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历史悠久的红海商业枢纽,萨瓦金曾是苏丹境内数一数二的贸易中心。其最早的记载可追述至古典时代,而且在漫长岁月里都保持着重要地位。奈何逃不过由外部变局引发的搅乱,没能在近代的变革浪潮中保住千年繁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2-1世纪 初代萨瓦金城就是红海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2-1世纪,由希腊殖民者建立的托勒密王朝执掌埃及,顺便将贸易航行由西奈半岛推进至整个印度洋世界。为此,他们沿红海水域建立或开发出一系列港口群,充当起联通外部世界的珍珠链,其中就包括有位于今日苏丹境内的萨瓦金。虽然周遭环境并不优渥,却具有相当独特的内湾+海岛地形,无疑是非常优质的天然避风港。

特殊的岛屿+内湾地形 让萨瓦金成为古代世界的优质避风港

正因如此,无论主宰红海水域的是希腊人、罗马人或埃塞俄比亚人,都不影响各路商贾到那里驻足停留。即便隔壁的内陆饱受环境恶化摧残,还是无法影响到港口本身的持续繁荣。毕竟,其财富的源头在外洋,根本不需要忌惮远在尼罗河流域的努比亚本部势力。至于生活在当地的贝雅放牧部落,更是乐于同北方的埃及科普特人搞好关系,以便随时和同文同种的农业同胞们划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在上埃及与下努比亚地区的贝雅人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属于萨瓦金的第一段好日子还是在中世纪早期戛然而止。由于穆斯林军队的大举西进,作为其商贸源头的埃及也被全盘占领。新来的阿拉伯人则坚持半岛本位主义,将大部分运力转移到对岸的汉志地区。从而促成古老港口的日渐萧条,以及长达300多年的可怕衰退期。

在伍麦叶与阿巴斯时代 古典时代的萨瓦金陷入凋敝

公元10世纪,遵从什叶派信仰的法蒂玛王朝统御埃及,因而惨遭其他坚守逊尼派思想的阿拉伯国家抵制。但已退化为小镇的萨瓦金却因祸得福,重新被来自尼罗河三角洲的商人填满,成为从苏伊士到厄立特里亚大港马萨瓦间的必经之路。等到十字军与蒙古帝国的铁蹄轮番降临,又逼着更多中东地区的商人选择走这条安全线路进行贸易。于是,不仅小岛上的市场得以全面复苏,甚至连港区本身都迅速扩增至附近的陆上部分。甚至还引起过威尼斯人注意,不远万里的跑到当地建立小型商馆。

由于地形类似 萨瓦金可能在威尼斯人眼里特别有亲近感

另一方面,由撒哈拉沙漠扩大所带来的地理隔绝,也十分有效维护着城市的独立属性。无论是以埃及为帝国核心的阿尤布王朝,还是继续死守尼罗河上游的努比亚本部,都无法对当地实施有效管治。所以在偶然发生的劫掠袭击外,几乎都将萨瓦金视中立缓冲区。哪怕是更加保守的马穆鲁克王朝,一样会在有限的军事威胁后就满足于充当宗主身份。不少外逃的基督徒则前来反向投靠,将小小港口升格为当时的科普特文化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奥斯曼征服埃及后 萨瓦金也自动成为新主的附庸

公元16世纪初,新来的土耳其人抵达埃及,将持续近300年的马穆鲁克王朝攻灭。作为埃及附庸的港口城邦自然要改旗易帜,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东南边陲。与此同时,葡萄牙人的船队正定期潜伏在红出入口,力争将古老的穆斯林商业网络全盘摧毁。势单力薄的萨瓦金无力应付这类史诗级变局,只能将翻盘希望寄托在新主身上。可惜对方的注意力还徘徊在巴尔干与两河流域,一直到十多年后才慢慢意识到南方水域的重要性。

奥斯曼土耳其与葡萄牙的印度洋争霸

公元1538年,奥斯曼帝国终于逐渐大型船队,开往印度讨伐葡属殖民地。但在异常惨烈的第二次第乌战役中功败垂成,暂时丧失了主动进攻能力。以果阿为中心的葡萄牙人也很快做出回应,于1541年出动史无前例的庞大舰群,向包括亚丁湾、苏伊士港在内红海沿岸策动反击。只是苦于从未如此深入敌方腹地,不得不到沿途寻觅熟悉海况的领航员。特别是在短暂占领南方的马萨瓦港后,又沿着苏丹海岸向北摸索。于是,一支由小型桨帆船编组的先遣队在2月22日进抵萨瓦金。

