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制定如下。

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强基计划于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启动。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是教育部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探索,也是一门依托传统基础学科建设的新型交叉学科。古文字学研究以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为基础,涉及文学文化、哲学思想、历史考古等多方面研究,对中国传统文明溯源、中国文化与学术话语的深层构建、文化精神当代传承、文化事业建设与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瞄准这一目标,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强基计划拟以古文字学为核心,以语言学、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数字科学等为支撑,采用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机制,培养服务国家新时期文化建设战略需求、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学者与文化事业建设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南开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强基计划依托于自身历史悠久的中文学科展开建设。这一学科始于1923年。近百年办学历史中,经前辈学者不断努力,其教学与研究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后涌现出李何林、朱维之、邢公畹、王达津、叶嘉莹、罗宗强、陈洪等著名学者。其中,邢公畹先生开创的汉藏语历史研究的语义学比较法,引领着中国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叶嘉莹先生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成为一种解诗的新范式,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与当代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罗宗强先生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独辟蹊径,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研究视角,在海内外影响深远。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文学研究的原始创新、发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发展迅速,始终处于全国高校前列,获得多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项目。1994年,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首批入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2001、2003年两次被评为优秀基地。2003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评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入选天津市品牌专业。2000年,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南开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7年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综合实力在前四轮教育部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位列第七、第六、第十和A-(第九)。2021年,又连续入选国家“拔尖计划2.0”与“强基计划”。这些都说明了南开大学中文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厚实力。

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在校生1095人,其中:本科生612人;硕士生329人;博士生154人。

2.师资队伍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27人。拥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青年项目)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跨世纪人才2人,新世纪人才8人,教育部中文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团队1个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有着强大的教学、科研平台支撑。下设1个研究院、2个研究所、9个研究中心、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天津市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天津市基地及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出版学术期刊3种(《南开语言学刊》、《文学与文化》、《南开诗学》)。

近五年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师获得多项重要奖项: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中,获六项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青年成果奖1项;在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天津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奖中获18项奖励,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此外,叶嘉莹先生入选感动中国 2020 年度人物,还获得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孙昌武教授的《中国佛教文化史》和查洪德教授的《元代诗学通论》荣获2020年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王志耕教授的《俄罗斯民族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对话理论》及曾晓渝教授的《汉语近代官话方言接触演变个案研究》选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7年7月,秦鹏博士获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25届年会“青年学者奖(YSA)”。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 培养目标

立足南开大学办学定位,始终坚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南开大学‘公能’素质教育传统,以具备‘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为教育总目标,以服务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母语及母语文学为基本内涵、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探索,造就一批能够发扬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兼具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家国情怀与世界胸襟、学术才华与文化自信、理论根基与实操能力,志在以出类拔萃的专业才能和综合素质服务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中国语言文学尖端学者与文化事业建设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能够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开创人文科学的中国学派、中国话语、中国范式做出积极贡献。

2. 本科阶段的培养要求:

(1)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服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战略需求的学生。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

(2)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

(3)具备广博和扎实的古文字学与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4)以学术为志业,能够对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具备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能力。能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解决人文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

(5)具有国际视野和协调能力。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3. 研究生阶段培养要求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认同和坚定的自信,并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高度的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感,能够将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家国情怀与世界胸襟统一于人格发展与职业生涯之中,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学术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2)以学术为志业,积极参与学术问题的发现、探索和研究,在古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及文化等相关方面拥有深厚的知识根基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掌握开展本领域研究工作的现代技术工具和手段,且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开展创造性的学术研究。

(3)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和动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原始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发现关乎国家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开展自主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4)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与国际一流大学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的能力,能在深刻理解文化差异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造。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在广泛吸纳世界学术文化的多元养分的同时,形成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素质和能力。

4学制年限与本硕博衔接方法(1)学制年限

汉语言文学“强基班”采取“4+5”的九年制培养模式。

本科生阶段学生需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方可毕业。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本科阶段的毕业学分为145学分(公共必修课41学分,专业必修课59学分,强基模块课程10学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文字学)本科培养方案参见附件一),修习年限为4年。

研究生阶段:按照学校和学院直攻博的相关规定进行培养,可选择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等各二级学科进行专业修习,修业年限为5年。

硕士阶段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4学分)。本阶段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博士阶段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13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本阶段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强基班”学生完成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各二级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和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2)本硕博衔接方案

