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90后的一代人,对自己儿童时代的旅游还有印象吗?我是一个出生在四线城市里80后,童年里出去旅游的次数很少,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坐绿皮火车时那种兴奋的状态,虽然只有2个小时,还是硬座,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是新鲜事物了。

在我十岁那年,因为送我姐姐来北京上大学,顺便一大家子都来北京旅游。二环里连独立厕所都没有的酒店,早上5点看的升旗,逛断了腿的北京动物园,心怀崇敬的天安门合影......这些都是那次旅行留下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当年在北京留下的照片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旅游业主要是满足政治和外交工作的需要.以外事接待为主要任务,政治外交职能大于经济职能。在这个时期内旅游管理体制的特征是“政企合一”,旅游业由政府直接管理、直接经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同一批人员合署办公。

1978年3月5日中共中央批示转发了外交部《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开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报告建议“将目前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意味着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从隶属外交部的外事接待部门转变成了旅游经济的管理部门。

1980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复共青团中央,同意成立中国青年旅行社,其接待对象是各国青年旅游者。此时的国旅、中旅、青旅三大旅行社系统仍然归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事实上仍然是统一领导、统一经营、领导经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自主经营和自主决策,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

1981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提出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一项就是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作为旅游管理机构,必须和国旅实行政企分开,国旅总社统一经营外国旅游者来华的旅游业务。1982年7月17日,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和国旅总社正式分家,这是我国旅游管理中政企分开的第一步,从此,中国才诞生了真正意义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业向着统一领导、分散经营、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迈进。

1984一1996年,旅游外联权下放是我国旅行社业打破垄断的标志性事件。1981 年以前全国具有外联权的旅行社只有国旅总社和中旅总社两家。但是1978 年至1984年,入境旅游人数的激增和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使外联体制改革必须被提上日程。集中而统一的外联体制显然远远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即使是国旅总社和中旅总社与其分社之间也因为外联和接待的利益分配问题而产生争议。

198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几个问题的报告》指出,旅行社业务要打破独家垄断的思想,允许国旅、中旅和青旅等单位开展竞争。之后,青旅被正式批准获得外联权和签证通知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85 年至1988 年是外联权充分下放的一个时期。1985年5月,国务院颁布《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将全国的旅行社划分为第一类旅行社(简称一类社)、第二类旅行社(简称二类社) 和第三类旅行社(简称三类社) 三大类型。1985年,我国旅行社数量为450家,至1988年年底增至1573家其中一类社共61家。至此我国旅行社业的垄断局面被彻底打破,国旅、中旅、青旅三家旅行社接待人数占全国有组织接待人数的比例,从1980年的近80%下降到1988年的40%左右,结束了三家旅行社在我国的寡头垄断时代,旅行社行业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过渡。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公布了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很好地推动了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蓬勃发展,人造景观和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华侨城、苏州乐园等。

此后,国家通过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国家公园、世界遗产、地质公园、温泉、高尔夫等不同类型的景区建设,不断丰富了旅游景区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

虽然国家此时开始重视旅游业,但整个80年代旅游相关制度建设推进缓慢,80年代初外出住招待所必须持有单位开具的介绍信,相关旅游只是工作任务完成后的附加活动。

另外,在80年代前很多中国人都没有“旅游”的概念,即便是进入80年代,国内游逐渐兴起,但当时景点不多,北京、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那时能去一次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前、长城上留个影,是非常了不起的,身边的人都会很羡慕你。

中国内地最早的出境游起源于1983年,香港、澳门对内地居民开放旅游后,广东地区的“港澳探亲游”成为出境游的开始。

1983年11月15日,第一批中国公民共25人从广州出发前往香港旅游、探亲,香港媒体称之为“新中国第一团(出境旅游团)”。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几乎断绝了和外界的交往。这是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的邓颖超心中牵挂的一件事。广东省公安厅一位被派往香港粤海公司做旅游工作的处长冯万本,提出“香港游”,得到了邓颖超的支持。“香港游”顺应了历史潮流,一开张即供不应求,很快从每日一个团,每团25人,逐渐增加到每日12个团,每团48人,每个月1.7万多人。

1984年,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委员为了满足国外登山爱好者登珠穆朗玛峰的需求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体育旅游专业公司一一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该公司标志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步入了起步阶段,也为我国体育旅游开创了先河。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6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1998年3月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组建了全国体育旅游管理机构一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统筹兼顾全国体育旅游管理,并促进了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一些体育旅游公司(社)相继成立,如贵州省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湖南省体育旅行社、甘肃国际体育旅行社、广东省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等,但当时这些体育旅游公司(社)主要经营普通旅游项目,所以体育旅游活动项目非常少。

1986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1990年)》把旅游业列入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这是旅游业第一次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旅游的产业地位首次得到了明确。同年,国务院成立旅游协调小组,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由此,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大力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90年代以来相关制度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1993年国家发布了《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1995年中国实施了史上的第一个双休日制度,每周工作时间历史性地缩短为5天;1997年国务院提出“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1999年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黄金周全面推行,人们从拥有双休日的“中闲”时间变为拥有一周假期的“大闲”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 第一个“十一”黄金周,成都市天府广场上游人如织

实行双休日制度使得居民休闲时间增多,国内旅游市场开始持续发育。至1997年,国内旅游人数总量达到了6.44亿人次,国民出游次数平均达到了0.5次,国内旅游收入增长到了2112.7亿元。