早期欧洲人必须的萨瓦金城地图

虽然指挥官克里斯托万的初衷仅仅是封锁水域出入口,却还是引起包括城市统治者在内的所有居民恐慌。尤其是前者,索性将防御重任甩锅给自己的信仰科普特基督教的市民,以及被迫滞留岛上的穆斯林武装商贩。自己则率领奥斯曼宗主派来的土耳其士兵,携带府库内的财宝逃往内陆躲避,到距离沿海6公里的地方构筑营地。因为基于先前的斗争经验,葡萄牙船队通常人力资源稀疏,不愿冒很大风险离开沿岸区域活动。如此一来,即便整个萨瓦金城被洗劫,自己也不会蒙受多少损失。

16世纪 奥斯曼近卫军士兵经常被派往附庸充当国王守卫

可惜,由克里斯托万及堂兄埃斯特万指挥的并非普通训练船队,而是坐拥近2000人的决战力量。他们察觉到土著统治者出逃后并未匆匆离开,转而要求萨瓦金人奉上赎金和领航员。但因为决策层的拒绝接触,丝毫谈不出任何建设性成果。只能在3月8日当天出动半数士兵登陆,组成两个前后掩护的500人中队,偷偷前往土耳其人严防死守的营地。后者对此毫不知情,也没能从沿海市民或内地牧民处获得任何警告。直到黎明的寂静被枪声打破,才惊恐的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已被敌人锁定。

连夜偷袭营地的葡萄牙陆战队士兵

由于营地的守卫数量偏少,又被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位没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城市统治者再度仓惶跑路。只留下奥斯曼宗主派来的土耳其人遭肆意屠杀,顺便将搜刮多年的财富、武器和粮秣都拱手相让给胜利者。但葡萄牙人还嫌战利品实在太多,不能全部带回船上运走,就在返程前用烈火将其付之一炬。

萨瓦金的很多建筑在陷落后遭摧毁

当然,最为凄惨的受难者,还是依旧在岛上备受煎熬的萨瓦金市民。因为统治者只对远方的君士坦丁堡负责,丝毫没给自己留下多少偓佺空间。他们既不能展开对等谈判,也无权为保命开出任何亲善妥协。最后还因为这种磨磨唧唧的态度惹怒了埃斯特万,在营地被攻克的第二天坐看岛屿彻底陷落,唯有靠缴纳赎金与补给品才买得平安。至此,兴盛于中世纪的第二代萨瓦金城也宣告被终结。

由奥斯曼土耳其出资重修的清真寺

到了1555年,奥斯曼帝国的视野再度从其他区域转向红海,着手对大量建筑遭破坏的萨瓦金城展开振兴行动。他们出资重建了清真寺、堡垒要塞和道路,希望吸引商人们重新来岛屿旁的内湾停泊贸易。即便如此,东西方世界的大宗商品物流,已不可逆的转向远洋。因此,这座被修缮一新的岛屿城市很快又消沉下去,被18世纪的旅行家发现有2/3建筑沦为废墟。

18-19世纪 再度沦为大片废墟的萨瓦金城

公元1865年,重获新生的埃及取代土耳其人,在时隔数百年后将触手伸至红海中部水域。可惜,才构建科普特定居点不久,整个苏丹就陷入马赫迪战争的汪洋大海。虽然此举成功将英国人吸引过来,却注定无法挽救萨瓦金的破落命运。相反,他们更愿意到附近重修投资开凿崭新的苏丹港,从而取代那些历史悠久的古老遗址。

曾短暂占领萨瓦金的英国军队

当然,萨瓦金城的曲折命运,不过是所有苏丹沿海港口的悲剧缩影。这类贸易据点往往兴盛于古典时代,受惠于早期航海技术的不够发达。因而往往只是短途水运的落脚点,不能与内陆的发达经济形成有效联动。随后又非常容易为外部势力所干扰,丧失最起码的地缘价值。等到工业时代催生出许多量更大的船只,便彻底因吃水限制而惨遭放弃。

今日的苏丹港(上)与萨瓦金(下)对比

于是一直到今天,兴建于19世纪后期的苏丹港都是该国的第二大城市,而具备2000多年历史的萨瓦金只能甘做有少许考古价值的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