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从政策到制度到资金投入,深化京津冀联建联防联治,多措并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多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攻坚战,全市各区持续开展生态系统修复工作,提高了山区森林的质量,拓展了城市空间绿地的覆盖面,着力建设大尺度生态板块,恢复完整的生态链条,强化湿地系统保护。十年来,首都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俯瞰现在的北京,城市绿地宛如点点繁星,嵌入市井生活。在大气治理上,从十年前的雾霾围城、不见日月、秋冬季“重污染预警”频频拉响,到今天的蓝天常驻、繁星闪烁,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可谓是成绩斐然,北京治理成效已经被国际社会誉为“北京奇迹”,并纳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实践案例”在全球推广。

4月15日是北京的“爱鸟周”,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已经收录了野生动物608种,比上一版名录新增加了12种动物,全都是鸟类。据相关统计,北京新增的鸟类,跟十年前相比,已经多了近百种,而鸟类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相对敏感的,因此鸟类数量、种类的变化,是可以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可以对环境的变动和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

这些生态靓丽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北京市的高质量发展,但根本是在于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的落地生根,形成了生动实践,推动了首都绿色发展,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