强基班学生采取小班制、导师制进行培养,考虑修业年限较长,学生的可塑性与变动性较大,在培养过程中,拟按照一定的时间节点,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阶段性考核、未触发本文件规定的退出条款的“强基班”学生均可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本科阶段,将在第四学期进行首次考核,考核主要根据个人的专业兴趣和意愿以及学业成绩进行。个人专业学习意愿不强或综合学分绩3.0以下的同学退出该强基班,编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平行班进行培养。第六学期末进行二次考核。未通过考核者,转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平行班学习。通过考核者,根据强基计划相关规定,纳入当年度保送计划,在研究生阶段将按照学校和学院直攻博的相关规定进行培养。此外,在不影响本科阶段学习的情况下,通过考核的本科学生从第7学期开始,可按照个人专业兴趣,随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各专业的硕士班听课、学习。本科阶段所修硕士课程成绩达到80分以上、研究生阶段继续在南开大学学习的“强基班”学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免修相应课程。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可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鼓励学生优先选择古文字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等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专业学习。在硕士研究生修习的第4学期末,将举行学业考核。考核未通过者,转为学术硕士,按学硕方式继续培养;专业可保持不变,或在本人申请、学院批准且导师同意接收的情况下,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凡触发以下退出条款的“强基班”学生,强制退出“强基班”培养计划。

3)退出条款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强基计划班”(以下简称“强基班”)班采用动态管理机制。凡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出现下列任一情形者,强制退出“强基班”学习:

1. 违反党纪、国法;违反校规、校纪;

2. 不具备未来学术领军人物潜质、缺乏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具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本条件;

2.1 通识必修课、大类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考试不及格;

2.2 平均学分绩在80分以下;

2.3 不适宜在本专业学习的其它情况;

退出“强基班”的本科阶段学生,可转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平行班就读。

硕博连读阶段的“强基计划”学生一旦触发退出条款,即退出硕博连读培养机制;专业可保持不变,或在本人申请、学院批准且导师同意接收的情况下,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在硕士阶段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如已经达到硕士修业年限,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硕士学位;未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者,作肄业处理。

如因违法、违纪退出,将视情节轻重根据《南开大学学则》规定对学生进行相应处理。

(4)补充选拔方式

在本科“强基班”出现缺额的情况下,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分绩排名前10%)和中文“伯苓班”的同学中择优选拔。

选拔程序为:

1. 学生提交申请材料;

2. 院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3. 最终确定入选“强基班”的学生。.

四、培养方式

根据《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教育部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9〕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9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3号)、《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精神,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强基班”的建设将围绕导师制、书院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跨学科(文理融合)的教育理念展开。

强调大师引领,全面实行导师制。在大学一年级,学院将为“强基班”选派5名来自语言学、古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的导师,负责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专业问题,在未来专业选择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性建议。从大学第3学期开始,每位强基计划班学生自主选择一位专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

创新学习方式,探索书院制培养方式。在南开大学已经全面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开展小班化教学,与“拔尖计划”2.0学生采用同类型培养方式,强化互动式、讨论式课堂教学。以夯实专业基础、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审辩式思维、提高论文写作能力为核心,充分利用南开大学基于互联网的智慧书院开展新形态教学探索,通过上述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实现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初衷,培养一批能够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后备人才。

立足学科前沿,强调文理工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1)“强基班”学生在中文系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中自主选择一位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在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制定具有个性化的读书计划,提供科研经费,开展项目式研究性学习。项目应在该学生三年级的第四学期的6月份结项,由指导教师出具评语,文学院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项目验收。(2)开设相应人文数字研究课程与实验项目,推动学生文理交叉能力提升。

全面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强基班”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组织入选计划的同学在二年级赴海内外一流大学短期交流;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海外长期交流学习。

五、课程设置

根据南开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规定,试行学分制授课。本科生需要完成校通识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同时选修课规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研究生阶段在各专业导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并完成课程学习。(本科阶段培养方案详见附件一)

1专业核心课程:

语言学概论、古文字学基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现代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大学写作、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创新研究与训练等课程。

2古文字学模块课程:

文字学、文献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先秦文献经典研习、古文字学经典论著导读、出土文献研读、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藏语概论、实验语音学等。

3. 特色课程

中国文学思想史、计算语言学、Python编程、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与人文科学、语言文学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如何准备强基计划测试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各校强基计划在考法上十分灵活,考查内容与考试题型上也十分多变。在复习时间十分紧张的现在,考生应该如何分配时间,在不影响高考复习的情况下也为强基计划做好准备呢?

由于强基计划不仅考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就要对准备内容进行分类:

第一,准备知识和素质,课内知识应对笔试,个人素质应对面试,课内知识和个人素质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果,考核是在高考以后,同学们做题的手感还在,因此只要保持住常态水平就好。

第二,准备题型和思维,强基计划笔试题型不同于高考,笔试和面试都更注重思维的考察,面试还需讲求一定的技巧,所以在这部分临近考试前完全可以进行突击性短期准备。

第三,时政与常识不可少,强基计划考试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考点灵活,尤其是面试常常涉及时政热点与各类常识。各种常识属于长期积累的反映,但时政热点就要靠短期积极了解准备。

第四,联系鸡蛋强基综评,购买往年各院校复试资料汇总,以及面试辅导视频,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考生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