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鹰

岛内媒体不止一次披露,蔡当局在花大价钱购买美式武器之后,面临着武器迟迟收不到货的窘境,如今,大量武器还没交付,台岛又将迎来新的一批不速之客。

据环球时报28日消息,预计5月2日,由25家美国国防承包商组成的代表团将会抵达台岛,3日将在台北市出席所谓的“国防产业论坛”,在此过程中,他们将与民进党当局高层人员会面,并与台岛防务部门、知名信息安全单位以及岛内无人机厂商举行会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雷神公司)

此次窜台的包括通用原子、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等,可以说,美国大部分重量级军工集团都涵盖其中。联想到前阵子蔡英文窜访美国,与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那次谈话,很明显,此次军火商窜台,是他们二人早就安排好的勾当。而美国军火商窜台的目的也肯定包括新一轮的对台军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英文与麦卡锡)

毕竟对于美国来说,发战争财、兜售军火是其赚钱的主要途径之一,而蔡英文在任期间,对外军购的金额数量比李登辉、马英九在任时要高出近一倍,就连臭名昭著的陈水扁在位8年间,总军购费用创下256亿美元的新高,也远远不及蔡英文在位7年所达成的近4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在美国人眼里,蔡英文在军火上花钱更干脆更大胆,军火商从蔡当局手里赚钱也更容易,所以,他们把蔡当局当提款机也就顺理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英文与“台军”)

而对于蔡英文来说,此前解放军在台海的多次军演,已经令其感到异常紧张,尤其“台军”的各项表现,也让台当局心里没底,所以只能依靠购买足够多的军火来给自己壮胆,同时寄希望于向美国缴纳足够多的“保护费”之后,能换来美国对台岛的“两肋插刀”。

然而,这注定只能是蔡当局的一厢情愿。

美国总统拜登此前曾不止一次承诺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而这恰恰也是当初中美建交时,双方白纸黑字约定的内容。美国虽然口头上嚷嚷得厉害,但明面上并不敢真正承认“台独”,而是以“要求台海保持现状”为借口,一步步弱化两岸之间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

何况美国对台军售,更多的是为自身利益考虑。否则蔡当局交了钱,武器为何迟迟不到?

据岛内媒体消息,台当局曾计划引进一批美式“标枪”导弹系统,来加强所谓的“防空能力”和“反装甲能力”,包括42套发射载具与400套导弹,可如今美国只交付了载具,导弹仍在“赶工”。另一批“拖式”导弹系统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该系统包括悍马车、配套系统与导弹等组合,而美方同样在交付了车辆之后,剩下的1700枚导弹还要往后延期。算下来,美方欠下了至少2100枚导弹未曾向台当局交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拖式”导弹系统)

讽刺的是,在这些军火尚未交付完成之际,美国军工巨头就迫不及待地来台岛“吸血”,引起民愤。要知道,蔡英文拿来讨好美国的钱,并非大风刮来,而是在岛内民众身上层层盘剥,这必然会使岛内民众负担加重。有数据统计称,岛内民众每年人均负担军购费用已超过1.45万元新台币。

面对舆论质疑,蔡英文办公室副秘书长黄重谚还曾为之洗白称,美军火商可能是来台采购零部件的,这对台湾来说是“好事”。引起岛内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抨击,称百姓倒了大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导弹升空)

其实,大部分人都清楚,蔡当局给美国军火商送钱,不仅无法换来美国的庇护,反而会升级两岸之间的紧张局势,将台岛一步步带至战争边缘。更重要的是,就算有了美国装备的加持,养尊处优的“台军”又怎么可能是解放军的对手?何况美国也不可能将真正先进的武器大批量卖给台当局,因为美国人也很清楚,一旦“台海有事”,这些多半将成为解放军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