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会,大家被要求一起学习稻盛和夫的《心法》。

其实很早之前就读过这本书,但之前的感触并没有多深刻。

今天重新读这本书,却有另一番感受,可能因为自己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深刻的缘故。

稻盛和夫的很多思想,都来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受王阳明的影响极其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上有人问心在哪里?心不是指大脑,也不是胸口处的那一颗跳动了心。

稻盛和夫不假思索的说:“心,就是良心”。

如果不懂传统文化,是很难理解什么是良心,这个良心,不是形容一个人真有良心的良心。

这‘良’字,是出自儒家的《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也就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

“良心”即是“良知”,也就是不用思考,就能知道。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者,上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人,天生就能‘知’一切是非善恶,所以叫“生而知之”。所以孟子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王阳明又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能分辨是非善恶,而良知就是我们的心之本体,“心之灵明是良知”。

良知,在佛家又叫觉知。它来自我们的真如自性,也就是存在于我们的本心之中,未曾有丝毫增减。

这个觉知发挥作用时,就是佛家说所的:“能善分别诸法相”。

所以,这个‘心’是关键,心里头一切具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稻盛和夫说:“作为人何谓正确?”然后又提到了,依照原理原则才是正确。

原理原则在哪里?其实都在我们的心中,应对事物时,在心中去除私欲,那么这件事的原理原则就会显现。

比如他创建KDDI时,不断问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有私欲。最后确认自己私心了无,动机至善时,就明白了KDDI的原理就是,“以更便宜的价格为国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再比如,他就任日航时,也是去除心中的私心,完全不为自己,不去拿一分钱工资,只为让日航的员工不失业,家庭生活有保障。

我们很多人喜欢去学一些原理原则,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内心有私心,学来的原理原则也无法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学了稻盛和夫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但自己有一颗偷懒的私心,如何能做到努力呢?

学了稻盛和夫的“活着就要感谢”,但别人一旦触碰到你的利益,你无论如何也无法生出感谢之心,因为你有一个为自己利益的私心。

由此可见,原理原则固然可学,但关键还在于能否落地。

稻盛和夫最核心的思想是“利他”,但如果你有私心,利他是无法持续的。

比如,两个人坐公交车,一个人给老人让了座,结果发现老人没有感谢他,于是他觉得这个老人不好,给他让座了都不谢谢我,以后我再也不给老人让座了,利他的行为就此断掉了。

另一个人给老人让了座之后,老人也没感谢他,但他没有放在心上,他从心里觉得,让座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他没有求回报,而是完全的放下了自己私欲,这就是“不住相布施”。

由此可见,但凡只要有自己的私欲在里面,利他就不能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稻盛和夫说:“人这一辈就是要“提高心性”!”

这其实就是修身养性,也就是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

稻盛和夫说:“净化心灵”,其实就是儒家的“去人欲”,佛家的“去除妄念”。

儒家说:“只有去人欲,才能存天理”。

佛陀说:“只有去除妄念执着,才能证得如来智慧”。

只有净化心灵,才能去除私欲,才能真正利他,才能明白“作为人何谓正确。”

那些正确的原理原则,以及真善美,都来自我们的本心,也就是良心。

所以,稻盛和夫才说‘良心’就是“真善美”,因为我们的本心自性,如果发挥作用,必定是私心了无。

既然没有私心,那本心所发的一切念头,就必定是符合“真善美”的正念。

如果有私心,良心是无法发挥作用的,私心会遮蔽我们的本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重新读这本书,才明白稻盛和夫其实也是一个修行人,否则他不会出家。

他是借工作来修行,在事上练心,在事上磨练心志,提高灵魂。

他将心与事,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创办两家世界500强,并挽救即将破产的日航。

而我们很多人,即使明白了“良心”,知道本心里头一切具足,但就是无法落地。

所以,稻盛和夫的《心法》,还是值得品读的一本书,也许会让你从中领悟到,如何将心应用于生活和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