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提升了中国车企的竞争力,未来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东篱

宝马mini冰淇淋依旧隐约透露着外国车企居高临下的傲慢,然而中国车企展台上外企高管们的驻足和感慨则体现出新造车势力和自主品牌的成长。

有咨询公司高管对HD Auto笑言,今年的上海车展,是“中国人看外国人,外国人看中国车”。确实,在2020年以前,车展的观众们通过跨国车企的概念设计探索未来,而2023年,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透过中国车企落地上市的实车体验拥抱创新。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表示,作为3年疫情结束后中国的首个全球顶级车展,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变令许多全球车企高管感到意外,对于许多全球车企而言,中国正在从利润增长最快的市场变为竞争最激烈、变化最快的市场,“伴随市占率提升、产品结构升级和品牌溢价增强,国内品牌力压外国品牌的崛起之势清晰可见”。

当然,这是一个趋势或者说过程,中国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势力远没到能够志得意满的时候,前路漫漫仍需上下求索。

中国车企“卷出来”的竞争力

2023年上海车展首发的150多款新车当中,新能源汽车约有100款,占比近三分之二,它进一步展示了这样一幅图景:传统车企用百年时间筑造的内燃机壁垒,在智能电动汽车冲击下正逐渐土崩瓦解。

然而时隔三年,当海外车企的国际高管们再次踏进中国车企的展馆,都会被中国汽车产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取得的长足进步所震撼。在他们按部就班发展智能电动汽车之时,国内厂商们在激烈的“内卷”中已经迸发出更强大的竞争力。

在这几年,国内造车的玩家越来越多,不论是智己、岚图这些传统车企的“内部创业”,还是集度、小米等科技公司下场,为原本就竞争激烈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添了一把柴火。

有些人称其为“内卷”,作为社会学术语,内卷本意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后来被引申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即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毫无疑问,玩家越来越多是加剧了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领域的竞争同质化,对于追求利润的资本市场来说并不是好事,毕竟内卷可能降低他们的回报率。

但是激烈的竞争,强烈的内卷,是危机所在,但是危与机一线之隔,这同样是一次机遇。如果没有竞争,封闭的市场中,几十年可能汽车的外观、内饰和功能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反过来看,从长远角度考虑,内卷确确实实增强了中国汽车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竞争力。无论是续航里程,还是智能座舱,亦或者高阶辅助驾驶,都已经领先国外车企。

内卷的英文是“involution”,用一个“e”替换掉最前面的“in”,将得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单词“evolution”,也就是发展与进化;而用“re”替换,将是更激进和颠覆的“revolution”,也就是革命。

同质化竞争激烈或许能够让参与者“思变”,involution(内卷)已经开始催生中国汽车公司evolution甚至是revolution的产品。

比亚迪可以说是其中代表,这家已数次问鼎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中国车企带来了比亚迪、腾势参数图片)、仰望等多个不同品牌的产品,涵盖大众车型到豪华汽车各个领域。

仰望U8的预售价突破100万元人民币,这是对于自己综合实力相当自信的表现。

智能电动汽车开始“脱虚向实”

4月19日,媒体日的第二天,在蔚来展台偶遇蔚来董事长李斌,聊起今年展台令人印象深刻的车型,其实今年车展首发的车型不少,但真正引发热议的并不算多,更多的是把过去几年“吹过的牛”都实现,多了些务实,少了些“惊艳”。

当然这主要是对于习惯了内卷的中国用户而言,远离中国市场三年的外国高管们受到的冲击并不小。

不少分析师有同样的感受,外国车企发布的概念车少了,中国车企也都发布更多将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落地的新产品,让合作伙伴和用户能够通过实车体验拥抱创新。

国内市场上发布的电动车型相当丰富,涵盖多种新技术,包括CTP电池,插电混动(PHEV,主要依靠电动),具备激光雷达功能的市区导航辅助驾驶以及以语音指令为主的驾驶舱。

换句话说,如今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真的度过了讲PPT拼概念的阶段,已经进入到拼产品硬实力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并不是坏事。巩旻告诉HD Auto,汽车领域的新技术分两种,一种是石破天惊、惊天动地的,另外一种是渐变的改良,往往大家特别容易石破天惊的事物给吸引眼球,但是真正推动进步的,更多的是一种渐变的改进,现阶段“是一种从虚向实的一个可持续更健康演变。”

这样一种渐进式的改良正是前文所述的内卷(involution)所带来的evolution,而且是全方位的。瑞银带着海外投资人调研了数家电动汽车供应链工厂,他们也在工厂自动化、流程优化和数字化的加持下展示出优异的生产效率。

更何况,中国车企的内卷提高了自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样,全球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

中国车企越来越多的产品落地,真真正正带来了竞争力。

从产品到品牌,前路漫漫

在汽车产品的竞争层面,2023的上海车展将带给中国车企极为宝贵的自信,能够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上活下来,在全球也同样会有竞争力,但目前不能盲目自信。

车展前夕,沃尔沃新车发布会上,高管直言:“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然后直接指出:“为什么有的车号称最智能却还是刹不住”。

或许他是想炫耀这些传统车企的制造和硬件上的底蕴,但这已经不是单纯制造为王的时代,特斯拉这样的“新势力”在制造领域并不逊色,只是沃尔沃三年学会了新造车的什么,金句营销,还是软件或者服务上实现了超越?

似乎都没有,销量长期不理想。而大众汽车在迪斯时代就已经投入软件研发,到现在CARIAD的成果也并不显著。

当然,虽然沃尔沃的宣言值得商榷,但是中国车企们并不应该过于轻视大概率也不会忽视外国车企的学习能力。续航里程在增加,座舱也越来越智能,辅助驾驶也越来越好用,都在学习中。

更何况,中国汽车目前最缺少的还是品牌底蕴和品牌内涵。福特展台,他们可以引进多款经典越野车型,“一起野”这样的理念如果是中国车企提出,很难得到用户共情,而福特提出来却相当水到渠成。

有逛完车展的观众对HD Auto表示,中国车企的产品现在都不差,外观也越来越好看了,但逛到宝马等展台,就感觉到品牌底蕴上的差异,国内车企还是有些不足。

不过像领克、蔚来这样的新品牌已经开始打造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是领头羊比亚迪也需要在这个领域下更多苦功夫。

诚然这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水磨功夫,但是如果没有打造“生活方式”的意识,或者只是停留于宣传而没有渗透到产品乃至用户,也只是表面功夫。

未来已来,但又有更多的未来还未到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