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三:周赧(读nan第三声,意羞愧)王三年(己酉,公元前312年)

【原文】

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昭王于破燕之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燕: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解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诗句中的黄金台这个典故,说的就是燕昭王修筑高台,以黄金求取人才。自古及今想要成事,光靠个人努力不够,还要找人才帮忙才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地痞流氓汉高祖刘邦,自己没啥本事,但是他能够笼络一大帮人才为自己所用,最后成就一番帝业。

燕国经过燕王哙传位子之、燕太子起兵、齐国攻燕国、燕国内乱、诸侯干涉齐国退兵等一系列事件后。终于燕昭王继位,此时留给燕昭王的燕国可以说是一个烂摊子。对内,燕昭王要安抚百姓,重新树立对燕国王室的信心。对外,燕昭王要抵抗北方胡族、对抗赵国以及伺机对齐国报仇雪耻。对内的工作,燕昭王已经开始了,做得也不错。但是对外,为什么燕昭王要从招募人才开始干起?

1.用其资源

每个人所蕴含的能量,不光是他自己,还有他背后的关系以及他通过这个关系能够调动的资源。燕昭王招募人才,固然求才是一方面,人才身后的资源也是他所要的。比如同学、师生、乡党、至交等等。在燕国推行政策的时候,这些背后的资源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途。

这就像现在银行招聘,你以为招聘的办事员工,其实人家招聘最看重的是这个人有没有背景资源?能不能给银行带来业务?否则为什么要设置那么高的壁垒?你以为那些“桂圆”要多高的专业水平?

一个普通家庭985、211大学生,一个二三本家里做生意或者有政府关系背景大学生,银行优先选后者。无他,后者社会资源更多。

2.用其才智

人的思维有局限性,这与接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过往的经历有密切关系。经历过这些之后,面对同样的问题想出的对策也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甚至可以预料。招揽人才,其实就是找外脑。

以燕昭王现有的人才,对于燕国的解决方案已经到了极限,再怎么想也就那样。但是招揽外部人才,用外人的眼光来看燕国,说不定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尤其是那些在赵、魏、齐等强国待过的人才,说不定他们的点子、办法能够让燕国更快地累积资源、更充分地发挥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增强燕国的国力。

谋略中,弱小者要取胜,要借用外部势力,这不光是资源、人脉层面。借用外脑,想点子办法也是如此。

3.绝敌之用

人才本身也属于资源。燕昭王把人才笼络在自己手中,就让其他国家少了。敌人少一个能用的人才,对自己的威胁也就少了一份。当初为什么美国不放钱学森回来,道理一样。控制人才流向,同样也是一种削弱战术。

燕国地处偏远,国小民贫,人才未必愿意来,就算来了,也未必愿意留下为燕国出力,燕昭王如何做的?

1.态度上重视

燕昭王立黄金台以明确自己延揽人才的决心,这是态度上表明自己重视人才。随后拜郭槐为老师,这是行动上表明。听其言观其行,燕昭王都做到,这样天下才认为燕昭王的确是真心想要人才。而不是故作姿态,以博虚名。如齐王、魏王对孟子,数次咨询请教,看上去是重视,但是实际上是重而不用。拿孟子作为一个招牌,标榜自己重视人才。

2.任用上信任

乐毅、剧辛的到来,说明燕昭王这番人才招揽计划有一定效果。但是这两个人(包括其他人才)来了怎么安排?虽然燕昭王对他们可能心存怀疑,但是依然给予高位,表示信任和重用。试问,任何一个公司的老板,对招聘、挖角过来的人给予高位,先不说这个人行不行,就老板这个动作行为,就十分值得敬佩。

乐毅、剧辛被重用,更是树立了一个标杆。现在天下人相信了,燕昭王招揽来的人才,真的是给予高位。这下会有更多的人才过来。郭槐是千金市马骨,乐毅、剧辛更是万金市马骨。

3.物质上满足

这个是最基本,不多说。既然给了对方高位,该有的待遇就给。人才想要做事,该有的资源就无条件支持。

【启发】

马斯洛需求中,从低到高分别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求。对于人才而言,显然生理、安全、情感需求基本上都能满足。甚至来说,人才之所以和普通人有所区别,因为这些人追求压根就不是生理、安全、情感需求,而是更高层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甚至是自我实现(知遇之恩)。恰恰燕昭王就是满足了人才们的尊重(态度重视)和自我实现需求(给予高位)。

而燕昭王的做法放在现在固然在招揽人才上依然有用,同时在对组织内部,也有激励聚力的作用。

1.组织高层把注意力、资源投向何处,组织内员工必然也会向着这个方向用力。

2.不能只用金钱物质奖励,荣誉、心理、表扬结合金钱多管齐下效果更好。

3.相关的奖励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奖励某个人的行为,而是激发其他人向着这个人学,也做相应的事情。

4.关于个人实现的满足,不一定是员工提了建议,组织就要采纳实施。而是应该分三步。

鼓励员工提建议。这是1的层面,对于员工提的建议不管好坏都要给予正式、详细地回复在态度上务必要重视,当回事。对于可实施的、有效的,采取上面2、3进行奖励激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