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最希望外部投入的军事力量不是英美等西方国家,而是苏联。只有苏联的军事力量,才能令日本心有余悸。只有苏联的铁拳,粉碎过日本人的进攻,如张鼓峰战役、如诺门罕之战,日本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虽然苏日两国签署了中立条约,但日本对苏联一直十分忌惮。从此以后,不管中国关内和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发生了何种变化,日本都不敢动用关东军的全部主力,并始终在中国东北维持相当庞大的军事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七事变”后,苏联虽然一度派出了援华的战斗机部队,但始终没有在地面上派出一兵一卒。即便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蒋介石依然热切希望苏联能够尽快参战,所以他在珍珠港事件次日(1941年12月8日)赶紧致电斯大林正式要求苏联参战,同时召见苏联大使和崔可夫将军,当面强调这个要求。

然而斯大林却回电婉拒蒋介石的请求,斯大林解释苏联此时最急迫的任务乃是攻击德军,但是他也做出承诺,如果日本单方破坏苏日中立协议的话,苏联必定会对日作战。因此斯大林要求中国方面,此时不要对苏联施加压力。

蒋介石心知肚明,如果苏联坚持一定要等到打败德国后才肯和日本开战的话,那它可能永远不会向日本进攻。但是在珍珠港事变后,英美军队都已被迫采取守势,只有苏联军队有能力在太平洋地区采取攻势。而且也只有苏联参战才能直接威胁到日本,并且巩固苏联本身在远东的安全。

蒋介石再次争取斯大林同意对日作战,可他不知道的是,当时斯大林为了缓解苏联的压力,甚至还要求八路军出动部队沿长城一线出动向日本进攻。自然,中共方面也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到了1942年,蒋介石终于承认苏联不会攻击日本,而且中国也无法改变苏联的意志。在此后数年中,尽管蒋介石仍然不断预测苏日战争即将爆发,但苏联一直要等到1945年8月才对日宣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对于攫取在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的利益,斯大林和苏联一直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也想恢复昔日沙俄在这里的势力。要想如此,必须通过苏联自身参战打败日本以后才能实现。可以说,参加中国战场的对日作战是苏联的既定方针,但在对德战争看见胜利曙光之前,苏联不会优先考虑中国战场问题。

对苏联这个心思,国民政府本应该心知肚明,不应该抱太大希望。而蒋介石以中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却一厢情愿地指望苏联能够早日对日宣战,这是蒋介石在对国际事务认知上的一个严重盲点,并且产生了严重的政策后果。

苏联当时正处在风雨飘摇的局面,根本无力对日作战。斯大林当然非常清楚自身的弱点,但是他一定要蒙蔽所有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

等到苏联要抢摘胜利果实时,集合百万大军投入中国东北,并胁迫中国签下了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介石终于明白,自己终究是所托非人了,他所寄予厚望的“解放者”,不过也是一个豺狼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