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寻蟹记第十一站(2):河下古镇

沿着里运河以东的运河街向北开,我们将到达此行的最后一站——河下古镇,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北小镇曾因运河红极一时,作为南北水运的枢纽,被称为“七省咽喉”,在成为淮北盐集散地后更是商贾云集,繁华到“市不以夜息”。明成化年间,大学士丘濬见到此地盛景不禁赋诗赞道:“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这“西湖”并不是杭州的西湖,而是淮安河下最热闹的运河码头“西湖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多钱多的地方,店肆酒楼自然不会少,为了满足富人们的口腹之欲,镇上的酒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从而也促使河下成了我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发源地。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后的“开国第一宴”上,菜品也是由淮扬菜厨房烹调的,所以到了河下,必须要吃顿正宗的淮扬菜。

不过我是去古镇上大名鼎鼎的文楼吃,还是去网上当地人评价都不错的一家连锁餐馆犹豫了很久,后来因为带着洪泽湖买来的大闸蟹,怕名气大的不给加工,便去了当地人推荐的那家,虽没有和文楼比,但味道确实没让我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扬菜虽是扬州的扬菜与淮安的淮菜并称的一个菜系,但在我看来,“淮”与“扬”却很是不同,扬菜似乎更追求制作的精细、风格的雅丽,像文思豆腐的刀工、蟹粉狮子头的品相,而淮菜更追求食物本身的味道,像这盘马兰头拌菱角,样子朴素却清鲜爽口,嘴里嚼的是菱角,脑中却满是青青湖水的画面。

淮菜最出名的当属软兜长鱼,我以前一直以为“软兜长鱼”就是上海的“响油鳝糊”,只是叫法不同,但原来“长鱼”虽就是鳝鱼,却选用的是整条黄鳝脊背的肉,这样才能切出既长又厚实,还很软嫩的鳝条。做好后用筷子夹起来,两端一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

所以这样的原料就很费鳝鱼,一条鳝鱼根本切不出几条“长鱼”,因此这软兜长鱼绝对是黄鳝菜系的最顶级。良心的餐馆有时候会因为鳝鱼不够了而说没有软兜长鱼了,但可以做响油鳝糊,而不良心的餐馆会用响油鳝糊冒充长鱼给不懂的食客。

史料记载,清光绪十年(1884年),两江总督左宗棠在视察云梯关淮河水患时驻淮安府,淮安知府特地让厨师做了一道软兜长鱼供左大人品尝。左宗棠十分喜欢,还把它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献给了慈禧做七十大寿。

平桥豆腐也是淮菜的扛鼎之作,看似只是一碗很普通的豆腐羹,却因用鲫鱼脑和老母鸡汤烩制而鲜美无比。平桥是淮安区南端的一个千年古镇,西傍大运河,相传乾隆南巡时被一位姓林的大财主请到家中吃了一碗当地特色平桥豆腐,赞不绝口,他没想到看似平实的一碗豆腐竟不逊于自己吃过的山珍海味,平桥豆腐从此也出了名。

这平桥豆腐确实鲜美,但因为我们昨天在高邮吃的汪豆腐已经好吃到了极致,所以我只能把它排在了豆腐羹系的第二名。不过相比扬州的文思豆腐,我更爱平桥豆腐,毕竟再好看的样子也不能代替味蕾的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蒲菜肉圆是我第一次吃,服务员说只有淮安才有,现在蒲菜很贵,要一百多元一斤,是当地宴席中不可少的一道,正所谓“无蒲不成宴”。蒲菜的味道很清淡,幽幽的清甜,口感有些像笋,鲜脆爽口,却又比笋多了些湖水的清香与软嫩,因为蒲菜确实就是长在河荡湖区。淮安河下人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也曾写到过他家乡的蒲菜。

蒲菜对淮安还有个特殊的意义,相传南宋建炎五年(公元1131年),金国十万精兵攻打淮安,巾帼英雄梁红玉领兵镇守,因被金兵围困而粮草全无,偶然发现马食蒲茎,因而采蒲菜代食,最后军民同心打败了金兵,故淮安民间又称蒲菜为“抗金菜”。

如今蒲菜与钦工肉圆做在一起,既让本就鲜美的肉圆吸收了蒲菜的清雅,又让素淡的蒲菜浸入了勾人食欲的肉香,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只恨自己没长两个胃,盛不下这么大的菜量。

盐水鹅也是淮安传统的特色美食,外表平整油亮,肉质紧实饱满、肥而不腻,卤汁与肉浑然一体,嚼之有劲,鲜香无比。如果不是开车,这是最好的下酒菜。。

特色小脚卷,淮安的名小吃,因外形像小脚而得名。一面脆,一面软,有点韧,很香甜。吃多了大鱼大肉,这朴实的小面点让胃很舒服。

淮菜看起来都很淳朴,但我非常同意那句话,“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法。”

