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时间节点来说,23考研可以说是基本要结束了,据了解,调剂已经进行了好几轮。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我们知道总结经验,在经验中学习并且成长,最终把好的经验或者规律用在自己的考研大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归正传,在考研调剂的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吗?或者说,有哪些比较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需要我们提前去考虑呢?

还真有,比如有一位考生分享了自己的考研历程。最初自己因排名靠后而无缘一志愿院校,然后自己就去找学校进行调剂,所幸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自己调剂上岸。更巧合的是,在自己刚接受调剂系统的拟录取不久,一志愿又称学校要“扩招”,也就是说,又有新的名额了。根据排名,自己也能被一志愿院校录取为研究生。

那么问题也来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其实也很简单,那就看哪所学校比较好就行了。有的同学或许会说,当然要选择一志愿的学校,毕竟那相当于是自己的“初恋”。而我想说的是,大家读研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学历,而是要在学历提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最终都要靠能力吃饭。因此说,在有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大家或许也听出来了我的话外之意,我的确认为一志愿并不一定就比调剂院校好。

大家读研,特别是工科生,平台和导师会对你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可以说你将来的第一份工作的含金量就和你现在的选择挂钩。平台好加上导师很强,那么你的工作应该不会差,或许会有很多个offer任你选。平台好但导师不太强,那么你只有自己培养自己,或者选择和导师一起躺平。如果三年碌碌无为,你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可想而知,最多就是勉强说得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就是我所考虑的一个因素——导师。当你调剂上岸后又被一志愿拟录取,那你大概率应该不会被很强的导师指导,因为很可能人家已经被录取的同学早就和导师取得了联系并且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说,你虽然能被录取,但在导师的原则上却失去了主动权。

如果你听安排,那很可能就是,某某老师还有名额,把你直接推给他。我们并不是要挑三拣四,但是最起码也要有一定的追求,比如这个导师的年龄和取得的职称,再比如这个导师现在还有没有科研项目以及他是注重教学还是科研?如果他已经“功成身退”或者说“看淡了”,那你基本上也不会有多么大的作为。

而反过来考虑,那些需要调剂的学校的导师资源或许更好一些。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那么对于大多数人的选择——重回一志愿高校,大家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只需要已经拟录取你的学校愿意把你的信息解锁放出来,那你仍旧是“自由”的。你仍旧有选择回到一志愿高校的机会,因此问题的关键就是,你要和调剂院校好好沟通,争取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并且能够同意你的要求。

正常情况下,如果不是对方很缺生源,他们都是会“放人”的。推己及人,现在很多学校的负责老师都是过来人,他们也考过研,明白其中的不易。因此,如果你能好好沟通,就会有取得认可和同意请求的机会。

总之,类似的“反向调剂”的事情也比较常见,各位考生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首先自己不要害怕,先去把考研的规则搞清楚,然后再去讲道理、正常沟通,只要你的诉求合理,就会有相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