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6日上午,北京西郊机场内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等待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凯旋。

伴随着一阵由远及近的轰鸣声,一架波音737稳稳停靠在了地上。身穿蓝色训练服的杨利伟走出舱门,向迎接他回家的人们挥手致意。

此时,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怀抱鲜花迎上前去。夫妻俩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为航天英雄背后的女人,张玉梅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然而,她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牺牲同样令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一眼相中、结为夫妇

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母亲魏桂兰则是绥中三中的一名语文老师。

在书香门第中长大的他,从小便聪明机灵、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1983年,18岁的杨利伟高中毕业。为了实现从军报国的梦想,他毅然放弃了考取大学的机会,参加了当地的空军招飞选拔。

经过严格的体检、面测等程序,杨利伟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学员。

进入飞行学院后,杨利伟加倍努力训练,成绩在同期生中遥遥领先。四年后,他顺利进入空军某师担任强击机飞行员,此后又转为歼击机飞行员。

从华北到西北,祖国的蓝天处处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在部队里,杨利伟屡屡立功。但在生活中,他却迟迟没有找到携手一生的伴侣。

为此,杨利伟的母亲魏桂兰很是着急,多次托人为儿子物色一个稳重、秀气的贤内助。

后来,在同事的介绍下,一位名叫张玉梅的姑娘进入了她的视野。

张玉梅出生于绥中县农村,比杨利伟小一岁。虽然家境贫寒,但她自幼天资聪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锦州师范学院,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老家绥中县小庄子乡中学当老师,和魏桂兰是同行。

聪明能干、长相秀气的张玉梅,正是魏桂兰心目中儿媳妇的完美人选。

此后,魏桂兰主动向张玉梅提亲,希望她能和儿子发展发展。正巧,杨利伟此时从部队休假回到老家。

在魏桂兰的牵线搭桥下,两个年轻人就此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许多人认为战斗机飞行员是个危险的职业,成为飞行员家属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在张玉梅看来却并非如此。

自小在军用机场附近长大的她,打心眼里崇拜那些英姿飒爽的军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

因此,结识杨利伟后,张玉梅很快便被他身上的勇敢、坚毅所打动。而张玉梅的清秀、稳重也给杨利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后,杨利伟回到部队,两个人依旧以书信的方式保持联系,爱情的种子便在不知不觉间萌发了。

1990年底,杨利伟和张玉梅迈入了婚姻的殿堂。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婚后张玉梅放弃了教师工作开始随军生活。

从西北的茫茫沙漠,到西南的崇山峻岭,几年时间里夫妻俩辗转了全国各地。杨利伟在天上执行任务,张玉梅就做好他的贤内助,将家里的一切收拾得井井有条。

随军生活虽然辛苦,但张玉梅深知丈夫职业的特殊性,从未有过任何抱怨。

在她的全力支持下,杨利伟才能安心地翱翔于蓝天之上,保卫自己的小家与大家。

二、入选航天、默默支持

1996年夏天,杨利伟接到了一个特殊的通知——前往青岛疗养院参与航天员初选。

当时,我国的载人航天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第一批航天员自然是重中之重,必须严格选拔。

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长期的飞行经验,杨利伟顺利通过了初选。

得知消息后,杨利伟内心非常激动,提前三天便来到北京等待复检。

看着他迫不及待的模样,连护士都忍不住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

对于杨利伟的决定,张玉梅一直默默支持,从不给他打退堂鼓。

经过长达两年的筛选,杨利伟从1500多名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

此后,他们将前往北京接受严格的集中训练,为我国载人航天项目做准备。

得知入选首批航天员后,杨利伟和张玉梅高兴得一宿没睡。他们将大部分家产都变卖出去,只拎着几只小木箱就来到了北京。

好在,部队领导充分考虑到了航天员家庭的难处。经过体检等常规流程后,张玉梅和其他的航天员家属们一同被特招入伍,成为北京航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对此,张玉梅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我穿上了绿军装,圆了儿时的梦……航天员的妻子不好当,但我会全力以赴支持利伟把工作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此前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张玉梅勤奋踏实,很快便得到了航天城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接受采访时,张玉梅的同事王桂琴也曾评价她道:“玉梅干活非常利索,有什么事都及时处理,用我们的话叫做不压活。”

来到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后,杨利伟比以前更加忙碌了。

为了确保宇航过程中的安全,他需要学习飞行动力学、地球物理学、宇宙航行学、航天医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在训练模拟器上进行无数次的模拟飞行。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利伟曾感慨道:“学习比大学时期严格许多,训练强度也比当飞行员时更大。初来北京的两年,我几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

