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离开故乡,被称为告别,要走了,而离开人世也被称为告别,要走了。同样是走,意义不太一样。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有些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故乡,到别处生活,起码人还活着,要是离开人世,就是死了。可是,在古代消息不通的时候,人们非常重视离别,以为离别之后就有可能一辈子再也不见面。于是,就有了“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了“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长亭短亭,都是为了送别的需要而出现在诗词中。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只要离开了,就可能再也不见,相当于那人已经音信全无,甚至已经死了。有书生进京赶考,几年不回家,家里人根本不知道他到了哪里。甚至书生考不中,上吊自尽了,家里还不知道。于是,离别就成了古人反复吟咏的场面,成了多情人挂念的场面,也成了伤心的场面。

古人说,世界上最让人伤心的就是“生离死别”。没几个人像李清照写的诗那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大多数都是凡人,没有什么超乎世俗之上的思想。他们大多惧怕离别,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都让人牵肠挂肚,伤心无限。离别了故乡,生活在别处,就相当于和故乡的人断了来往,也断绝了故乡的各种关系,其实就相当于音信全无了。不能和乡亲们整天见面了,也就在一定意义上“死”了,虽然死的是人际关系,而不是人,但在乡亲们的意识里,已经相当于“死”掉了。人活着,就有关系,有关系就证明活着。有人说,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那意思就是,你已经死了。可是,也有离开故乡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大多是一些官员,为人们办了好事,被调走了,也就活在人们心目中了。

离开故乡多年,生活在别处,就相当于转世一次。要是在多个地方生活,就相当于转世几次,到许多地方轮回了一次。要是按照轮回学说来看,人们死后会轮回,而不会记得前世有什么经历。生在别处,就长在别处,反而认为别处是故乡。而前世的故乡似乎也是如此形成的,并非真的是灵魂的故乡。灵魂的故乡在阴间,而不在阳间。阳间的人大多都会有所保留,有所顾忌,甚至有所牵挂,不能放开了干一些事,就要辛苦辗转,甚至为了一些名利牵绊而低三下四,求人办事,还要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其实,人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与其争名夺利,浪费时间,不如快快乐乐生活,能挣钱养活自己就算是成功。知足常乐没什么不好,烦闷了,出去旅游,算是暂时生活在别处了。即便人们不想生活在别处,权力和资本也要共同打造城市化进程,让人们进城工作,进城买楼房,也就让人们生活在别处了。大多数城市人都不是本地人,而是外地人。可以说,楼市的繁荣,盘活了市场,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别处。

现在不同于古代,资讯发达,可以打视频电话,可以在自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让很多人都能够看到,当然也能建立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发展出感情。当然,这些并不能阻止人们生活在别处,也不能阻止人类的死亡。虽然生活在别处的人还和故乡的乡亲们有着一些联系,但大多数联系已经断绝,并不会有什么功利化的联系存在。主要是城里人已经发达了,不愿意和故乡的穷亲戚们保持联系了,怕他们借钱,也就断了关系。而断了关系之后,就相当于“死掉了”。可是,对于城里人来说,他们并没有死掉,而是充分享受城市的便利,成了世世代代居住在城里的人,也成了发达的人。生活在城市,就相当于轮回转世,两世为人。以前受苦受穷,现在发达了,就要好好享受生活。其实,他们已经改变了祖祖辈辈在农村的面貌,让孩子生下来就是城里人,享受城市的优惠待遇。就是读书,也会享受一定的分数优惠。于是,很多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城里跑。

空间上的位移让一些人不适应,但很快就会说服自己,慢慢适应了。古人做官,要到离故乡很远的地方,很多年不通音信,家里人不知道他怎么样了。到了现在,一个视频电话就知道怎么样了,一个留言就知道现状怎么样。可是,人们仍然无法逃脱死亡。假如真有轮回的话,那么人们起码已经轮回过无数次了。轮回一次就会出生一次,出生一次,就会生活在别处一次。即便人轮回在前世的村子里,也仍然不记得,以为是新鲜的地方,因为他们已经在过奈何桥的时候,喝了可以让人丢掉前世所有记忆的“孟婆汤”。

生活在别处,会断绝很多以前的关系,相当于“死掉了”一部分关系,却也是一种新生,相当于轮回转世之后的新生。而轮回转世更为彻底,相当于把出生地当作故乡,即便出生地脏乱差,也会被当做故乡。人的记忆就是这么顽固,也是这么有趣。就像小鸭子,出生之后,看到眼前第一个移动的物体,就会认为是妈妈,跟着走动。人也是如此,出生之后,谁养活,谁就是他妈。古人说“有奶便是娘”,一点都不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在别处,相当于转世为人,不过还保留着“前世”的记忆。如此看来,人活着,不妨多走走,多看看,体验一下两世为人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