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中国旅游热点区域迎来送往,网红城市更是人潮涌动。

凭借烧烤出圈后,淄博成为此次假期的顶流,酒店景点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00%。广东江门则在电视剧《狂飙》之后一路走红。凭借剧集里呈现的骑楼群、猪脚面和广府文化,五一假期的旅游订单量比上年同期暴增472%。去广西柳州吃碗螺蛳粉,去海南万宁欣赏椰林海风避开三亚人潮,

网络时代,一部影视剧、一个短视频、一个热搜话题就给这些小城带来出圈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似依赖流量,实际上这些城市大都厚积薄发,热门场景正以点带面激活当地大大小小的产业。还是以淄博为例,在城市名片打响后,淄博的楼市也坚挺起来,2023年1月1日-4月16日的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75%和77%。烧烤产业链下的小饼、烧烤炉、小串原料、小葱、调料等一系列标配,更是迎来了用量增长高峰。周边各类消费场所的生意也红火起来。

“网红”标签似乎与可持续性天然相悖,这也是各界对那些凭借特色消费一炮而红的城市产生的担忧。

其实,不论是一袋螺蛳粉,一串烧烤还是一碗广东糖水,当地政府着力推动的,不是有限的商品或者单一的消费,而是当地的政府效率、人文优势和营商环境等;不是只求昙花一现,而是要借力谋求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

分析认为,在当前中国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竞争力一方面体现在供给侧也就是制造产业端,另一方面则体现于需求侧也就是消费者市场端。对于三四线城市,更适合在需求侧消费市场端打造差异化的特色和竞争力,激活当地的整体社会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 沈晗耀

中国工商银行和瞭望智库稍早前发布《“百城、千街、万店”消费指数报告》,其中的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三四线城市在多个指数上延续向好势头。上半年居民消费健康总指数前20强城市中,三四线城市占据14席,占比较上年同期明显提升。

相比之下,一线及部分新一线城市的多个消费指数排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在多个消费指数上排名下滑,不过下滑幅度有限,个别分维度指标仍表现稳定,整体韧性仍然较强。

对于一二线重点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正成为它们的新赛道。多年来稳居内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的上海,从2月就开始启动了贯穿全年的促消费活动安排。五一前夕,“浦东新区国际消费中心全球推介大会”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政策以及相关的重点配套项目规划,以八大行动支撑四个千亿级目标。北京此前宣布,实施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品牌矩阵培育、文旅消费潜力释放等十大专项行动;重庆计划建成2个世界级商圈、10个高品质商圈、100个特色名街名镇和若干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集聚区;不久前,广州印发了中国首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题规划,打造世界级消费功能核心承载区。

业内分析指出,5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了支撑内部、外接国际的促消费大网。在各自升级发展的同时,对城市群的辐射作用也较为明显。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微

眼下,通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推动当地消费升级,已然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目标,武汉、深圳、杭州、成都和南京等城市正在积极争取创建。

在以税率低、易退税、出入境便利等政策提升消费吸引力的同时,各大城市要落实消费依然面临挑战。分析指出,必须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广中国品牌,发展特色产业,从而提升国内外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五一假期之际,各地的夜市地摊也红火起来。2023年以来,中国各地纷纷启动地摊经济,夜市登场,成为五一甚至全年系列文旅活动的重头戏。

上海最大的露天夜市泗泾夜市人满为患,此外,长宁、虹口等中心城区也相继开设了夜市。6月3日即将启动的“上海夜生活节”,还将推出一批潮流街区夜生活新场景。北京市政府日前也决定,2023年要开辟大约5条深夜食堂特色街区,周围的市民也都期待延长夜间餐饮时间。

自从2022年11月《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施行以来,还有多个城市开放了设摊经营、商业外摆政策,很多省市陆续放开了地摊经济政策。比如江苏无锡市明确支持“外摆位”、支持打造“夜市经济”;昆明市适度允许商业外摆、打造规模化特色夜市街区。在长沙,更是形成了夜宵、夜演、夜景、夜购、和夜宿五大业态。2022年长沙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重达到 60%左右。

分析指出,长沙夜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将餐饮、购物为主的传统夜市,拓展为旅游、文体、展览等相融合的夜间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提供了更加多元和有品质的消费环境。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 杨继瑞

作为一种新型文旅业态,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和娱乐等众多业态,拉长了文旅产业链条,增强了城市的软实力,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当下,夜间经济、地摊经济也被认为是撬动消费的有力杠杆。一方面,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为这一经济形态提供了土壤。中国商务部的调研报告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营业额的一半;在旅游消费方面,夜间至少是白天的3倍。另一方面,一系列政策也有力推动了夜间经济发展。

可以说,夜市消费直观上贡献了烟火气,而这股烟火气带来的就业机会也尤为重要。

夜市场景下的地摊经济,本质上是零工经济、个体经济。而个体经济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的毛细血管,是市场的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其中,经营成本较低的户外地摊形式,启动资金少、管理成本低,具有更突出的灵活性。

中国就业市场压力不减,3月份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更上升至19.6%的历史次高水平。人社部近日提出了四条实现就业任务的路径,其中包括全力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聚焦劳动者创业需求,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加快零工市场建设,加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