当服务员把我们从洪泽湖带来的大闸蟹蒸好端上来时,都又羡慕又好奇地问,这螃蟹可真大,一定不便宜吧?其实我们自己都没想到,个个和手掌一样大的螃蟹四个居然才112元,这次运气不错,玩的路上居然碰到了水产批发店。现在加上餐馆里一个5元的加工费,也是划算得不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可惜这蟹比我们在高邮吃的大闸蟹还是相差很远。这次我们的秋日寻蟹记很圆满,从连云港、上海、舟山、阳澄湖、太湖、溱湖、高邮湖、洪泽湖一路的螃蟹吃下来,大闸蟹属高邮最佳,海蟹当属舟山。

吃完饭回到古镇天色已黑,突然发现我们住的酒店旁边就是吴承恩故居,但早已过了开放时间,黑色的大门紧闭着。不过这故居并不故,而是1982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四百周年时复建的,老宅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了,所以进不去倒也不遗憾。

故居的旁边塑着吴承恩与《西游记》中四大主人公的雕像,在中国文学史上,《西游记》不光是四大名著,还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生于明王朝的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但在科举中却因文风求真洒脱、不善八股而屡遭挫折,年过四十才中举为岁贡生,后虽谋得了浙江长兴县丞,却因不善官场的阿谀奉承最终辞官归乡,闭门著书。

他其实写的不光有《西游记》,还有很多小说,不过都失传了,只留下这部光怪陆离的神魔小说表达着他看透的人性与内心的向往。

吴承恩的科举之路虽坎坷,河下却是有名的“进士之乡”。曾经富甲天下的河下盐商们自然要在子孙的教育上投巨资,明清两代,这里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40名贡生,12名翰林,因殿试的第一、二、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都出过,还被誉为“三鼎甲齐全”。

如此重视“金榜题名”的地方自然会有魁星阁,这座为主宰文运神修建的阁楼是当年古镇最高的建筑,当地读书人和他的家人都会来祈祷,每年考试之前更是门庭若市。如今楼前再无人求愿,河中的倒影宛若一场镜花水月。

顺着青石板路往巷子里走不多远是沈坤状元府,沈坤与吴承恩是好朋友,有人说孙悟空的身上就有很多沈坤的影子。沈坤是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的进士一甲第一名,钦赐状元及第,但因为人耿直总不被重用,后因母亡回家守孝。

期间家乡常遭倭寇骚扰,于是他变卖家产,组织乡兵,大举打败倭寇。嘉靖大喜,升他为北京国子监祭酒,百姓杀猪宰羊欢送他进京。但未等他上任,嘉靖又听信谗言说他“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还说他杀猪进京,杀的是朱王朝呀。于是沈坤被逮捕下狱,并惨死狱中。

好友吴承恩非常难过,为沈坤撰写了墓志铭,还将原本《西游记》的“猴行者”改了姓,但直接写“沈行者”怕官方看出,于是将“沈”换成读音很像的“孙”,以纪念沈坤。又将朱姓皇帝写成了贪得无厌的猪八戒。“大闹天宫”那一章也是为表达沈坤像大圣一样威武,大胜倭寇和昏庸的朝廷。

如今的河下虽不再有名,但我万万没想到刚刚晚上八点多就已空空荡荡,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已打烊,再没有“淮上称繁华者居最”的样子。据《淮安河下志》记载,极盛时期的河下镇形成了“纵横衢路,东西广约五六里,南北袤约二里”的街区,小小一镇就有13坊,22条街,91条巷,还有众多可与扬州媲美的园林。可惜随着清末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淮北盐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西坝等原因,河下因运河而生,也因运河而败。

如今河下古镇中最有名的就是有近二百年历史的老店文楼,相传淮扬菜就发源于这里。最初这里为文人学士聚会之所,故得名“文楼”。文楼或许也是今天古镇中闭门最晚的一家,而且就算不用餐,也允许到院子里参观。

院中墙上有一孤独的上联,据说是“文楼”得名的另一个传说。相传乾隆南巡时闻小楼盛名,于是带着大学士纪晓岚来此,他们见楼上宾客在赌对寻乐,乾隆自感文韬武略,独步天下,再加纪昀在侧,胜筹在握,便参与其中。不想一垂鬏村姑信口出一上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君臣苦思良久,竟哑口无言,遂赐小楼曰“文楼”。文楼自此名声大振,文人墨客争相往顾,但村姑出的上联数百年来都无人以对,故传为佳话。

来之前,我以为晚上八点多正是人声鼎沸的样子,但客人并不多,带位服务员的眼里也装满了期待。有些后悔应该带着螃蟹来这里,人少的大店估计也不会欺客。好在刚才吃的那顿也很满意,文楼就留给下次吧。

回酒店前,和老爸老妈也做了个状元梦,“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第十一站费用:过路费20.9(ETC9.5折)+吃饭304+停车10+住宿139=473.9元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