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中国历史中最富有政治色彩的名山。

五岳中,泰山非常特殊,历代帝王都以泰山封禅为最高荣誉。因此,泰山也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文物,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泰山上的石刻,历来是研究泰山和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诸多石刻中,有一座刻有虫二’’的石刻十分有趣,一位日本学者为了弄清楚它的含义,竟然整整研究了十年。然而,他一无所获。

后来,日本学者请教了郭沫若,这才弄明白虫二的含义。

那么,泰山石刻上的虫二究竟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虫二石刻,日本学者研究十年

未拜访中国之前,那个日本学从未见过刻有虫二的石刻。多年以后,中日两国开展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他从小就对中华文化感兴趣,所以趁着机会来到中国游玩。

对于日本学者来说,泰山是一定要去的地方,因为它是五岳之一的东岳,并且是中国历代帝王封禅的地方。除了某位皇帝,在泰山封禅的皇帝,天一不是伟大的帝王。

秦皇汉武,均动过去泰山封禅的心思,不过秦始皇因为天气原因,最后放弃了。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过封禅的打算,最后也放弃了。

日本学习了许多唐朝的文化,至今还保留了唐朝时期的建筑和习俗。身为一个日本人,他是一定要领略一下泰山的风光。

日本学者跟随导游以及同伴登上了泰山,不久后,细心的日本学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石刻。他仔细地端详石刻,除了中间的虫二无法理解外,其余的东西他都搞明白了。

然而日本学者绞尽脑汁,也没能想明白虫二的含义。拆开来看,虫与二都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但组合在一起,就不知所云了。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日本学者甚至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资料和字典,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令他失望的是,他没能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后来,日本学者不得不求助导游。可惜,导游也不知道虫二是什么意思,所以一群人围着石刻讨论了一番,最终还是没有得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因为这一次的交流活动时间有限,所以日本学者只能怀着疑问回去。

不过,日来学者并没有放弃研究,他认为既然是泰山上的石刻,那在历史上一定有记载,只要翻阅有关泰山的历史古籍,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日本学者认为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所以便把所有能搜集到的资料都找来看。不仅看资料,有时间的时候,他还会找有关的专家和学者一起讨论。

可是整整十年过去了,日本学者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学者如此执着,学者的朋友给学者出了个主意:去中国请教郭沫若。

学者原本很不甘心,但为了答案,他放下了好胜心,然后找到了郭沫若,都希望能够为他解答疑问。

风月无边,虫二意在赞美风景

对于日本学者的来访,郭沫若感到十分意外,也很重视这件事。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对中日两国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好处。

郭沫若热情地接待了日本学者,然后询问他此行的目的。日本学者也不掩饰,直接讲出了自己的疑惑,并说他已经研究了十年,可是还没有解决。

日本学者还拿出了自己的研究资料,希望能够帮到郭沫若。

虫二?刚看到日本学者的资料,郭沫若也是一头雾水,这两个字的组合听上去有些陌生。

后来,郭沫若发现泰山还有石刻的字样,他忽然想起了什么,然后,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郭沫若拿出了纸和笔。

他一边准备,一边翻阅古籍,过了一会儿,郭沫若就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风月二字,值得注意的是,郭沫若写的风是繁体字:風月。

整个过程只有十几分钟,日本学者还在参观郭沫若的书架的时候,郭沫若就找到了日本学者,并说自己找到了答案。

日本学者一脸震惊,而且有些不相信,他研究了十年的东西,别人竟然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解决,传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

而且他也不相信郭沫若的答案是正确的,出于礼貌,他还是打算听一听。

等到日本学者看见风月二字,他在内心觉得郭沫若也不过如此,徒有虚名,无真才实学。

郭沫若并不在意这些,他指着风月二字解释说,这就是虫二的本字,其真正的寓意是风月无边。繁体的风月二字去掉边框,即是虫二,不过,上面还有一个多出来的笔画。

许多人不知道其中的缘由,所以就读作虫二。

听到郭沫若的回答,日本学者有些不敢相信,他觉得问题的答案不应该这么简单,所以用怀疑的目光盯着郭沫若看。

郭沫若能理解日本学者的心情,毕竟这是他研究了十年的东西,忽然被一个人用十几分钟就解决,换做任何一个人都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郭沫若并没有因为日本学者的不礼貌而生气,他耐心地为日本学者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他知道日本学者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也研究了不少,他打算从虫二的历史开始讲起,这样的话,日本学者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诸多传言,虫二只是文人的文字游戏

虫二一词并不是只有泰山和岳阳楼有,其实其他地方也有,比如杭州西湖湖心亭的石碑上就刻有虫二。

这个虫二,据说是乾隆皇帝的手书,其寓意和上文中的风月无边是一样的。

当年乾隆皇帝南下到江南游玩,被西湖的景色震撼,于是他想留个纪念。可是怎么留纪念,乾隆皇帝想不到一个好的方法。纪晓岚深知乾隆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建议。纪晓岚说,在湖心亭弄一个石碑,上面刻上虫二,寓意为风月无边。

