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专业,几乎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的孩子与家长纠结的事情,我在出国留学前,也是用笔列下五花八门的专业,各个分析,搜资料,问中介,问贴吧,这专业是干什么的?就业方向如何?跟许多孩子和家长一样,头一下子就大了。

结束了在外的第一个学年后,我开始认识到,留学的态度比选专业更重要,与其在选专业上纠结,还不如多想想如何如何提升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要花点时间去明白文凭不等于能力,海量的名校毕业生毕业后不知何去何从以及马云说过招人不看学历更不喜欢工商管理硕士(MBA)证明了这一点。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出国留学的目的是要提升自己还是为了文凭?(单纯想镀金的请关闭此页面)

首先,选专业不那么重要,中心思想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拓展。不管是什么专业,都是以授课的形式去展开,而所展开的课是以作业的形式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提升还是很浅的,只要有班级与集体的存在就避免不了填鸭教学的影子,完全依赖于学校教你的,那么你毕业后是和大家没什么区别的,真正有区别的学生,是那些根据学校给你的资源,自主向外发掘的学生,讲个故事: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麻省理工数学学士,计算机硕士,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光看学历感觉没谁了,但是毕业后一直也没有特别理想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互联网上通过视频的形式辅导自己远方的小侄女数学,小侄女当时七年级,可想辅导的内容有多简单。在辅导后,萨尔曼·可汗意识到辅导孩子课程在互联网上的前景,陆续做了很多的数学视频,慢慢有了点击量后,也越来越有了信心,开始尝试着做除了数学以外的学科视频,但是毕竟自己不是全才,于是乎找当年的朋友或老师出来喝两杯,探索数学以外的领域, 一家仅仅是辅导小孩子的机构,光在2016年就赚得了3亿人民币,比尔盖茨以及谷歌都是可汗的铁杆粉丝,纷纷慷慨捐款,萨尔曼·可汗可见财富名誉双赢。是什么让可汗成功了呢,是他的专业和学历吗?不是,因为他做的视频一个高中生的水平也就够了,他创作的东西只占了他在专业里学到的百分之几。真正让他成功的,是根据学校给的资源,自主向外探索。

其次,只要你敢于跳出舒适圈,选专业对你也不是那么重要。出国之前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出国留学相当于新的挑战,也都明白跳出舒适圈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明白而付出行动的人又有多少。在留学生的圈子,存在这样的一个普遍现状——抱团,也就是大部分的中国的只跟中国玩,日本的跟日本玩,韩国的跟韩国的玩,这看似没有错,但是仔细想想背后隐藏的道理就是安于舒适。人是一种情感的动物,喜怒哀乐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跟朋友发泄,跟说共同母语的朋友倾述肯定比跟外国人倾述要舒服的多,这个舒适的圈子牢牢的给了学生安全感,可能从上学的第一天一直到毕业也离不开这种安全感,在这个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好像是温水煮青蛙,让我们渐渐的忘记了当初留学的目的,也失去了留学最大的意义。如果敢于跳出舒适圈,多去跟外国老师同学交流交流,从学业到生活,点点滴滴总会改变你之前的一些固有想法,以前我特别向往欧洲,现在发现欧洲也不少;以前的报纸上经常把伊朗描述的很好战,现在觉得伊朗人极其友善,除了好色点,简直完美;之前在美国生活的时候经常看到墨西哥黑帮,毒枭的新闻,然而墨西哥的朋友们发自肺腑的对我说墨西哥没那么吓人,也有很多人从墨西哥旅游回来一致好评。这些豁然开朗的瞬间累计起来改变了我之前附有偏见的思维,也开始建立起了独立思考,所听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这些比起专业课上学到的定义,要显得深刻的多。

屌丝

选专业不那么重要,也不代表随便瞎选专业,去选自己感兴趣的肯定是更有意义的,之前跟一个朋友的母亲聊天,这位朋友从小数学就一直不及格,对历史人文倒是蛮懂的,结果他妈妈非逼他选择会计专业,说什么会计是一个就业率高,可靠的职业,这一切的推论,都来自于他妈妈是一位会计,当年通过会计赚到了钱。一个数学向来不及格的选手能到国外把会计念好的概率应该是不大。我们要从这个故事里吸取两个教训,第一,就算专业前景再好,如果学生骨子里就是厌恶的,那还是算了吧。第二,就算目前前景好,未必代表着未来前景好,我在这里对会计专业没有偏见,但是已经有学者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出现造成对会计行业未来的高失业率, 70%的现有会计工作会被AI所取代,另外的30%的会计工作会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华为公司的接班人孟晚舟说过,她不会干涉孩子选择专业,但是她希望她的孩子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专业在未来会不会完全被AI所取代?

所以只要我们先抛去了那些骨子里就讨厌的专业,再删去了未来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专业,放手去选吧。我们是一只小鸟,天空很大,为何不飞出来看看,最后让我们变成老鹰的不是天空,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今天对未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