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马克龙访华,除了两国经济层面合作外,焦点当属法国在俄乌战争上的态度。马克龙访华期间就表态称,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中国保持沟通极为重要,因为中国有能力帮助斡旋俄乌冲突,法国将在这一问题上与中国密切合作,在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在马克龙结束访华2个星期后,马克龙再度放出大招,指示法总统外事顾问博纳向中方寻求合作,希望在中国帮助下,两国合力建立一个俄乌双方可以作为和谈基础的框架,促进和平谈判,法方还强调如果该计划进展顺利,俄乌谈判最早将在今年夏天举行。

对此,中国外交部就给出了回应,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支持欧洲从自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推动俄乌之间的和平谈判。”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中国对法国的决定表示欢迎,只要提出的计划合适,我们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龙

我们知道,尽管马克龙在俄乌问题和欧洲战略自主问题上,下定决心与美国打擂台,但两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差距悬殊,法国很难获得最终胜利,所以需要引入外援,这也是为何希望中国出手相助的原因。

法国之所以要在俄乌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在我看来,既是出于国家战略考量,也是有着现实经济利益考虑。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在美国压力下,欧洲对俄罗斯发动的制裁已经开始对欧洲国家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直接体现就是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的欧洲国家并没有从中获益,反而是美国赚得盆满钵满,这种“亏本买卖”让法国对美国想要持续这场战争的想法愈发的不满。

汪文斌

另外在国家战略上,法国一直希望欧洲能实现战略自主,成为世界的一极。但随着俄乌冲突开始,在美国挑动下,欧洲内部就变得一盘散沙。民调显示,开战初期欧洲内部就已经形成了3大阵营,分别为以英国波兰为首的“正义”阵营,支持北约军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以法德为首的“和平谈判阵营”,主张斡旋俄乌冲突;其余的多为中间派,在谈判与对抗之间徘徊。并且这种观点随着战争的进行,观点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在种种因素下,欧洲内部的分化正不断扩大,这也导致欧洲无法形成一股合力。美国对一个分化的欧洲自然喜闻乐见,各个击破分而治之也正中美国下怀。但这离法国想要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欧洲,也就渐行渐远了。

另外一个分化的欧洲,不仅导致德法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丧失话语权,欧洲也彻底沦为了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前沿,由此导致欧洲在国际舞台上被边缘化,这让一直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有着较高心气的法国无法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

众所周知,自二战结束后,法国长期处于和美国貌合神离的状态。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还喊出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其潜台词很明显,就是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获得战略自主权,为此法国还曾提出过组建“欧洲军”的设想,但美国并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欧洲,时常给欧盟上眼药、破坏其团结。

法国想要统合欧洲,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联盟,但美国却只想控制欧洲,这就导致美法在战略利益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最直接的反馈就是,法国常与美国唱反调。过去几十年里,美法矛盾摩擦不断,最严重的有2次,第一次是1966年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强势宣布退出北约,并成功将北约司令部赶出了法国,第二次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法国一再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并在联合国和北约组织内与美国唱反调,最终在多方反对下,美国不得不绕开联合国,名不正言不顺地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大损美国国际声望。

正是因为国际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考量,所以法国想给俄乌战争踩刹车。

但美国希望俄乌战争继续持续下去,已达到消耗俄罗斯,捣乱欧洲的目的,乌克兰这张好用的“牌”,美国不可能轻易放手。

于是就在就在马克龙前脚刚发出“和平倡议”,希望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动俄乌和谈,后脚美国的回击就来了。

首先是一直坚持不对乌售武和援武的韩国态度出现动摇,韩总统尹锡悦就暗戳戳地表示,如果乌克兰平民遭到大规模打击,韩国不会坐视不管,对乌援助将不仅仅限于人道主义立场。我们知道,尹锡悦计划下周访美,如今突然转变态度,很显然是受到了美国影响。

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

与此同时,被称为“大陆平衡手”的英国也发出类似声音,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就表示,俄乌冲突很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对乌克兰反攻充满信心。另外,美国五角大楼同日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价值约3.25亿美元的额外军事援助,其中包括大量炮弹和弹药,为乌克兰解决反攻所面临的弹药缺乏障碍。

美国不仅亲自下场,还联合盟友一起“拱火递刀”,妄图搅动俄乌冲突,以使中法的斡旋失去效果。另外,针对马克龙本人,美国也是不遗余力地进行外交施压和舆论施压,甚至威胁都搬了出来,比如支援法国“黄马甲”等。不过,美国的这些举动恐怕无法让马克龙就范。

马克龙目前敢于在俄乌问题上与美国叫板,主要有三个倚仗:一是,有民调显示,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呼吁俄乌谈判已占据法国舆论的主流,另外欧洲其他国家,如意大利28%的普通民众认为美国才是俄乌和平谈判的最大阻力,而整个欧洲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群都希望俄乌能尽快走向和平谈判,支持俄乌战争继续打下去的人只有五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法合作

在此背景下,马克龙提出与中国合作斡旋俄乌战争,在欧洲存在民意的支持。

二是,中国是最大的底气。虽然马克龙虽然也是一个见人下菜碟的主,但有一点他十分清醒,在俄乌冲突斡旋问题上,全球只有中国能给予他帮助,中国也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同时也有意愿参与斡旋。

三是,马克龙已经在去年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任期,这也意味着马克龙已经没有任期和竞选的压力,不容易受到美国的绑架,在其最后的任期里,他更多地还是希望能留下政绩,为自己总统生涯画上圆满句号,而斡旋俄乌冲突并获得成功,不仅能大大提升法国国际影响力,稳固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将为马克龙的政绩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虽然出于上述三个原因,马克龙不太可能轻易就范。但其所面临的压力却也是实打实的。毕竟欧洲在政治层面上,美国已经分化欧洲,中东欧国家更多地偏向美国,法国的举动必将在内部面临这些国家的阻扰和压力。

美国和法国

经济层面上,美欧经贸联系、金融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如今借由俄乌冲突,美国还掌控了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这使得美国对欧洲具备较强的经济影响力,法国身为欧洲一员也无法避免。不过在马克龙访华时,中法之间达成多项经贸合作,有着庞大的中国市场,或可大大减轻法国所面临的经济层面的压力。

至于军事层面,自苏联解体后,欧洲军事呈现出空洞化现象,但这也导致欧洲国家在安全上对美国较为依赖,由此美国可以动用军事手段施压法国,比如中断军事交流与合作、减少对欧安全保障等等,所以法国此前多次喊出的“建立欧洲军”,应该尽早实施。

就上述三个层面,马克龙若仍坚持不妥协,将会面临来自美国的极大压力,所以马克龙能否挺住值得观察,但很明了的是,一旦马克龙挺住了,法国成功顶住美国压力,马克龙和法国将俄乌冲突这个影响全球的大事件上留下重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