乾隆皇帝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所以就让人这么干了。

至于泰山石碑上的虫二,和清朝时期一个叫做刘庭桂的人有关。当时日本学者看到的石碑,就是刘庭桂弄的,位于泰山万仙楼北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虫二的题字一共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时间,另一部分是题字者的名字,也就是刘庭桂。

清光绪二十六年,刘庭桂和一众好友登上泰山,他深感于泰山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所以就兴致大发,决定在泰山上留下点什么。

想来想去,觉得不如留下石碑,然后刻上有意义的语句,这样一来,也算是不负此行了。可是石碑上刻什么,刘庭桂觉得这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前人留在泰山的诗句已经很多了,如果他也写诗句,很难超得过其他人,这样的话,他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

看到刘庭桂如此苦恼,他的朋友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就是仿照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然后在西湖湖心亭立下虫二石碑。

刘庭桂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既能赞美泰山的美景,而且能让人一眼就记住他的作品。

可是在刻字的时候,刘庭桂却犯了难,因为他还是清朝人,封建王朝以孝道治天下,讲究为尊者讳。

乾隆可是皇帝,他用过的东西,一般人是不能碰的,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如果被有心之人举报,那可是会杀头的。

想来想去,刘庭桂便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乾隆皇帝命人刻的虫二,是没有上面的那一个笔画的,刘庭桂打算把那一笔留下来,这样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能区别自己和乾隆皇帝的刻字,一举两得,这不是很好吗?

刘庭桂的朋友觉得这样做也不错,于是他们就找人弄了一个石碑,然后刻上了特殊的虫二两个字,最后题上了时间和名字。

其实,虫二不仅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也是有的。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也曾经和虫二有关系,在飞升成仙之前,吕洞宾只是一个书生,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无论怎么考,他就是考不上。

后来,吕洞宾觉得科举不适合他,于是他就去云游天下,走到岳阳楼的时候,吕洞宾被岳阳楼的美景所吸引。

他想赞美岳阳楼的景色,可是又不想和一般的文人一样填词作赋,所以吕洞宾就在岳阳楼上留下了虫二的字样。

其含义就是风月无边,是对岳阳楼美景的赞美。

唐朝时期,大诗人李白也和虫二有关联。当时岳阳楼的三楼墙壁上有三个字,分别是一、虫、二,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但是无论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太妥当。如此奇闻,一传十十传百,竟然传到了诗仙李白的耳中,他对此十分感兴趣。

李白和吕洞宾一样,都是一个云游四海的人,所以他听说这件事之后,也到了岳阳楼打算一探究竟。

不久后,李白就到了岳阳楼。

李白仔细观察了墙壁上的那三个字之后,然后挥笔在纸上写了一段话:水天一色,无边风月。

随后,李白就潇洒离去,人们看到他写的这段话,才明白了墙壁上三个字的含义。李白不愧为诗仙,轻而易举就解开了许多人解不开的疑问。

当然,虫二还有别的传说,并不只有赞美景色的意思。

明朝时期,有个叫做唐伯虎的人,他是个怀才不遇的人,因为一次科考事故,唐伯虎永远失去了当官的资格。所以他经常沉溺于烟花柳巷,也认识了许多花花公子。

唐伯虎虽然和他们做朋友,可是对他们的为人实在是瞧不上,所以多次在诗词中暗讽他们。

有一次,唐伯虎和花花公子们玩乐,唐伯虎的才华家喻户晓,所以这些花花公子就让唐伯虎作诗取乐。唐伯虎欣然答应他们的要求,然后写了一句风月无边,见者皆曰美。

花花公子都是不学无术的人,他们根本看不出出这句话的真实含义。站在一旁的祝枝山却立刻就领会了唐伯虎的用意。

他悄悄对身边人说,其实风月无边的意思是虫二,虫和二分别是鸟和老鼠。

这两种动物,在古代的寓意都不好,所以乍一看,还以为唐伯虎是在夸人,但实际上是在讥讽这些花花公子是社会的蛀虫。

虫二还和泰山的尼姑有关,主人公是刘庭桂。泰山上有一个斗母宫,里面住着尼姑。不过这里的尼姑的私生活不检点,经常有不好的传闻。

传说当年去泰山上游玩的时候,刘庭桂口渴却找不到水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找了好久,才遇到了泰山斗母宫中的尼姑。刘庭桂便询问尼姑哪里有水,但是尼姑却不肯告诉他,而且还出言不逊。

本来刘庭桂就看不起这些不遵守清规戒律的尼姑,现在竟然还这样对待他,这怎么能忍受?于是刘庭桂找人立了一块石碑,然后刻上了虫二,意思是这里是风月之地,而不是清静之所。

言下之意,就是斗母宫的尼姑有生活作风问题,有点文化的人看到虫二,就知道这是在讥讽斗母宫的尼姑。

所以,虫二其实是古代文人们的一个文字游戏,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在泰山上的虫二,大概率是对泰山风景的赞美,至于后来的尼姑的传言,则是后人穿凿附会的编造的故事。

经过一番解释,日本学者对郭沫若的才华心服口服,他也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于传言,一定要多加分辨,否则就会相信斗母宫尼姑那种荒诞的故事。研究问题时,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资料:

《明实录》

《四库全书》

《清高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