有出现能像20多年前通过房地产和外向型出口双轮驱动的新增长引擎。

在未来是否可以用中国版的MMT作为第一推动力,我们会出详细的文章进行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