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还钱,这是在正常不过的道理。但在实践中,有些借贷的行为却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哪5种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1、超过诉讼时效的借贷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诉讼时效经过债权人丧失胜诉权。

诉讼时效虽然法院不能主动适用,但如果债务人提出诉讼时效经过的抗辩,债权将不受法律强制保护。当然,诉讼时效经过后债务人自愿偿还的,法律也不禁止。

2、只有借条,没有实际支付借款

借款合同是实践合同,实践合同简单说就是需要交付标的物。即出借人必须实际提供借款,借款合同才能成立并生效。若只是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并没有实际支付出借款,只能证明借贷双方达成了借贷合意,并不能证明实际已经支付了借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向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借款

有效的法律行为需要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同时该民事法律行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故,你若向不满8周岁的小孩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借钱,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高息之债

借贷双方可以约定支付利息,但约定的利率不能过高,利率过高部分不受法律保护。2015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属于违法之债,借款人已经支付可以要求返还。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不能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

法律依据:

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明知借款用途违法仍出借

在赌桌上,李某对王某说借我2万元,王某将2万元当场交付给李某,李某向王某出借借条载明资金周转需要向王某借款2万元。后因李某迟迟不归还借款,王某将李某诉至法院,法院认为,李某和王某两人明知道所借款项用于赌博,显然该赌博之债不合法,不受法律保护。

当然不只是赌博之债形成的借贷合同无效,像出借人明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走私、贩卖毒品等违法活动,该借贷也不受法律保护。

因此,在出借资金之前最好先了解下债务人借款的用途,避免借贷合同无效。

关注我@麒麟普法,了解更多法律知识