长期的训练固然辛苦,与家人的分离更让杨利伟感到孤独。

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他每周一至周五都需要在航天城的禁区——“红楼”接受隔离训练。只有周六周日,他才能回家与妻儿团聚。

由于工作保密,杨利伟正在上小学的儿子杨宁康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职业,而以为他是一名飞行员。

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杨利伟咬紧牙关,将所有的痛苦都深埋在心底。而作为他背后的女人,张玉梅也做好了心理准备,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小家。

由于杨利伟工作繁忙,家里的一切几乎都是由张玉梅操办。据杨利伟回忆,儿子杨宁康上到小学三年级,他还没有接送过他一次。

每次儿子生病,也都是张玉梅独自一人忙前忙后,十分辛苦。

虽然缺少父亲的陪伴,但在张玉梅的精心教导下,杨宁康成长为了一个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孩子。

在一篇获奖作文中,杨宁康曾写道:“一想到爸爸,我就感到特别亲切……看到照片上爸爸的雄姿,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一言一语,都透露出他对爸爸深深的崇敬与依恋。

2001年,由于操劳过度,张玉梅患上了肾病,必须马上做手术。手术结束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

为了照顾妻子,杨利伟彻夜不眠地守着她,为她端茶送水。仅仅一夜过去,他便暴瘦了3斤。

然而,张玉梅住院期间,杨利伟接到了前往吉林进行高空飞行训练的通知。出发前夜,杨利伟问张玉梅:“你真的挺得住吗?”

尽管舍不得丈夫,但为了大局考虑,张玉梅仍是含泪点了点头:“这么多年我都挺过来了,你就放心地去飞吧!”在她的催促下,杨利伟如期踏上了飞行训练的征途。

在这次高空飞行训练中,杨利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杨利伟被选拔为“神舟”五号的三名首飞宇航员之一,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而这一切,离不开张玉梅在背后的无私付出和牺牲。

三、凯旋归来、创造历史

2003年10月12日,杨利伟作为中国首飞航天员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天早上7点半,张玉梅早早便带着儿子站在送行队伍中,等待杨利伟的出征。

7点45分,一身戎装、英姿焕发的杨利伟走来了。看着丈夫的身影,张玉梅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只问了一句:“带便服没有?”

儿子杨宁康则调皮地说道:“爸爸,等你回来教我打游戏!”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们都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被记者问道是否紧张时,杨利伟笑了:“有什么好紧张的?”

一旁的张玉梅也坚定地回答道:“我相信国家,相信我们的科学技术,也相信我的爱人!”在亲朋好友的目送下,杨利伟登上飞机,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飞向了远方。

10月15日,是“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的日子。

当天一大早,部队领导便将杨利伟一家人邀请到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为杨利伟壮行。

“5、4、3、2、1……点火!”伴随着紧张的倒计时,张玉梅看到丈夫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随后,火箭点火升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向未知的外太空进发。

火箭升空后的一瞬间,张玉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太紧张了,什么也没有想,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敢看大屏幕。”

直到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她才长舒了一口气。

10月15日晚,杨利伟一家人与他进行了“隔空交流”。张玉梅问候道:“在太空感觉怎么样,看地球是不是很美呀?”

杨利伟则回答道:“感觉非常好,你们放心吧!这里的景色特别美。”看着丈夫的笑容,张玉梅忍不住红了眼眶:“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期待你凯旋归来!”

10月16日上午,“神舟”五号顺利返航。在全国人民期待的目光里,杨利伟神采奕奕地踏出返回舱,向所有迎接他的人们挥手致意。看到这一幕,张玉梅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情绪,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003年11月,杨利伟作为我国首飞航天员获颁“航天功勋”奖章,并被授予“航天英雄”的荣誉称号。

正如一首歌中所言:“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杨利伟的卓越功勋,离不开他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训练,也离不开张玉梅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与奉献。

从太空归来后,杨利伟陆续担任航天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等职务,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

张玉梅则继续在航天城担任研究员,一家人的生活平静而温馨。

2023年年初,58岁的杨利伟接受了新华社采访。当被问及首飞成功后为何不再飞行时,杨利伟坦言:“能够让更多航天员去飞行,比我多飞这么一次更有意义。”

这些年来,杨利伟深度参与了航天员的选拔、训练等各种工作,也常常赴各大学校进行主题演讲,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我国的航天事业中来。

如今,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即将建成,人类航天史将迎来“天宫时代”。而这一切,离不开无数航天员及科研人员的无私付出。让我们为杨利伟和张玉梅点个赞!

参考文献:

解放军报 《杨利伟:中华飞天第一人》

新华网 《航天英雄既爱事业也爱家 杨利伟的爱情故事》

北京晚报 《飞天英雄们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