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三年多了,张文宏医生也被骂很久了。

4月20日下午,张文宏在由上海市免疫学会与Frontiers期刊中国区共同承办的“感染免疫高峰论坛(2023年度)”上,发表了他对于新冠二次感染的最新看法,下面跟帖评论区骂声一片。

张文宏说:“中国内地其实什么(疫苗)品种都有了,但很多人在想是不是打得更久一点,对这个(疫苗的)品牌不了解,积累更多数据(后再考虑选择疫苗),但是不管怎么样,推荐打二价(疫苗)也可以,打原始单价(疫苗)也可以,还是建议脆弱人群(在第次接种疫苗)6个月以后打。”

“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但是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中国的二价苗慢慢出来,也可以打二价苗,它对奥密克戎(Omicron)的效果稍微好一点,但这个数据也只是临床试验中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态度极其真诚,措辞极其恳切,没有任何偏激,也看不出任何敷衍。但是为什么评论区骂声一片,骂得特别难听?

张文宏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董晨教授向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疫情期间,他多次发表言论,提出抗疫指导决策。

比如关于早餐,他是这样说的:“不建议大家早餐喝粥,要多喝牛奶,吃鸡蛋,尤其是小孩的饮食要注意。”

这个建议我觉得挺好的,也符合许多专家对营养的建议。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能够帮助维持骨骼的健康。鸡蛋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B12和硒等。

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他们的身体发育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因此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张文宏这么搭配,我觉得很适合。

要知道,我国高血糖人群在一亿以上,对于这个人群,所有的内分泌医生都建议早餐不能喝稀饭,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传统的饮食稀粥,缺少牛奶中的很多营养成分,还极容易升血糖。

当然,有些人的身体情况不适合喝牛奶,属于牛奶不耐受,还有成年人吃鸡蛋也得控制数量,防止胆固醇过高。这是另一个议题,在此不作探讨。

再比如,他说我国具备把疫情转变为地方流行病的能力;比如他说,第一波感染高峰期间,基层医生决定了抗疫的成败;比如他还说,请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再比如2020年湖北之外的其他地区疫情基本控制住后,张文宏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以极大的勇气说出这句话:不尽快复工,死亡率将高于新冠肺炎……

这些话,已经被证实了都是真的。

在这个论坛上,张文宏作了题为《新冠二次感染》的演讲,谈了如下几点:

1、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2、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

3、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他的这些说法和很多专家不谋而合。钟南山院士在2023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上,强调了预防新冠再感染疫苗是关键,面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疫苗接种是“保持人群对新冠感染的高免疫性”。

凭良心说,这些话,都是负责任的话,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张文宏和钟南山一起被骂,还有一个原因。

今年元旦前后,他们判断百分之90多的人是轻症,但是很多人感觉自己很痛苦;而且曾经缺医少药,疫情高峰中死了很多人。有人把这些归罪到他们身上。

其实我国是个大国,14亿人几乎同时患病,医疗挤兑是必然的。他们只是医生,不能主宰所有人所有事。他们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有点失误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因一毁百,应该持瑕不掩瑜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对待。

医疗挤兑,其实很多人都有责任。比如囤药的人太多了,导致别人无药可用。再比如没有形成一个统筹的安排,比预判形势严峻。

到底很多人为什么留下偏激的评论,甚至骂人?我觉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分析得很有道理:

4月13日,他在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演讲时表示,新冠流行不仅对普通老百姓,对专业人员一些原本的认知也造成了冲击,混淆了已经理解“很全面”的基本概念,比如“死亡”。

如果疫情感染的人数很多,虽然病死率很低,但造成的死亡人数规模也可能很大。所以,疫情规模对于死亡的数量和对判断疫情是否严重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来看,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新冠的发病和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严重”,吴尊友说。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三年时间,我们遇见了各种妖魔鬼怪,为我们呈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事件。当防御大幕缓缓拉上,一身疲惫的我们,蓦然回首,很多真相也一目了然。

其实,张文宏,这位被很多人称作网红医生的感染科主任,却是我们看到的少数纯粹只以自己的专业领域角度发表观点的人,也是少数从头到尾坚持自己观点没有动摇过的人。

疫情初期,张文宏的那次动员会发言犀利而又直白,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在之后的两年,在以张医生为代表的专家组成员把控下,上海的精准防控被称为“瓷器店里打老鼠”,可谓名噪一时。

后来,便被各种解读,各种引导,更有甚者,对张文红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包括年收入、资产、设计、产业……甚至20年前的博士论文,也被翻出来狠狠做了把文章,弄得他沉默了很久,是不是也心寒了很久?

所以,我们不要做墙头草,也不要做无脑喷。一不随风引导,二不卖药,三不做产业发国难财,这样的医生和专家都是一股清流,他们只是坚持自我,敢于说真话而已。

对于五一能不能安全出行的问题,我们还是来看看张医生的说法。4月20日下午,张文宏在一场论坛上回应了关于新冠病毒未来是否会流感化的问题。

他表示,流感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亚型,会基因重组,变异株更多,波动性更大;而新冠病毒的亚型是取代式的,后一种取代前一种,不会基因重组。

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它会越来越像已有的冠状病毒,一直会存在,但存在感没那么强。它最终是否会流感化,还取决于它后期变异的特征。

这个说法实在是很科学的,因此被骂上热搜,是不是太冤枉了?因为随后就有很多专家的解释,都肯定了这个说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说,不少地方已经宣布可以不戴口罩,很多人也放松了个人防护,再加上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人员外出及聚会可能增多,感染人数有可能会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则表示,“五一”假期人员流动的增加最多造成疫情的小幅上升,国内目前不存在新冠大规模流行的土壤或条件。

也就是说,近期内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二次感染,但是一部分人还需要特别注意。

近期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的人群主要是之前没有感染过的、或者没有打疫苗的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他们抗体水平下降更快,因而建议,这部分人更要加强个人防护,减少去人流拥挤、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地方。

不过,无论如何,新冠很有可能会流感化了,这终归是一个好消息!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心安了许多?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写于100多年前的《乌合之众》早已把这一切洞察得明明白白。他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所以,不要健忘,更不要跟风,尤其不要动辄就骂人。

2020年,是谁在我们慌张无助时给大家吃了一颗又一颗定心丸?是谁逆行一线,研究未知的疫情走向?

即便是专家,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正确!我们不能因为百分之一的失误,就否定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贡献。打在院士学者身上的板子,都是实实在在让他们寒心的。

如果有一天,钟老们被淹没在口水里,张文宏们全部“禁声”,我们听到的会是什么人的声音?想一想就很可怕。

为众人燃灯者,不应让其沉寂于暗夜。

为众人抱薪者,不应让其受冻于僻野。

所以我们要擦亮双眼,提高分辨能力,不要让“专家”心寒,更不要让“砖家”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