随着出境游政策的不断推出,出境游市场开始发展。继1987年开辟辽宁省丹东市对朝鲜新义州市的“一日游”中国边境旅游、1988年泰国出境游、1990年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探亲旅游,国家在试办港澳游、边境游的基础上,正式开办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业务。1997年,借助香港回归的历史机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实施,我国公民开始可以自费出国(境)旅游。

我国的旅游主题年为了树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旅游业的总体形象,从1992年开始,中国国家旅游局组织举办了由多部门、多行业联合行动的大型主题旅游促销活动,每年策划不同的旅游主题、主题旅游线路或主题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92年到2008年的中国旅游主题

90年代,由于体育旅游具有刺激娱乐等独特魅力,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一些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滑雪、漂流、沙漠探险等开始在我国兴起。我国各地也因地制宜,开发了各种体育旅游产品,较著名的有青藏高原登山、黄河漂流、东北滑雪、湖北赛龙舟、郑州少林武术、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

1995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张发强副主任做了《关于体育旅游业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这也是国内首次把体育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提出,吹响了体育旅游业大发展的号角。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国内旅游行业也提出了“体育旅游”的概念,并组织1114名国内游客分批赴悉尼感受奥运会的魅力,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民间组织的奥运会观摩活动。2001年,原国家旅游局开展了主题为“中国体育健身游”的活动,同时推出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服务。

20世纪90年代后期,红色旅游概念出现,红色旅游景区开始相继出现,红色旅游正式兴起。红色旅游载体的物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纪念地、旧址、遗址纪念碑、陵园、故居、纪念馆、惨案遗址、历史遗产等。

“旧址”类载体主要指的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有过的重要会议旧址,伟人、革命先烈工作生活过的寓所,重要事件和党、军队驻地、指挥部等旧址,如遵义会议会址、中国共产党一大旧址、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西安事变旧址、韶山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居、湘潭彭德怀故居等。这类载体文化内涵丰富且时间长,虽然分属全国各个根据地、解放区,但是正好可以从这里感受到中国革命战争形势的变化多端、革命道路的曲折和环境条件的艰苦,可以亲自感受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不懈的奋斗历程。

“遗址”类载体主要是指各种战役、战斗、惨案、重大事件的发生地等,如南京大屠杀遗址、卢沟桥事变遗址等。这类载体具有强烈的视觉直观性和心理震撼性,可以明显感受到战争的惨烈程度。

“祭奠”类载体主要是指纪念碑、纪念馆、陵园、烈士陵慕、雕塑性建筑等,如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遗物馆等,这类载体文物资料丰富,适合观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巩俐、张丰毅、张国荣宣传《霸王别姬》时到天安门拍摄的照片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03年5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该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适用于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的各种类型的旅游景区,包括以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自此,景区的管理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自2007年5月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山西大同云石等66家景区第一批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景区的经营也日益市场化、规范化。

2010年开始中国高铁交通异军突起,形成了领军世界的高铁交通体系,彻底改变了中国国民现代旅游的空间和时间格局,1999 年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 10万公里,世界排名前三,2013 年跃居世界第一,伴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自驾游成为首选。中国的大数据产业、电子支付等现代数字技术发展也领先于世界发展水平,智慧景区、智慧出行等为国民现代旅游生活的便捷安全提供了巨大技术支撑,甚至推动了旅游生活的新革新。

相较于我小时候国民主要前往北京、西安、洛阳、苏杭等名胜古迹多的城市代表性景区进行观光旅游,今天中国的观光旅游所涉及的景区中,仅仅是5A级景区就已经有200多家,而除了观光旅游体验外,还有各种新型旅游产品可供选择,包括遗产旅游、寻根旅游、宗教旅游、购物旅游、民族旅游科技旅游、节事旅游、创意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自然旅游、度假旅游、会展奖励旅游、专业旅游、公益旅游、特殊兴趣旅游、低空旅游、特种旅游等众多类型。

中国的旅游生活中出境旅游生活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奢侈到寻常,成为深刻影响世界国际旅游格局的决定性力量和中国全球化的重要现象。2004 年欧洲29国获批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游国家,“经典欧洲游”成为出境热线产品。2017年中国游客赴泰国人数超过980万,成为中国大陆居民前往人数最多的国家。

从我的童年到我女儿的童年,中国的旅游业从去一趟天安门成为毕生所愿,到如今即便不会英语也能在国外旅游无压力;从出门只会报旅行团,到60岁老人也能自由行;从时间久乘坐体验感差的绿皮车,到几个小时就能穿越大半个中国的高铁和最低99就能买到的机票;从出门旅游的内容只有名胜古迹合影留念,到仅仅为了一顿烧烤而说走就走;从轻松找到没人的景点拍照,到景区里一个挨一个的超负荷人流量。

的确,我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我们对旅游体验感的追求也随之更高,希望随着经济的复苏,这些年被耽误的旅游业可以恢复活力。

参考资料:《新时代的旅游变革》 北京旅游学会;《历史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杨敏;《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现状及趋势》刘文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与政策选择》戴斌,蒋依依,杨丽琼,马仪亮;《中国旅游研究30年》石培华,冯凌;《体育旅游发展新论》曾博伟,张晓宇;《旅游研究进展》保继刚;《中国生活记忆》 刘忠波,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